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1)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2)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3)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4)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5)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6)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7)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8)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9)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10)

《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 唐伯虎对对子 才华横溢 网络神曲《唐伯虎点秋香》《人 道》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来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贱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唐寅《桃花庵歌》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11)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12)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13)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14)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15)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16)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17)

香港影星周星驰在《唐伯虎点秋香》中,以其无厘头夸张搞笑的表演风格将风流才子唐伯虎演绎成了经典。搞笑、幽默,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唐伯虎风流才子的形象已植根于我们脑海中。然而真实的唐伯虎究竟是什么样?观众朋友们却未必知晓。

从唐伯虎的诗作《桃花庵歌》里描写诗人与花为邻、以酒为友的生活,表达出诗人“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不向世俗低头的高雅品性,流露出唐伯虎虽然满腹才华却一生坎坷、郁郁不得志而归隐桃花庵。借桃花仙的逍遥而愤世嫉俗、看破红尘、却又无可奈何的失意人生。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18)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19)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20)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21)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22)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23)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24)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25)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26)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27)

唐伯虎又名唐寅 ,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祖是前凉陵江将军唐辉。先祖唐俭跟随李渊起兵,受封“莒国公”,排名凌烟阁功臣第二十二位。所以唐寅也自称“鲁国唐生”。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车驾主事,死于土木堡之役。唐泰的后代子孙多散布在苏州吴县白下、桥里间一代。唐寅也正是出生在这一带,其父唐广德经营一家小酒馆。

寅年寅月寅时生,才冠江南居首卿。

本为仙缘灵慧果,尘缘未了堕青萍。

名成双亲阴阳隔,妻亡子夭寅伶仃。

命犯桃花颠鸾凤,巫山云雨春宵倾。

良言规劝付东风,窃玉偷香扮书童。

坎坷解元牢狱讼,福禄散尽因果明。

扁舟独迈浮洞庭,桃花庵中度苦穷。

杨柳晓烟思绪乱,梨花暮雨玉箫鸣。

皈依三宝六如居,桃仙缘尽驾鹤行。

“天玄地黄,宇洪宙荒。”“寅”者天地相合而生,天居一、地居二,“寅”便是“三”。所以把“寅”放在地支第三位。在十二生肖里,寅配虎。唐伯虎,因为他生于寅年寅月寅时,故取名“唐寅”,因为他又是长子,寅为虎,故又取字“伯虎”。(伯仲叔季,分别代表排行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在五行里,寅属木,在东方。“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这说明寅时是黎明前最黑暗的那段时光,到了下个“卯时”太阳就从东方升起了,所以“寅”也在东方,在东方则属木。

《问佛》 《因果》《佛》《佛渡有缘人》《春有百花秋有月》 《莲花诀》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28)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29)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30)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31)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32)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33)

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唐寅出生于苏州府吴县吴趋里 ,父亲唐广德,母亲丘氏。唐寅16岁参加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而轰动家乡。弘治元年19岁的唐伯虎与徐廷瑞的次女徐氏成婚。原本家境富裕其乐融融的唐伯虎,却在他25岁之时,遭遇人生的巨大变故。弘治七年,唐寅的父亲去世,而母亲、妻子、儿子、妹妹也在这一两年内相继离世,亲人一个个相继永远离他而去。人生的巨大变故,沉重地打击唐伯虎。接二连三地失去亲人,一度让唐伯虎陷入了绝望,而家境也迅速衰败下去。唐伯虎年纪轻轻就承受如此巨大的人生变故,着实让人哀叹可怜。

看到唐伯虎日益消沉,好友祝枝山劝慰他苦读诗书,以成就功名,重振家业。弘治十年,唐寅参加录科考试时与好友张灵宿妓喝酒,放浪形骸。提学御史方志十分厌恶这种行径,唐寅在录科考试中名落孙山。后来苏州知府曹凤爱惜人才,苏州的名士文徵明的父亲文林和沈周、吴宽等为唐寅求情,方志才同意“补遗”让其参加乡试。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34)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35)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36)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37)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38)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39)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40)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41)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42)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43)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44)

弘治十一年,唐寅参加乡试,深受主考官梁储的欣赏,29岁的唐伯虎中应天府乡试解元第一名,一时名震江南,“冒东南文士之上。”盛名之下,大家闺秀何氏又慕名投入唐伯虎的怀抱,做了唐伯虎第二任妻子。但唐寅中举后并没有收敛,纵情声色,流连青楼欢场。他的朋友纷纷规劝,祝枝山对唐寅说:“千里马不是只看表面,还要看他的品质,一时的人生得意千万别太张狂。”文徵明写信给唐伯虎说,唐寅呀,我父亲说你有才情,但为人轻浮,恐将一事无成。但唐寅并没有把朋友的规劝放在心上,他回信正是那篇《与文徵明书》,信中说:我生来就是如此,你看我不顺眼,那就别和我交朋友。态度十分嚣张,言辞尖刻,对文徵明的劝告不但不领情,还要与文徵明断绝关系。

《劝世佛歌》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45)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46)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47)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48)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49)

唐寅前往茅山进香,路过无锡。晚上船泊在河边,唐寅上岸闲逛,见肩舆从东而来,仕女如云,其中有个丫环长得异常美丽。于是唐寅跟着她们走,一直到她们回府才知道是华学士的婢女,唐寅想混进华府,于是应聘进华府作书僮,被华府改名为华安,后来唐寅很受华府宠爱和信任,设计选妻,终于得到这位名叫桂华的美婢。过了几天,唐寅携美婢逃走。华府令人到处寻找,却找不到。过了很久,华学士偶然到阊门,见书肆中有一人很像华安。华学士私下找人询问,那人告诉他:“此人是唐解元”。第二天,华学士修书投帖前往拜谒,仔细看了半天确认无异。但是始终难以启齿。唐寅命下人上酒对酌,华学士不能忍受,于是讲述华安的一些事来挑明。唐寅唯唯。华学士又说道:“华安相貌正好与你相似,不知道是何缘由?”唐寅又唯唯而对。华学士不高兴,就要起身告别。唐寅曰:“请稍等,我有个请求。”酒又饮了数杯,唐寅命人点烛引华学士进后堂,叫婢女簇拥新娘出来拜见。华学士愕然。唐寅曰:“无妨”。拜完,携新娘一同上前对华学士道:“你说我像华安,却不识桂华吗?”于是二人相顾大笑而别。

弘治十二年,30岁的唐伯虎与江阴徐经进京参加会试,其才学得到主考官程敏政的赏识。因徐经科场案,程敏政卷入案中,最后也牵连到唐伯虎,结果唐伯虎求取功名不成,反倒因此下狱。唐伯虎在狱中的生活十分悲惨,他在给文徵明的信中写道:“至于天子震赫,召捕诏狱,自贯三木,吏卒如虎,举头抱地,涕泪横集。”

后来,唐伯虎虽洗清冤屈出狱,但朝廷还是革除了他的“仕”籍,把他发配到浙江偏远之地做一名小吏。但唐伯虎却以此为耻不去上任,在外“流浪”了2年才落魄而归。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回家之后,原本追求富贵的续弦妻子何氏见他落魄如此,追求功名无望,何氏非但没有半句好言安慰,反倒收拾包裹回娘家去了。临走时只留下两句话:“若待夫妻重相聚,除非金榜题名时。”竟毫不留情地离他而去另攀高枝。佣人侧目,动辄顶撞,使他在精神上倍受打击,心情十分低落。后来他远离家乡,遨游名山大川。这时,南昌宁王朱宸濠慕名聘请,唐伯虎到南昌后,发现宁王有图谋作乱之意,就伪装癫狂,被宁王遣返故里。从此,他绝了仕途宦海之欲,潜心于诗画艺术。穷困潦倒的他,最终得以作画卖文为生,过着布衣素食的清苦生活。但他性傲清高,从不巴结权贵,“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甚是难得。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50)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51)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52)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53)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54)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55)

扬州道上思念沈九娘

唐寅

相思两地望迢迢,清泪临门落布袍。

杨柳晓烟情绪乱,梨花暮雨梦魂销。

云笼楚馆虚金屋,凤入巫山奏玉箫。

明日河桥重回首,月明千里故人遥。

唐伯虎在青楼中认识了官妓沈九娘。沈九娘是明朝弘治年间苏州名妓,长相端庄文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才艺过人。唐伯虎第一次见到沈九娘时,惊叹青楼之中竟有如此美丽而又有才华的女子。虽然他们以前没有交往,沈九娘却早已耳闻唐伯虎之名。亲友劝唐伯虎再娶妻室,但他心中唯有沈九娘的影子。中秋之后,他去看望九娘,见九娘收拾一把团扇,就在上面题诗:

  秋来执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

  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九娘明白唐伯虎的心思,她对唐伯虎也有爱意;但又自卑,怕配不上伯虎。事实上,唐伯虎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一些朋友鄙视他眷恋妓女,连他的胞弟也与他断绝了来往。后来,还是沈九娘给了他安慰和鼓励,经常在经济以及精神上援济他,使他潜心书画,终有大成。

  九娘很敬重这位才子,为了让唐伯虎作画,九娘把自己的妆阁收拾得十分整齐;唐伯虎作画时,九娘总是给他洗砚、调色、铺纸,唐伯虎在沈九娘这里得到了久违的温暖。唐伯虎有了这个好伴侣,画艺愈见精到。他画的美人,大都是从九娘身上体会到的风姿神采。九娘见唐伯虎不把她当作官妓看待,就愈发敬重他了。唐伯虎决心为沈九娘买一个园子,和她一起过那种平静的隐居生活。从此以后,过去那个放浪的风流才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情真意切、一心研画的唐伯虎。

  1505年,在祝枝山的安排下,由即将离任的苏州知府王鏊主持了唐伯虎与沈九娘的婚礼。

  那时,唐伯虎36岁,沈九娘31岁。

  于是,唐伯虎和沈九娘搬离了原住的苏州阊门内皋桥西首吴趋坊,花光了所有积蓄,还借了一部分外债,买了苏州桃花坞的一座闲置的宅子叫桃花庵。桃花坞位于苏州城北,宋时曾是枢密章粢的别墅,后废为蔬圃,虽已破败,但仍有土山、池沼,风景不俗,且环境十分幽静。园子于1507年终于完成,取名“桃花庵”别业,唐伯虎自号“桃花庵主”;那一年,他38岁。自此,他潜心作画,常邀请沈周、祝枝山、文徵明等来此饮酒赋诗,挥毫作画,尽欢而散。

桃花庵修好那年,沈九娘生下女儿桃笙,由她照看女儿桃笙,操持家务。唐伯虎大部分时间就是画画。而他们所有的经济来源,都是唐伯虎卖画所得。由于唐伯虎少年成名,买他画的人络绎不绝,日子还算过得去。唐伯虎还为沈九娘作诗:

  镜里形骸春去老,灯前夫妻月同圆。

  万场快乐千场醉,世上闲人地上仙。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56)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57)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58)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59)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60)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61)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62)

独一无二的当代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别样人生)(63)

《人生一世不容易》

1509年,苏州发生了水灾。唐伯虎卖画生意自然艰难了,有时连柴米钱也无着落。正如唐伯虎所说,常常是“风雨浃旬,厨烟不继,涤砚吮笔,萧条若僧。”在《贫士吟》中他也叹道:“信是老天真戏我,无人来买扇头诗”、“湖上水田人不要,谁来买我画中山?”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九娘苦心撑持。九娘终因操劳过度病倒了,唐伯虎请来医生,医生诊断后,告诉唐伯虎,九娘已经病入膏肓。唐伯虎尽力服侍九娘,无心于诗画。1512年冬至前,九娘紧紧握着唐伯虎的手,含泪说道:“承你不弃,要我作你妻子,我本想尽力理好家务,让你专心于诗画,成为大家。但我无福,无寿,又无能,我快要死了,还望你善自珍重。”听了这番话,唐伯虎禁不住泪如雨下。“相思两地望迢迢,清泪临门落布袍”、“明日河桥重回首,月明千里故人遥。”沈九娘的离世,让唐伯虎十分悲痛,失去人生中唯一的红粉知己,唐伯虎常常生活在无尽的思念之中。

后来的日子里,唐伯虎一个人带着刚刚5岁的女儿桃笙过着艰难的生活。桃笙是唐伯虎和爱妻沈九娘唯一的女儿,她的名字取自唐伯虎在苏州自建的住所桃花坞,著名的《桃花庵歌》描写的就是那里的逍遥景致,“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沈九娘死后,唐伯虎再也没有继娶妻室,看破红尘,晚年皈依佛法,号称六如居士。

《菩提梵唱》 《放下》 《救苦救难观世音》《观音》 《不生不灭得涅槃》《今生我在修佛缘》

1523年,生活贫艰、一生失意的唐伯虎走完了他悲情的一生,终年54岁。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这是唐伯虎临终时写下的一首绝笔诗,只有经历过无数磨难的人,才能把生死看得如此淡然。他带走了所有的孤独与落寞,只把自己超逸的才情留在了人间。

唐伯虎死后家境萧条至极,竟无钱安葬,只能借助朋友们的慷慨相助,才埋葬在桃花庵附近。如今,当人们争先收藏唐伯虎字画的时候,何曾想到他当年的悲苦与泪水?又有谁能够了解风流才子唐伯虎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自古红颜多薄命,谁知才子命多蹇!

“书籍不如钱一囊,少年何苦擅文章”,正因为自己贫寒的如此凄凉,悲情的如此心酸,以至于一代才子留给后人的竟是这样的告诫。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的悲情人生真是令人唏嘘慨叹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