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革命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红色女特工,她化名无数、身份百变,她一生有过6任“丈夫”,生育了3个女儿,她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毛主席的两个儿子,因此成为了毛主席的双重亲家。

这位传奇女性的名字叫做张文秋。

两个女儿都是毛泽东的儿媳(两个女儿都是毛泽东的儿媳)(1)

1903年12月1日,张文秋出生在湖北京山县孙桥镇青树岭张家湾的一个大户人家,她的祖父是举人,外祖父则是一名教书先生。

这样的家庭条件,让张文秋在那个封建思想浓厚的年代依然以女子的身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5岁时,张文秋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在这里她走上了改变命运的岔路口。

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有两位特殊的老师——董必武和陈潭秋,在这二位的启发教育下,张文秋早早地开始投身革命。

两个女儿都是毛泽东的儿媳(两个女儿都是毛泽东的儿媳)(2)

1919年,张文秋在恽代英、李求实等人的带领下,参加了在武汉的五四运动。1923年,张文秋进入了武汉学生联合会,在会中担任分会副主席,负责从事工人和妇女运动工作。

1924年3月,张文秋加入了共青团,一年以后,她开始以团支书的名义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两年以后,张文秋正式转为共产党员,一段传奇就此正式拉开帷幕。

两个女儿都是毛泽东的儿媳(两个女儿都是毛泽东的儿媳)(3)

1927年2月,时年24岁的张文秋已经身居京山县京山县委副书记及妇女部长之职,那时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有一位名叫刘谦初的青年军官在作政治局势的演讲,张文秋恰巧也参与了这场大会。

在观众席上,看着台上神采奕奕,口若悬河的刘谦初,她不仅被眼前年轻军官的风采和学识深深吸引。

演讲结束后,张文秋来到《中国青年》创办人恽代英的住所,她意外地发现,刘谦初居然也在这里,恽代英介绍两人互相认识以后,刘谦初也对眼前端庄秀丽的女子有了好感。

恽代英见状,连忙邀请二人共进午餐。饭桌上,张文秋与刘谦初一见如故,二人性格相仿,志趣相投,仿佛多年未见的好友,有说不完的话题。

临别时,两人相约下次在二七大罢工4周年纪念碑的落成典礼上再见。2月中旬,张文秋接到任务,到武汉找董必武代购枪支弹药,她再次邀约刘谦初与她同行。

两个女儿都是毛泽东的儿媳(两个女儿都是毛泽东的儿媳)(4)

这次两人到武昌,恰好赶上毛泽东创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举行的开学典礼,典礼结束后,刘谦初向毛泽东介绍到:“毛委员,这时我的朋友张文秋,是京山县委的妇女部长。”

毛泽东听后热情地和张文秋握了手:“好一位巾帼英雄!”

这是张文秋第一次与毛主席见面。

张文秋完成了组织上的任务,返回京山县不久,就接到了刘谦初的书信。原来在恽代英的撮合下,刘谦初看清了自己的内心,大胆地在信中告白:“盖自晤芳颜, 神魂迷离, 举止动定, 往往若有所失, 虽一饮一食之间, 亦恍若情影在我眼中。每一成寐, 则魂梦萦绕于左右。”

张文秋看完书信,满脸通红的回信答应了下来。

革命年代,感情纯真,两人确定关系后很快就在同年4月26日,在武昌刘谦初表姐家中,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婚礼,就此结为连理。

然而,幸福的婚后生活并没有持续几天,蒋介石、汪精卫先后撕下国民党的面皮,开始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形势瞬间一片危急。

4月29日,二人新婚第三天,刘谦初就接到紧急命令,跟随国民革命军北伐,两人一别就是三年。

两个女儿都是毛泽东的儿媳(两个女儿都是毛泽东的儿媳)(5)

刘谦初在前线积极革命,张文秋自然也没闲着,她按照党的指示,先后与不同的革命同志假扮“夫妻”,先后组成4个“革命家庭”,在隐秘战线与敌人斡旋。

刘谦初走后不久,武汉就被白色恐怖所笼罩,此时想进入武汉需要接受国民党反动派严密的审查。

1928年春,为了完成组织的任务,张文秋躺在棺材中,被人抬着通过了封锁线,从京山抵达武汉,目的是寻找湖北省委的一处秘密联络点。

经过一周的寻找,在和一个陌生男人成功对上暗号以后,张文秋来到了三德里一所3层小洋楼中。

一上楼,张文秋看到一个30来岁的男人,他笑着说道:“你不是要找“表哥”介绍工作么?怎么见了人也不打个招呼?”

原来,张文秋的秘密暗号就是“请表哥介绍工作”,而眼前的男子正是湖北省委的特派员唐戈德,代号“表哥”,而与她接头的陌生男子则是新任湖北省委秘书长刘先源。

经过一番讨论,张文秋被组织留在省委机关,职位则是秘书处副处长兼机要秘书,受刘先源同志直接领导。

随后张文秋第一次接到了假扮夫妻的任务——与刘先源伪装成“夫妻”,以掩护机关的运作,化名“李丽娟”,公开身份则是一名小学教员,目前没有教课,而是在家里当太太。

张文秋听完任务细则,一时间有些难以接受,她有些别扭地开口道:“我之前一直做的是群众工作,从来没搞过地下工作,还要扮成“太太”,我怕适应不了。”

唐戈德回应道:“这个身份是为了应付环境和敌人的,你们只是表面“夫妻”,在公共场合装得像点,不露出破绽即可,这是党给的任务!”

“可是我已经结婚了啊!”

唐戈德继续说道:“正是因为你结婚了,再让你扮演“太太”,没结婚的还不合适呢。组织上知晓你的能力,才把这副担子交给你的!”

张文秋听后,坚定地回答道:“那好吧,我服从组织的安排。”

随后,张文秋“夫妻”二人将日常生活的方式、联络办法、文件收藏等细节一一进行了周密的计划,务必不出疏漏。

两个女儿都是毛泽东的儿媳(两个女儿都是毛泽东的儿媳)(6)

刘先源有过隐秘战线的工作经验,他还让张文秋以女主人的身份置办了些家具,雇请了女佣,让“太太”的形象更加丰满,一个新的“家庭”出现了。

到了晚上,张文秋正在发愁到底该如何扮演“妻子”时,“表哥”唐戈德又来了这里,十分严肃地给张文秋讲述了地下工作的纪律:

“因工作需要, 以假夫妻名义掩护, 又需同居一起的双方不准谈情说爱, 更不准发生男女关系, 如一方已有爱人, 另一方绝对不准向其求爱;在保持假夫妻期间,对外要保证不出漏洞, 一旦工作结束, 就解除“夫妻”关系。这些都是保证党的安全的铁的纪律, 任何人都应无条件遵守。如有违反, 轻则处分, 重则开除党籍直至处决。”

张文秋听后同样严肃地回答道:“我记住了,保证遵守纪律!”

两个女儿都是毛泽东的儿媳(两个女儿都是毛泽东的儿媳)(7)

没过几天,张文秋渐渐地习惯了在这个“家庭”的生活,但不免有些思念自己真正的丈夫刘谦初,也不知道他如今身在何方。

一天晚上,“丈夫”和“表哥”带回家两只大箱子,其中一箱是准备分发和需要破译的文件,另一箱则全是绝密材料。在两人的指导下,张文秋开始接触真正的地下工作。

此后,“丈夫”和“表哥”因为其他任务,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很多重要的工作都是由张文秋单独完成。

同年秋天,“丈夫”和“表哥”接到组织上的命令,调往了别处,由王为宪化名的赵正卿接替了“表哥”的工作,“丈夫”的任务则是由自称是“李丽娟”堂兄的李振亚接任。

张文秋告诉家里的佣人许妈:“先生去了上海,只好请堂兄来代课了。”

没过多久,省委的另一处秘密机关被敌人发现,张文秋收到密令——紧急转移,张文秋将挂在三楼窗口用来警示的两条肥皂拿掉,又将家中的秘密文件全部锁进箱子。

两个女儿都是毛泽东的儿媳(两个女儿都是毛泽东的儿媳)(8)

她面不改色地走下楼梯,对许妈说道:“我今天要去送一个表妹,你去叫辆黄包车来。”本来转移行动不会出什么差错,但王为宪的妻子褚志元却在此时临产了。

紧急时刻。张文秋化名“陈孟君”潜入医院,将箱子和褚志元母子转移到了安全地点。但两天后,张文秋接到李振亚的情报:

这次情报机关遭到破坏,有30多名同志惨遭杀害,王为宪也是其中之一,你把文件和褚志元母子安置好,立刻离开武汉!

第一次参加隐秘工作的张文秋想不到局势如此凶险,几天前还见面的同志转眼间就惨遭迫害,几天后,安排好工作的张文秋怀着沉重的心情乘船来到了上海,接受组织的新任务。

从武汉向上海转移的途中,张文秋终于得到了丈夫刘谦初的消息,但消息却说刘谦初负了伤,张文秋一时间感到心急如焚。

其实刘谦初并未负伤,在前往江西参加南昌起义的路上,因为国民党军队的阻拦,刘谦初所在的部队并没有冲过封锁线,转赴上海后被组织调往山东省任省委书记。

1929年3月,刘谦初也得知了张文秋目前在上海工作的消息,他立即请示中央,希望调任妻子到山东工作,中央很快就批准了他的请求。

来到山东的张文秋终于与阔别已经的丈夫重逢,但两人仅仅团聚了2个多月的时间,刘谦初再次奉中央指示,前往青岛、博山等地发动工人斗争。

两个女儿都是毛泽东的儿媳(两个女儿都是毛泽东的儿媳)(9)

谁也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夫妻二人在济南双双被捕入狱,被分别关押了起来。直到8月中旬,两人才见了一面。

见面后,看到带着手铐脚镣的涨幅,张文秋心如刀割,情不自禁的哭了出来,刘谦初安慰她道:“在敌人面前不要哭,我们只能流血,不能流泪!”

张文秋闻言擦干眼泪,深情地望着丈夫说:“我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刘谦初听到后郑重地说道:“对你,敌人还没有确切的证据,你腹中还有咱们的孩子,你一定要活着出去!”

想到孩子,张文秋只能默默点头答应。

1929年冬天,在山东省委多方面的努力下,张文秋作为“怀孕的嫌疑犯”成功获释,但在离开前,她一再要求见一面刘谦初。

典狱长看了看眼前执拗的女人,也点头同意他们见上一面。

刘谦初见到张文秋开口问道:“出去以后想好去哪了么?”

张文秋茫然地摇了摇头。

刘谦初满含深意地说道:“你还是回上海的“娘家”吧,记住一定要对“母亲”好,听“母亲”的话!”

张文秋听言,当然知道“娘家”“母亲”指的是什么,会意地点了点头,最后说道:“谦初,给咱们的孩子取个名吧。”

刘谦初面无血色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微笑,他想了想便说:“不论男女,就叫劳生吧!”

“这只能算个小名,你再给起个大名吧。”

刘谦初稍作沉思说道:“刘思齐。思念齐鲁,思念父母。”

出狱以后,张文秋辗转来到了上海,不久以后就生下了女儿刘思齐。

1930年4月,身体恢复好的张文秋接到组织上的任务,与自己的老乡、战友林育南组成一个新“家庭”。

两个女儿都是毛泽东的儿媳(两个女儿都是毛泽东的儿媳)(10)

这次张文秋要扮演的是一位资本家的“太太”,林育南则化名赵正卿,是和阔气的“赵老板”。林育南、张文秋所负责的是召开“苏准会”的筹备工作。

张文秋“夫妻”二人在租房子时,还得到了周总理的指导,让整间房屋显得更加真实。

在两人的筹备下,1930年5月20日,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在上海“赵公馆”秘密召开了。

这次会议召开用的是给“赵老爷子”庆祝80大寿,就这样,中国第一个最高红色政权的筹备会议,在充满封建色彩的寿宴掩护下,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统治中顺利召开。

令人惋惜的是,1931年2月7日,林育南等24名杰出的党员在上海龙华遭到秘密杀害,在接到这个噩耗不久以后,张文秋又接到了另一个噩耗。

她的丈夫刘谦初在1931年4月5日,被山东军阀残忍杀害,刘谦初自始至终没见过自己的女儿刘思齐。

两个女儿都是毛泽东的儿媳(两个女儿都是毛泽东的儿媳)(11)

短短的两个月内,昔日的战友,假扮的“丈夫”林育南丧命,随后真正的丈夫刘谦初也命丧黄泉。痛苦万分的张文秋化悲痛为力量,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工作当中。

在周总理的指示下,她被调任到周总理亲自领导的中央军委联络处工作。不久以后,张文秋的关系被转入了共产国际远东四局。

同时,她也接到了第三次假扮夫妻的任务——与共产国际佐尔格小组一位负责人、德籍华人吴照高扮为“夫妻”,“家”就在上海法租界一处三层小楼里。

张文秋这次的“角色”则是归国华侨的眷属,在雇佣了一位老女佣掩护身份后,“夫妻”二人开始了收集情报的工作。

张文秋具体的工作是收集上海、南京、北平的大城市的报纸,将各种信息分门别类汇总后整理成文字资料,报给佐尔格审阅后在发往莫斯科。

经过互相之间的磨合,吴照高与张文秋之间的配合愈发熟练,张文秋在情报小组中的地位也愈发重要。

一次,张文秋接到命令,伪装成一名贵妇人,乘船到香港传达秘密指示,并取回一批秘密情报。

由于此次情报干系重大,不能用文字记录,张文秋将其牢牢的记在脑子里,口头传达了指示,随后又将需要携带的情报制成微缩交卷,贴身带了回来,十分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随后,张文秋接连完成了多个任务,从未出过任何纰漏,受到佐尔格等人高度的赞扬。在这样的情况下,佐尔格打算将张文秋送到国外学习,进一步培养她的才能。

两个女儿都是毛泽东的儿媳(两个女儿都是毛泽东的儿媳)(12)

但一到调令却将此事搁置,佐尔格奉命调往日本,同一小组的吴照高也与之同行。临行前,张文秋为两人践行,还应了吴照高的请求,带了女儿刘思齐过来给他看看。

吴照高高兴的抱着刘思齐,满怀感情的对张文秋说道:“我不会忘记这段并肩作战的时光,也十分珍惜这段特别的“家庭”生活,以后我们可以不必假装夫妻了。但我想,我如果有一个你这样的妹妹我会十分高兴,如果你同意,就让孩子叫我一声舅舅,可以么?”

小思齐看了妈妈一样,懂事的喊了一声“舅舅”,张文秋表示自己也不会忘记这段经历,并为他敬了杯酒,祝愿吴照高一路平安。

临行前,吴照高十分高兴的说道:“我相信会有那一天,中国的革命胜利了,我一定争取回来,和你们一同欢呼!”

可惜的是,这次一别,吴照高就杳无音讯,至今为止,他的生死去向全都是一个不解之谜。

两个女儿都是毛泽东的儿媳(两个女儿都是毛泽东的儿媳)(13)

在吴照高离开不久,共产国际远东局就给张文秋派发了新的任务,与时任浦东区委书记的李耀晶扮成“夫妻”,收集有关上海工人运动的情报,这次张文秋的身份是烟厂子弟小学教员。

新的“家庭”组建完成后,两人都是久经考验的战士,迅速制定了工作计划。李耀晶只在每周3、6两天回“家”见面,实际上是安排工作,张文秋则每周到机关汇报工作和递交情报,平常就在学校教书授课,并在厂区和家属院刷刷关系。

此时,刘思齐已经长大,到了学习的年纪,为了更好的照顾孩子,张文秋只好将其接回身边照顾,这无疑又是一份重担。

一天晚上,李耀晶突然回到“家”中,张文秋疑惑的问道:“今天不是碰头日,是出了什么事么?”

李耀晶赶紧关上了门,笑着说:“按约定,今天我不该来,但是今晚我有事必须回来,为了不引起外人怀疑,我知道到这里了。”

待到刘思齐睡着,他才神秘兮兮的对张文秋说:“共产国际对你的工作非常认可,中央的同志已经发协商好了,希望送你到国外学习,让我今天晚上先给你通个气。”

张文秋闻言也十分高兴,但她想到了什么,神色突然暗淡下来:“可是我现在没有了家,思齐交给谁照顾呢?”

李耀晶点了支烟,接着回答道:“我就是为此事而来,我想趁着我们的“夫妻”关系,索性把思齐当作我的孩子交给我的母亲照顾,我可以写信告诉她。

张文秋思索再三,同意了这个决定。

李耀晶的母亲接到来信后十分激动,立即回信给未谋面的儿媳和孙女寄来了盘缠,让她们尽快回家。

还没等张文秋动身,噩耗再次降临。由于叛徒的告密,李耀晶在去市区开会的路上突然被捕,1933年时在苏州被残忍杀害,时年29岁,正值大好年华。

张文秋最后以“妻子”的身份出面料理了李耀晶的后事。

两个女儿都是毛泽东的儿媳(两个女儿都是毛泽东的儿媳)(14)

随后,由于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共产国际的机构被取消,张文秋回到党内参见抗日救国的工作,直到1937年才接到指示,带着女儿踏上回归延安大家庭的旅途。

在西行的列车上,望着车窗外呼啸而过的风景,张文秋心情异常沉重,她想起了自己的亡夫刘谦初,想起了自己组建的一个有一个“革命家庭”,想起了比亲人还亲的战友、同志。

张文秋眼含着泪水,刘先源、林育南、吴照高、李耀晶等“丈夫”的形象在她的脑海中一一浮现。

来到西安办事处的张文秋,经过林伯渠的介绍认识了陈振亚,由陈振亚护送母女来到了延安。刚到延安的张文秋被送进了抗打进行学习,随后被编入了第八大队,这第八大队也被称为女生大队。

大队举行成立典礼时,毛主席等20多位领导都出席参观,毛主席还作了个演讲。望着台上讲话的毛主席,张文秋心中泛起波澜。

武昌一别,如今已经过去了10年,这十年间,毛主席妻子杨开慧被反动派杀害,她的丈夫刘谦初同样如此,念及此处,张文秋久久不能平静。

两个女儿都是毛泽东的儿媳(两个女儿都是毛泽东的儿媳)(15)

散会时,当张文秋从毛主席身边经过,毛主席竟然一眼就认出了她:“张文秋同志,你好啊!什么时候来的延安?”

张文秋想不到毛主席还记得自己,激动的回到:“报告主席,我到延安已经快一年了。”

毛主席幽默的开口道:“你不够朋友啊,来延安一年,也不来看看老朋友!”

半个月以后,张文秋特地到杨家岭拜访了毛主席,两人交流了中国革命的形势,又谈了谈各自如今的生活,相谈甚欢。

除了与老朋友见了面,张文秋在延安再次邂逅了爱情,那人就是护送她们母女到延安的陈振亚。

在抗大学习期间,陈振亚在支援女子大队挖窑洞时,与张文秋经常见面,经过半年多的接触了解,两人燃起了爱的火花,在1937年冬天,二人喜结连理。

两个女儿都是毛泽东的儿媳(两个女儿都是毛泽东的儿媳)(16)

1938年冬天,张文秋生下了二女儿,随母姓叫做张少华,后来改名为邵华。

1939年,因为陈振亚左腿曾在长征时负伤,经常发炎肿痛,中央决定安排他到苏联疗伤,并让张文秋同去,结果,二人乘坐的飞机在途径新疆迪化时被反动军阀盛世才扣押。

1941年5月21日,陈振亚与几位同志到迪化东郊旅游,他刚在一座小桥上坐下,这座年久失修的小桥突然断裂倒塌,陈振亚当时就被掩埋在河水中。

随行的同志赶紧将他送进了迪化南关医院,在医院中,陈振亚被反动军阀盛世才下毒杀害,在6月13日不幸离世。

陈振亚离世时,张文秋已经怀孕3个多月,半年后,生下了三女儿张少林。

两个女儿都是毛泽东的儿媳(两个女儿都是毛泽东的儿媳)(17)

1946年,经过张治中和党组织的努力,被扣押新疆的全体同志终于返回了延安,毛主席在欢迎大会上看到了张文秋,高兴的邀请她带着女儿到家里做客。

就在此时,刘思齐和毛岸英相识了,这年秋天,两个幼时曾经见过的孩子已经长大,久别重逢之下,两人竟然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在西柏坡时,毛主席了解了儿子的意向,将张文秋接到他的住所,两人在孩子的亲事上达成了一致。1949年10月15日,毛岸英和刘思齐在中南海举行了婚礼。

两个女儿都是毛泽东的儿媳(两个女儿都是毛泽东的儿媳)(18)

建国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毛岸英申请上了前线,他走后不就,张文秋到协和医院看病时,正好遇到了一位从朝鲜回来的将军。

将军悄悄地将张文秋拉到一边,犹豫了半天才告诉她:“你女婿在朝鲜牺牲了,彭老总让保密。”

张文秋听后如遭雷击,但她回到家后还是的装作不知情的样子。在这期间,她多次去怀仁堂听毛主席的报告,但从没在毛主席的脸上看出什么动静。

其实此时的毛主席早就知道毛岸英的牺牲,但他一直独自承受着丧子之痛瞒着刘思齐,这是为了让她安心学习。

两个女儿都是毛泽东的儿媳(两个女儿都是毛泽东的儿媳)(19)

毛主席格外疼爱刘思齐,经常亲自过问她的日常生活,在信中,他亲切的成刘思齐为“我的大女儿。”

在毛岸英赴朝作战以后,他的弟弟毛岸青就经常到张家来玩,一来二去,毛岸青和邵华之间也产生了感情。

和大儿子一样,毛主席作为父亲,为了小儿子的亲事,再次征询了张文秋的意见,张文秋回答道:“只要孩子们幸福,我怎么都好。”

毛主席则高兴的握着张文秋的手,开怀大笑道:“你同意就好,从前我们就是亲家,现在我们亲上加亲,是双重亲家!”

1960年6月,在毛主席和张文秋的共同支持下,毛岸青和邵华在大连结为了夫妻。

两个女儿都是毛泽东的儿媳(两个女儿都是毛泽东的儿媳)(20)

2002年7月11日,张文秋这位饱经风霜的跨世纪革命老人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她离世时,儿孙绕膝、子孙满堂。

参考文献:

裘伟廷 《张文秋在“国际红色谍王”佐尔格麾下的秘史》

阙翰香、帅建平《张文秋的特殊“婚史”》

罗永常、周训典《毛泽东的双重亲家张文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