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马角社火表演(蔚州社火一绝活马舞)(1)

蔚县民俗

文/张启维

蔚州社火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活马舞”堪称蔚州社火一绝。

“活马”,以竹条或河柳为原料,用醮了浆糊的白麻将其编制捆绑成马的形状,再以各种色纸做单层糊裱(马的背、腹中间留空,为表演者架持位置),然后用彩笔画上马的眉眼鼻嘴和具有马的特征部位,插上尾巴和各种必要的外观装饰品,尤其不能忘记挂上一串小串铃。这样,一匹精神抖擞的“骏马”的制作就算完成。如夜间表演使用,还需在马的头、臀处(体内)各燃一支蜡(现今可以用电池、灯泡代替),马形在灯光映衬下,更显得活龙活现。

“活马”的数量一般是成双的,可以两对,四对或八对不等,这要看活动规模而定。“活马舞”的表演适用于各种场地,如沿街表演、围场表演等。有时社首们为了筹粮集资,还要带领表演队深入到富家、商家去表演,名曰“入宅表演”或“下贴”。

沿街表演:有常见的韬彩舞、列队舞、倒回门、摆阵图等。“活马舞”有集体和独舞之分。还有演唱舞等。演唱舞,顾名思义,就是表演者有时边唱边舞。表演时,一般先以集体舞开场,表演者们装扮成各种戏曲人物,在铿镪有力的打击乐伴奏下,时儿撒缰奔驰,时儿收缰小跑,突然马失前蹄,惊险中又现悬崖勒马。打击乐“细丝十八槌”配合其表演的恰如其分。社火场上,观众时而鸦雀无声,转眼又掌声雷动,一幅幅壮观的骏马图不时映入眼帘。仔细回味,真是令人赞叹折服,这种大跨度表演过后,观众们方从紧张的气氛中解脱出来。

为使观众得以轻松愉快的喘息,表演队又迅速转入轻快的演唱舞蹈,欢快跳跃的“喜鹊登梅”,伴以明清时期北方弦索中的“八板”曲牌;清脆嘹亮的北方娃声(即海笛),悠扬悦耳;古香古色的杭州笛音、堂鼓、小钗与手锣,像马戏团中的小丑,顽皮地穿插于整个优美的旋律之中,这样,既稳定了节奏,又起到了有益的拾零补缺作用。表演者在这种音乐配合下频频起舞,您自可从串铃声中想象到轻松的舞步。再看他们手眼声法的协调配合,嘹亮的歌喉,委婉的腔调,都在为民间的百业兴旺、安乐太平作着真诚的祈祷和祝福。例如,他们唱的是:

元宵节闹社火百姓们红花(即红火),

拜三官为的是太平的天下。

消灾祸喜谷黍麻麦年景好呀

到中秋五谷丰登咱再谢茬。

“拜三官”是蔚州民间闹社火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并由此引出一段传说:相传,唐朝魏征的女婿奉命携带家眷到洪州(即今阳原县)任知州,一日行至桑干河边求渡,遇见水贼刘洪,他见魏征之女十分俊美,心怀歹意,待船行至河心,将其夫推入河中,又将其婴儿玄奘(即后来的唐僧)放入木盆随流而去。然后抢其妻,假冒知州到洪州上任。魏征的女婿被推入河中后,恰好被正在河中游玩的龙王三女儿相救,带入龙宫,后成亲且生三子,这便是后来传说中的天官、地官、水官“三圣”。三官所掌之权,均与民间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拜三官为的是老天降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所以,各地百姓纷纷捐资盖三官庙,为三圣塑造金身。而且每至新春和元宵节,最先朝拜的就是三官庙。故三官庙在蔚州各地民间的诸庙中,数量居首位。后来,因为社火活动及表演形式逐渐发展,并能反映各种民间意愿,凡居住在乡村的各行业人都参与拜三官活动,也产生了利用社火活动进行各种各样的祈祷。如清乾嘉年间的活马舞为商业祈祷歌词:

骑活马呀走天下走呀走天下,

好绸缎送到了千呀千万家。

大元宝小锞子装满了捎褡,

回家去呀婆娘见了笑哈哈。

“活马舞”的表演赋予人们极大的想象力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眼观舞,耳听唱,仿佛一幅太平盛世、歌舞升平的美好景象即刻浮现在人们眼前。“活马舞”的唱词不但道出了百姓们的企盼之心,亦给大家以智慧和力量。每当“活马舞”表演开始,人们即像潮水般涌来,将表演场围得水泄不通。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感贯通全场。民国初年,百姓中有过“看了活马舞,戒了大烟戒了赌”的传说。可见活马舞在蔚卅民间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