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水心

明明是梁山好汉,为何偏偏取“水浒”二字,玄机在哪里?

不少流传下来的经典小说都经历过改名的历史,就连位居大佬级别的四大名著也逃不过这样的经历,以《红楼梦》为例,就经历了从《石头记》改名为《红楼梦》的过程,本来作者是以石头为自己的映射,用以自我嘲讽,抒发着自己的情怀和身世,奈何不等石头的故事写完作者就这样去了另一个世界,尽管后四十回被后人继写完成,但是名字也被改写了。

水浒英雄深度解析(明明是梁山好汉)(1)

曹雪芹生在荣华富贵的家庭,后半生却落得风雨飘零的凄惨,连写字的纸都买不起,这种人生经历让他提前就尝遍了人情冷暖,在开篇曹雪芹就说了这石头是女娲补天留下来的一块顽石,经过修炼有了灵智,见别的石头都有了自己的用途,但是唯独自己被留了下来,不由得就开始抱怨起来,更何况生了灵智的石头哪儿能用一般石头相比,还不是一块宝玉一样的存在?

所以这《石头记》也就这么来了,只不过后面等曹雪芹死了以后,后人补全了结局,拿去给皇上看,这才更名为《红楼梦》这个读起来押韵,品起来上楼的名字。

水浒英雄深度解析(明明是梁山好汉)(2)

这么来看,貌似这名著最先开始的名字也不是那么的难以理解,那么《水浒传》是不是也是更名过的呢?毕竟水浒通篇写的都是梁山一百零八将,跟“水浒”二字貌似搭不上半点关系,水浒原来的名字兴许叫做“一百零八传”或者“梁山记”呢?这可就是一个大大的误区啦,水浒是没有更过名的,原名就叫做《水浒传》。

在古诗词中,有白描,衬托等各种各样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观点,水浒二字在这里就是采取了引用典故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想法,“水浒”二字出自于《诗经·大雅》中的“率西水浒”这四个字,在关于“水浒”的诗句中,全篇写的是关于周朝由来的事情。

水浒英雄深度解析(明明是梁山好汉)(3)

具体的故事是这样的,周朝最先开始呢,并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小部落,居住的地方也不是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周原,也就是陕西省宝鸡市,而是居住在西北偏僻贫瘠的黄土高原,改变这一切状况的人,是周部落一位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出色的首领——亶父。

据说这位首领是轩辕黄帝的第十六世孙,与前面首领不一样的在于,这位首领面对部落内忧外患(土地贫瘠,部落内部生活困难,部落外部又有戎狄侵犯)的情况,毅然决定带领部落迁徙,经历了千难万险以后,他带领部落在我们熟悉的周原安居下来,建立了周王朝。

而“水浒”二字就是指的“周原,”后人给这个词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其中“安身之地”的意思。

水浒英雄深度解析(明明是梁山好汉)(4)

现在我们再来对比一下《水浒传》所讲的故事,水浒中的梁山好汉们生活的地方就是水泊梁山,这块生活的地方就像周王朝生活的周原一样,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安心生活的地方,开头故事这是一样了,然而此水浒非彼水浒,两个水浒在结局上面可就是大相径庭了,周王朝最后取代了商朝开启了新的朝代,梁山好汉们却是死的七七八八,活下来的人十不存一,不可谓不凄惨,既然施耐庵取了水浒二字,又为何给了这么悲剧的一个结局呢?

水浒英雄深度解析(明明是梁山好汉)(5)

首先是社会背景问题,水浒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反叛意味在里面,这是统治阶级所不容的地方,在书还没写完的时候就已经被视为禁书一样的存在,为了让这本书能够顺利流传下去,同时也为了自身的安全,施耐庵只能选择妥协,为水浒加上一个不同的结局。

其次是组织问题,毫无疑问,梁山好汉纪律严明组织有序,但是他们并没有一套全面专业的管理系统,他们管理的基础就只有水泊梁山这么巴掌大的地方,除去一百零八将,就只剩下他们的家属和一些兵丁,不同于周王朝管理的是所有的子民,里面包括了梁山没有的大臣,将军等,已经形成了全面的管理系统,即便是取代商朝也可以直接拿来用,水泊梁山就达不到这个级别了,他们根本达不到改朝换代的条件,所以结局不一样也是注定的

水浒英雄深度解析(明明是梁山好汉)(6)

每一本小说的命名自然有作者自己的意思在里面,我们读到的书名不管是朗朗上口还是通俗易懂,都是意味深远的诗词,带着这种感觉慢慢品味经典,重新发现不一样的角度和故事,方是温故而知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