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开玩笑半严肃地说一句:我怀疑简奥斯汀是当代玛丽苏言情小说开山鼻祖。
《傲慢与偏见》是一部非常英国风的作品,读来有种闲适安逸的感觉,正如书中描述的乡村生活。如题,男主角达西和女主角伊丽莎白一个带着傲慢求婚,一个带着偏见拒婚。整本书的情节也没有特别大的起伏,有的只是一些小波澜,所以整本书不至于乏味。这本书也是金句频出,道出了不少人生至理。书中描绘了四种婚姻,其中,有物质现实功利型、有激情不顾一切型、也有一见钟情终成眷属型,基本概括了大多数婚姻的种类。我想《傲慢与偏见》之所以成为不朽的文学经典,是因为它无论放在那个时代都会产生共鸣。
我用“我想成为伊丽莎白这样的人”来表达对她的喜爱。她活泼而不失礼,独立却不傲气,她有着自己的思想与追求,因此她不愿把婚姻基于物质上的满足,拒绝了柯林斯先生的求婚。她热爱阅读,因此有着理智清醒的头脑,不像妈妈和妹妹们那样庸俗。她理智地拒绝了达西的求婚,但经过求证,知道达西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为自己的偏见道歉,最后敞开心扉。但通过作者第一人称内心戏的描写,我们发现伊丽莎白依然拥有一些符合小女人的心理特质,在面临挫折,她会选择自我安慰甚至自我欺骗,面对家人的不拘小节,依然会觉得自卑和没有面子,面临军官帅哥,依然会以貌取人、听信其谎言,面对高富帅的追求,依然会有一些虚荣之心的满足,面对周边的环境,依然乐于进行比较,享受胜出后,带来的内心满足。但读者并不会因为这些“瑕疵”而对伊丽莎白感到反感,反而让这个人物更加丰满、立体。简奥斯汀将自己对爱情的憧憬与敬重融入了她的文字,也从一个热爱文学不谙世事的少女成为了被誉为“地位可以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
还有很妙的一点:当时的英国正处于和法国的拿破仑战争中,书中虽然没有直接交代这一历史背景,但处处都有痕迹可寻。比如驻扎在小镇的军队,让读者从一个小窗口窥视整个社会形态和人情世故。许多人会拿《傲慢与偏见》和《简爱》作比,虽然二者文风不同,但其中反映出的对灵魂契合的爱情的观念无疑是相同的,在当时的英国社会成为一股清流。
从作者的一生来看,这本书可能是她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