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妈妈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宝宝在睡眠中突然坐起,大声尖叫,伴有心跳、呼吸加快、大汗淋漓,能感觉出TA对周围有强烈的恐惧、焦虑感和窒息感。越哄哭得越厉害,根本无法安抚。

这时如果身边有老人的话,他们一定会说孩子是“中邪”了,马上叫着孩子的名字,喊着孩子“回家吃饭”(中国人很逗,什么都能和吃扯上关系)...搞得麻麻们也将信将疑,不过放心,科普君来拨乱反正了!

你的宝宝可能只是在经历夜惊(也叫梦惊),跟梦游很相似,但表现会更强烈。宝宝会拒绝被安慰,还会表现出困惑、糊涂。一般持续10-20分钟,偶有半小时左右。夜惊一般是指意识不清的觉醒,4-6岁孩子中5%-15%都发生过这种情况,不过,也可能发生在几个月的小宝宝身上。

为什么会发生夜惊?

对于夜惊的具体原因,专家也不完全清楚。但我们知道是:

在进入睡眠周期时,宝宝会逐渐从浅层睡眠向深层睡眠过渡。而夜惊的发生时间,是在入睡后两小时内,正值睡眠期的第3-4阶段。

小儿哭闹嗜睡惊悸纳差(半夜惊坐哭闹不止)(1)

夜惊发生在宝宝睡眠周期从深度睡眠要转入下一个阶段的时候,大脑不能完全适应,宝宝就会有一个短暂的惊醒。在这个时期如果不能快速顺利渡过,宝宝就会出现短暂的非睡觉也非清醒的状态。

  • 睡眠不足;

  • 睡前过于兴奋;

  • 白天过多活动和刺激;

  • 过于疲劳的状态进入睡眠;

  • 身体虚弱、不适和使用药物;

  • 神经容易兴奋和敏感;

  • 夜惊与做噩梦有什么不同?

    噩梦夜惊
    表现和行为可能突然醒来,受到惊吓或者大哭。尖叫、哭喊、战栗、激动,紧张,害怕。
    开始的年龄在幼儿期开始出现。大约在4-5岁的时候出现。偶有小宝宝发生。
    出现的时间快速动眼睡眠期(REM睡眠期)即做梦睡眠期。睡后2小时左右。当孩子作息时间被打乱时易发生。
    能否继续睡觉很难继续入睡。很快继续入睡。
    是否有记忆对梦有印象,第二天早晨会记得。没有记忆。
    潜在的问题反映了内心深处的恐惧。与情感问题没有关系。
    应对措施叫醒孩子,给予安慰。避免睡前过度疲惫。

    宝宝夜惊时麻麻该怎么办?

    最好是坐在旁边等宝宝的夜惊平息下来。

    宝宝被困在两个睡眠阶段之间,你可以尝试把宝宝抱到温差大的地方,如其他房间或户外,这可能会让他进入浅一点儿的睡眠状态。你也可以尝试给他奶瓶吃奶以便进入更深的睡眠。

    如果两种办法都没有效果,就要顺其自然,你只需要呆在旁边,确保宝宝不会伤到他自己就行了。

    你要清楚孩子实际上还没有醒。虽然看着他在那里痛苦地翻来滚去、尝试安抚又无济于事,会让你觉得很难过,但实际上,多数情况下,你的宝宝甚至不知道你就在他旁边。

    宝宝应该在15-20分钟内平静下来,蜷起身体,再次入睡。第二天醒来他不会记得夜惊的事情,你最好也不要提醒他。

    小儿哭闹嗜睡惊悸纳差(半夜惊坐哭闹不止)(2)

    怎样避免宝宝夜惊?

    你可以事先做这些事情来防止宝宝的夜惊。

    1、保证充足的睡眠

    让孩子晚上早点儿上床吧!具体的睡眠时间可以参考下表:

    月龄日间睡眠时间(小时)夜间睡眠时间(小时)总睡眠时间(小时)
    新生儿8(3次)8.516.5
    16-7(3次)8-914-16
    34-5(3次)10-1114-16
    63(3次)1114
    92.5(2次)1113.5
    122.5(2次)1113.5

    ↑数据参考自babycentre英国官网,参考链接:http://www.babycentre.co.uk/a7645/how-much-sleep-does-your-baby-need

    2、睡前程序

    还要确保你们有充足的时间来做有平静作用的睡前程序,比如洗澡、唱歌、讲故事、搂抱等等。

    在孩子睡觉前,让孩子保持平和、乐观的情绪。比如不要给孩子讲惊险恐怖的故事或让他看此类的电视节目。如果有条件,可以尽量给孩子听轻松的音乐或给孩子做下按摩、抚触。

    如果孩子白天玩得太累,父母要帮孩子泡个温水澡,或让孩子用热水泡脚。这样就可让白天玩得太累的孩子放松,不至于因太疲劳而出现夜间惊恐。

    3、提前唤醒

    如果宝宝经常夜惊,由于夜惊往往发生在前半夜,宝宝睡着两三个小时后,所以你可以试着在通常夜惊要发生前大约15分钟时轻轻地唤醒宝宝,从而避免夜惊的发生。 这应该可以改变宝宝的睡觉模式,防止他睡觉时出现夜惊。

    如果你已经尝试了这些方法,孩子夜惊还是比较严重,建议宝妈还是去咨询一下小儿神经科医生。

    少儿科普读物,让科普融入生活,日积月累,寓教于乐。SEKPD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