“好菜来自民间,好吃不过家常。”
“山珍海味千般好,不及家常日日鲜。”
好菜来自民间,是因为“真正烹饪高手在民间”。
梁实秋的一句“味至浓时即家乡”,牵动了多少游子情肠。家常菜,或许是游子的眷恋;又或是妈妈味道而永生不忘。
其实,老百姓开门七件大事,“油、盐、柴、米、酱、茶。”这是每个家庭居家过日子的要素,毕竟“民以食为天”嘛。
人,吃饭是因为要摄取营养而延续生命。是每个人必然的需求,也是每个人居家过日子的习以为常。同时,这一日三餐的家常便饭也成就了饮食文明不可或缺的元素,或者说是支撑中国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地大物博,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谓的八大菜系亦或是地方菜系、风味小吃的源头活水。而这些家常便饭和小煎小炒就是每个地方菜系或风味小吃体系的支撑要素。
家常菜,和胃适口又养人。无论你身份有多尊贵、地位有多显赫,多数人从小是吃着妈妈的家常便饭长大的。这种家常习惯是从小长期养成的、习惯的,带有一定基因遗传,亦或是记忆符号的。今天,当我们每个人回到家里,吃着或母亲、或妻子、或姐妹,或自己做的家常菜,那一份亲和、那一份醇美、那一缕温馨、那一种幸福,常常会在这种亲情的环境和氛围下浓浓地弥漫着。
家常菜,实际就是我们普通百姓家常生活中常见、常做、常吃的一种菜肴,根据自身的经济和物质条件,也就决定了这种家常菜的格调。它所透射就是家庭厨房的浓郁芬芳;它所反映的正是家庭生活的情深意长。
家常菜,中国菜的源头,因其地域、物产、时令、人们饮食生活习俗的差异,在各地有着各自不同的风味特色和称谓,反映的确实区域老百姓的一日三餐而已。
家常菜,无论是诗与远方,还是异乡游子,家常菜都是随家而生,随食而存,随吃而在,随景而魂。果腹也好、摄取也罢;养生也好、怡情也罢,总之,它是“刚需”、是“高频”。纵观中国饮食文明历史,家常菜可以说是从人们把主、副食分离开来食用时就产生了,这比今天市面上推出的家常菜要早数千年。
家常菜,选料十分广泛,高至山珍海味,低至时令蔬菜,甚至酱腌小菜。当然,也包括山林的菌笋野味,江河鱼虾河鲜。也还有农家的家畜家禽,田野里的瓜果豆蔬等,早晨下地随用随摘,新鲜自然,绿色有机,一年四季不断。最早在杨雄的《蜀都赋》里就有论述。
家常菜,家里厨房,或大灶 铁锅、或煤炉 小锅、或沼气 两耳铁锅、或燃气 手柄炒锅、或电磁炉 小炒锅等,总之,在家里怎样方便怎样来,用着够条件够顺手就行。或小煎小炒、或烧煮焖蒸、或凉拌卤煮、或腌渍泡酱、或烫煮白水,怎样顺口怎样来,怎样好吃怎样来。随心而做,随情而食,不拘一格。
家常菜,是家的表达,是情的汇聚。但其并非绝对,高档的、低端的,皆无所谓。“物无定味,适口者为珍”。低端的如:回锅肉、宫保鸡丁、麻婆豆腐、鱼香肉丝、米粉蒸肉、夫妻肺片、凉拌侧耳根、蘸水菜、熘肝尖、泡椒腰花、卤水豆腐等,其代表的也是各种家常味型,无需工艺。高档的:家常海参、干烧鲍鱼、海皇什锦、清蒸燕菜等,居家料理,也无需工艺。吃的是家常味道,享受的是亲情浓浓,不同的是食材原料。
家常菜,其之于遍及大街小巷的楼堂馆舍、姓氏私房、酒楼餐厅、宾馆酒店等,亦或是特色菜、本帮菜、乡土菜、风味菜、民族菜等,其实这些都是另类的“家常菜”。无论是今天提出的精品家常菜、融合菜、创意菜、意境菜、新古典菜等,其万变不离其宗,只是与时俱进,变换了噱头。
家常菜,自然、新鲜、有机、生态、绿色、营养、适口、实惠,追求的是经济实惠、美味顺口,是居家过日子的一种平常且持续消费的行为。是人们回归、休憩、静养、减压的一种常态行为。这里有温馨、有欢乐、有包容、有爱抚、有理解、有支持、有安慰、有关怀,如是种种,皆是人性的究竟本来。
家常菜,端出的是一份真挚、端出的是一份关爱、品出的是一餐美食、感受的是亲人的情怀。会吃家常菜的人,用舌尖品尝美味,用心感悟亲情的幸福。一道道家常菜,鼎鼐调和着各种味道的和谐,实则包含着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
平凡家常,壮哉亲情!千年传承,饮食之魂!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各位好朋友,本专栏已陆续刊出了“食文化研究”系列、中国饮食文化考证系列、“食说经典”系列、“回忆经典”、“寰球食说”系列、餐饮管理与新零售系列、厨政管理系列、爆款单品系列、烧烤烤串系列、重庆小面系列、烤鱼系列、绝味鸭脖系列、麻辣烫系列、乡村野味系列、家常经典系列、寻味中国系列、冒菜系列、麻辣香锅系列、火锅系列、乡野土菜系列等等,敬请关注!(备注:如有需要释疑解惑,可以私信给我,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