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婚姻辅导课上,资深情感导师L告诫姑娘们,恋爱中一定要看男生的性格是否肯听人劝,若是,则可以继续交往,否则,最好中止交往。L的理由是,不肯听劝的人性格多半太倔强,不好相处,进入婚姻后,会让妻子吃太多的苦头。因为据《圣经》启示,妻子是丈夫的帮助者,他都不听你劝,你怎么帮助他呢?
众人哄笑之后,都觉得很有道理。别说是成人,就是倔强的小孩子也让父母十分伤脑筋的呢。他们总是会惹出许多麻烦,情绪难以自控,让父母抓狂。
比如,有的孩子会固执的坚持只用自己专用的餐具吃饭,坚决不允许任何人动用他的专有物品,否则就大哭大闹不已。
还有的孩子会坚持只看某一种类型的动画片或课外书,无论父母如何相劝,坚决不肯换类型。若父母一再劝说或勉强,则会闹得整个家庭鸡飞狗跳。
再比如,有的孩子认定了一件事,就一定要去做,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这些孩子常常弄得大人头痛无比,感觉教养起来很困难。
问题是,他们为什么会如何倔强呢?
其实,有些孩子是生来就“倔强”的,倔强是他们个人的生命特质。遇上这样的孩子,是否父母就只能束手无策,听之任之呢?马睿欣在《管教的智慧》一书中告诉我们:“一种个性特质,不会写出一个人生故事。一种个性特质的管理方式,才会成为人生故事的大纲。”
因此,作为父母,我们要学习如何管理有“倔强”个性特质的孩子,帮助他们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从而与人和谐相处,同时自己也能健康的成长 。
“倔强”是什么意思呢?《现代汉语词典》对之的解释与“倔犟”相同,意思是性情刚强不屈。
“倔强”的孩子,总是一根筋地坚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为外力所改变。他们的行事风格不是按照理性,而是按照自己的脾气,也不听别人的指导。
如此“倔强”的孩子,真的很不讨喜,因为他们容易情绪化,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无不让人伤透脑筋。其实,在成长过程中,他们自己也往往很受伤害,比别的孩子遇上更多的坑坑洼洼,也会与生活有更多猛烈的碰撞。
但父母不可能包容、保护孩子一辈子,“倔强”的孩子也不例外,不管他们是否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终究是要独自面对这个社会的一切生存法则。若是仍旧由着原来“倔强”的本性,不知要遭遇何等的麻烦与苦恼。想必是父母不愿意看到的吧。
那么,父母要如何帮助自己那“倔强”的孩子学习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呢?
《管教的智慧》一书给出了三个方面的建议:
1.父母平常先在理性上预备自己:七秒钟停顿。
无数个案证明,对于“倔强的孩子”,在情绪爆发之时,谁的话都等于零。而父母若是再强用权柄去管教,就如火上浇油一般。搞不好,自己也沦落为与孩子一样——情绪失控。
但父母,身为孩子的第一老师与终生老师,必须得自己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真正教孩子学会控制情绪。
因此,父母可以先学习“七秒钟停顿”。意思是,当孩子情绪爆发时,先从“七秒钟”让自己的情绪停顿不反应开始。这样,使孩子原来的连续爆发力被迫中止七秒钟。等到暴风雨过去,父母再和孩子一起试着讨论这七秒钟的威力。比如在这七秒钟的停滞里,不知不觉减缓了孩子情绪大爆发的冲力。同时,有信仰的父母可以在这几秒钟的时间里祈祷上帝帮助自己和孩子冷静下来。
当下一次遇上同样的情况,不妨建议孩子试一试这七秒钟的停顿。
当然,有时候父母也会偶而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实在很想立刻收拾孩子,但智慧的父母此时可以选择暂时离开现场,因为不能在情绪中管教孩子。
另外,许多心理学家及教育权威都曾指出,不要在孩子正发脾气的时候,或特别执拗的时候,去强迫勉强他因为根本是无效的,反而会更加激怒他,从而引来更大的暴风雨。
2.尽早与他进行讨论或促使他“面对”自己。
“倔强”的孩子特别敏感,和他沟通真的不易。但不易沟通,还是要沟通。若是作父母的不帮助孩子,还能指望谁来帮助自己孩子呢?那些将帮助孩子的事指望给别人的父母,实在是不明智,也太懦弱了。
马睿欣老师的老二就是一个特别“倔强”的女孩子。当她还小的时候,马老师问她对自己闹情绪发脾气有什么感受,她非常警觉,天真的以为又要被“骂”了。但是,马老师并没有她想象中的那样数落,就让她渐渐敞开心扉,说出自己重复捅娄子的难堪,与深陷挫败中的哀伤。
马睿欣老师就是这样,在平静时与孩子真诚的讨论,给予她同理心,建立了明明白白的能感受到的爱与接纳的关系。同时,她努力让女儿明白,她这种“倔强”的特质也有正面发展的机会。如此,让女儿看见突破自己的希望,燃起改变自己的希望。
许多人对“倔强”的孩子有误解,常常给他们贴上“叛逆”的负面的标签。但美国心理学家Cynthia Ulrich Tobias对二者的不同给出了分别,她说:“叛逆的孩子反抗权柄本身,倔强的孩子却是针对权柄沟通的方式,提出挑战。”
可见,倔强的孩子并非不听话,他们通常认同父母的权柄,但他们的个性特质使他们更在乎沟通的方式。
“是否合理”对他们而言非常重要。这里的“理”当然不是父母心中的理,而是他自己认为的“理”。
因此,父母与他沟通的焦点就在于这个“理”。通常情况下,并非轻言细语就够的,父母一定要有百般的耐心让他听懂并且接受父母的“理”。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沟通学习,同时也是训练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3.帮助他们学习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
倔强的孩子在大家的印象中,显得特别死脑筋,容易走入死胡同而出不来。这些孩子通常让大人着急不已。那么,如何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呢?
首先,是要把握先走一步的窍门。意思是凡事先一步向孩子解释清楚,避免因概念不清,使他们原先的期待突然发生改变,从而情绪混乱,一下子不能接受。
举个例子,有些父母一高兴,会信口开河的对孩子说:“你乖,周末带你去动物园玩。”但到了周末,由于加班或临时有状况,去不了。倔强的孩子可是不管脸色与其它原因,他会一直吵着必须去动物园,因为爸爸妈妈说好了的。
有经验的父母怎么办呢?提前说明情况,比如,一开始许诺时是这样说的:“你乖,周末带你去动物园玩。但是,如果爸爸妈妈单位上有事,要求加班,或者临时有其它的什么事发生,我们就去不了。”这样,就渐渐让孩子习惯在心态上预留一个弹性的空间,也让他能理解父母不是说话不算话。
其次,是让孩子学会先和自己商量出解决之道。意思是说让孩子预先对自己可能爆发的情绪作一个预备解决的方案。
比如,马老师在老二冷静的时候,就鼓励她想一下,万一自己发脾气时,怎么样才能控制住不扩大战场,殃及无故。老二想了良久,提出这样的方案:每次发脾气,就去卫生间呆着。在这个独自呆着的时候,请家人都不要来敲门,也不要试图和她说话,更不要催她出来。让她自己处理自己的情绪,好了就自己出来。
个人以为,这不仅是个好办法,也锻炼了孩子自我突破,解决问题的思维与能力。
真实的来说,我们大人也有不少难以控制自己情绪的时候,因之而造成损失去酿成大祸的时候也不少。俗话说“小不忍而乱大谋”,孩子们若能从小操练自控情绪的能力,必能帮助他们的未来生活。
最后,愿父母们能在此重视,面对家中倔强的孩子,为着他长远的益处,试着在孩子每次情绪大爆发时用七秒钟停顿先让自己冷静,然后尽早与他进行讨论或促使他“面对”自己的个性特质,帮助他学习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实现正面发展。
(我是70后职业女性,一个关注孩子身心灵健康成长的妈妈。有一些育儿经验,也在不断的学习成长中,欢迎和大家多交流亲子关系、父母成长等。本文为原创,首发于今日头条,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留言分享,转发其它平台请备注来源,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