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历史的女人——第1482期)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

这年2月4日,在广西南宁,邓颖超在这里降生。

1925年8月,21岁的邓颖超嫁给周恩来,风雨同舟51载,一生无子无女(邓颖超曾经在1925年和1927年分别怀孕过,但因革命年代条件恶劣,使得孩子都没保住,尤其是第二次,在刚度过难产之险关,又遭逢严酷的“四·一二”政变,根本没时间调理和保养身体,终究导致“邓妈妈”一生失去了做母亲的机会),在88岁之龄又追夫而去。

邓颖超和周恩来被誉为一代传奇夫妻、爱情典范。

——引子

她21岁嫁给周恩来(她21岁嫁给周恩来)(1)

1:邓颖超之家庭和出生。

邓颖超的父母非常值得一说——其父叫邓廷忠,祖籍为河南光山县。他生于1861年,这年咸丰帝驾崩,慈禧掌权,是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年头。邓廷忠自幼尚武,所以就在家人的支持下练习刀枪,武艺过人。史载其臂力,尤其过人。

1885年,在他24岁的时候,参加朝廷的武举考试,因为武艺精湛,一举考中武进士,先授任光绪帝的御前侍卫、后授任广西南宁镇台。

邓廷忠一腔报国热血,在任上精心练兵和备战。当时清廷和法国发生战事,法国率兵进驻宣广城,邓廷忠曾率领部队突袭,此战极其惨烈,邓廷忠身中重伤之下,还用一根铁旗杆刺杀了一名法国陆军少校。

战后,邓廷忠回到南宁养伤,当时给他治病的医生,正是女医杨振德。

她21岁嫁给周恩来(她21岁嫁给周恩来)(2)

杨振德

杨振德生于1876年8月,祖上原是经商的,乃是湖南长沙人氏,后于南宁发展定居,不巧在她十四岁左右的时候,父母忽然亡故。幸好她家风气开明,所以杨振德虽为女子,但却饱读诗书、精通医术。

故,在家人亡故之后,杨振德能够靠教书和行医暂得谋生之路。这才有机缘,为邓廷忠医病。邓廷忠原有妻子,但已病故。所以,邓廷忠见杨振德漂亮、贤淑,两人互有情义,便结为夫妻。

婚后生活十分和谐幸福,在1904年2月4日,杨振德产下一女,他们都很爱这个女婴,便给她取了两个名字,一个是小名,叫玉爱,一个是学名,叫文淑。(后来,她长大参加革命活动后,改名叫颖超。)

邓颖超的父亲邓廷忠,其脾气十分刚烈,与上司发生意见碰撞后,被上司一纸弹劾之状告了上去,结果给他来了一个擅离职守的罪名,革职不用,发配新疆。时间走到1911年,50岁的邓廷忠在当时的苦寒之地新疆病逝。

失去父亲的邓颖超才七八岁,但她的母亲杨振德是一位十分坚强而开明的女性,继续凭自己的医术和教书为业,承担起养家和抚养孩子的重担。在1910年前后,为了生存,杨振德带着邓颖超从南宁迁居天津。

她21岁嫁给周恩来(她21岁嫁给周恩来)(3)

杨振德与邓颖超

杨振德不仅把邓颖超送入新式学堂学习,而且还积极鼓励她学习新东西。1916年,邓颖超在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表现十分突出,被选为校友会的委员和图书部书记股干事。在1919年,“五四运动”中,担任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的执委,兼任演讲队的队长。

这一切,看似自然,又如冥冥中,都在为她和周恩来的相遇、相识、相知、相爱的方向做足了准备。

2:邓颖超初识周恩来。

根据邓颖超在《从西花厅海棠忆起》所写:

“你和我原不相识,姓名不知。1919年,在我国掀起了五四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高潮中,我们相见,彼此都有印象,是很淡淡的。”

在邓颖超的回忆里,当时她正积极投身于爱国运动,还有女权运动。

所以,从当时的大氛围来看,女性追求独立和自由,不谈婚论嫁,不仅是一种口号,而且成为女性践行这种理论的一种姿态,所以邓颖超在后来更加深入开展各种活动,尤其是参与组织“觉悟社”、女权运动同盟会直隶支部、女星社等,她和周恩来虽然有了更深入的接触和了解,彼此已经产生好感,但是1919年时的周恩来也是天津学界的积极组织者和领导人,乃至以后,周恩来留学法国,他都是组织者和领导者角色,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邓颖超和周恩来就有了一个约定,即:

“在整个运动时期,不谈恋爱,更谈不到结婚了。”(见邓颖超回忆文章《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

3:邓颖超和周恩来在革命的求索中喜结连理。

从1919年,邓颖超和周恩来初相遇算起,到1925年结婚,他们之间走过了6年的时间。这6年时间,表面上来看,似乎一半是跟恋爱无关的,但是仔细回看,他们在志同道合的开端,已经为恋爱和婚姻埋下了种子。或者说,这6年时间,他们在用各自的方式在不同地方努力追求和践行同一种革命理想,而这种志同道合的理想和追求,才是情感最好最坚实的土壤。

所以说,邓颖超和周恩来的感情,是在革命事业的探索和追求中,不断增进;随着他们各自的革命事业不断发展,而让感情也逐步增温。正如邓颖超所写:

“我们彼此走上了共同的道路,这使我们的感情不只是个人的相爱,而是上升到了为革命、为理想共同奋斗,这是我们能够相爱的最可靠的基础。”

因此,在邓颖超加入进步组织共青团当选为天津各界联合会主席团主席、周恩来加入共产党、回国开始革命事业这样的背景下,他们顺理成章地喜结连理——在1925年7月,邓颖超从天津来到广州,8月8日,他们举行了婚礼。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邓颖超和周恩来正式成为伴侣,而且是一生彼此互相扶持和支持的忠诚伴侣、模范伴侣。

她21岁嫁给周恩来(她21岁嫁给周恩来)(4)

4:邓颖超和周恩来在志同道合的道路上为革命事业而奋斗。

结婚之后,邓颖超和周恩来,他们基本还是延续践行了婚前的信仰和追求,为革命事业四处奔走和奋斗。

邓颖超的工作范畴,从解放女性,到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从1926年到1935年共产党开始长征,邓颖超先后曾担任过中共中央妇委书记、中共中央直属机关支部干事会书记、中央政治局秘书、中央机关总支书记等。而周恩来则一直奋斗在第一线,其重要性在各种历史文献中皆有记载,在此不再赘述。总之,他们的婚姻、他们的爱情,最终都在“为解放全民族而努力”这个地方落脚,在革命事业的肥沃土壤上茁壮成长、枝繁叶茂!

她21岁嫁给周恩来(她21岁嫁给周恩来)(5)

在此有必要提一下邓颖超的母亲——杨振德。邓颖超和周恩来结婚之后,他们当时为了革命事业四处奔波,两人的经济状况并不好。所以杨振德为了帮助女儿和女婿,鼓励和支持他们的革命事业。在1925年10月来到广州后,就到梅县省立中学担任历史和地理老师,后又至志新中学担任监考官。同时行医。通过努力工作,赚取生活费用,在补贴家用的同时,还把多余的资助女儿和女婿。

在经济方面资助之外,在别的方面更是不遗余力。最为突出的例子,在1927年爆发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杨振德为了保护女儿和女婿的生命安危,不顾安危以医生身份掩护他们。到1932年,杨振德跟随邓颖超和周恩来来到苏区。

这年,杨振德56岁,成为瑞金红军总医院的大夫。

在这里,杨振德积极投身革命事业,其中最有代表的有两件:

第一件事是因为她的医术非常高明,在她的倡导和组织下,成立了中西医门诊,与傅连长院长合作,救治了极多的红军战士、革命人士!

第二件事是与中国最著名的体育外交家、革命家何振梁之母亲一起成立了一个扫盲班,针对当时中国深受传统禁锢的女性进行新知识、新思想、甚至包括苏联新婚姻法的宣传和讲解。

但是,随着局势的变化,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长征之路。

在该年的4月份,作为红军军医的杨振德在撤退中,被反动派抓捕,关押于江西九江省书院监狱。敌人这位爱国爱党的老人进行了威逼利诱,让她跟自己的女儿邓颖超和女婿周恩来写信,劝他们两人脱离共产党。但是这位老人只是淡然一笑,坚决拒绝了反动派的要求。最后,反动派从这位老人那里什么目的也没达成。

她一直被关押到1937年,因国共合作,才被释放。

她终于可以为革命事迹继续努力奋斗了,继续可以为女儿和女婿助力了,但是她的身体却不允许了,因为两年的牢狱生涯,严重损害了她的健康,她在病中坚持为革命事业又服务了三年。到1940年,11月18日,在四川省重庆市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红岩村,这位为革命事业默默付出了半生的老人——邓颖超伟大的母亲——终于一病不起、撒手人寰。

对于这位为红军付出那么多的老人,作为女儿的邓颖超回忆起母亲时曾说:

“她教会了我很多,没有她便不会有我。”

作为女婿的周恩来总理,在1946年接受《纽约时报》记者采访,说到岳母杨振德时,他说道:

“我的岳母是一个中医,她将近六十岁时,还在红军总部,作为一个医生。当国民政府围剿时,我们的军队撤退,她被捕后,敌人劝她给女儿写信,威胁她让她叫我们不要再当党员时,她完全没有一丝惧怕,坚定拒绝……她是一位受红军战士尊敬的革命老妪。”

相比母亲杨振德所受之苦,在革命生涯中,邓颖超和周恩来受到的考验和磨难更多,但是他们携手并肩、风雨同舟,经受住了一次次严酷的考验,最终磨砺出了一颗无坚不摧的革命红心!

她21岁嫁给周恩来(她21岁嫁给周恩来)(6)

5:邓颖超和周恩来风雨同舟51载后生死分离。

抗战胜利后,邓颖超和周恩来又分别担任要职,为国操劳、为民服务。尤其是周总理,作为国务院总理,国事繁忙,事无巨细,终因操劳过度,他身患重病。

她21岁嫁给周恩来(她21岁嫁给周恩来)(7)

在1972年5月12日,他被检查出身患膀胱癌。从被查出患病起,他依然没有放弃工作,因工作繁忙连治疗也是断断续续,从而导致病情不断恶化,癌症转移。到1975年的时候,周总理被病魔折磨,使得身体极度虚弱,体重仅剩61斤。到1976年1月8日上午,周总理病逝。

她21岁嫁给周恩来(她21岁嫁给周恩来)(8)

风雨同舟了51年的丈夫离开了,邓颖超非常伤心。她用她的方式来纪念自己心中最深爱的人——从周总理去世之日开始,到追悼会结束,前后一共7日时间。在这7天里,邓颖超每天都在周恩来的遗体前面摆放一个用鲜花编制的新花圈。当时因是冬季,鲜花紧张,邓颖超就自讨工资托人广州买。就这样,她实现了7天之内每天都能在丈夫遗体前放上一个新花圈,以表达自己作为妻子最独特的爱!并且在花圈丝绸上写上了一句非常亲切的悼词:

“悼念恩来战友——小超哀献!”(小超是周总理生前对妻子邓颖超的爱称!由此可见,此悼词的落款中潜藏了多么深厚的爱!)

她21岁嫁给周恩来(她21岁嫁给周恩来)(9)

在周总理遗体准备火化的前一刻,邓颖超再也抑制不住内心涌动的情感,放声大哭,其哭之悲,其哀之深,令周围之人都忍不住一起嚎啕大哭。她手抚棺木,说道:

“恩来呀,我再也见不到你了。”(见《周恩来最后600天》)

为了表达对丈夫周恩来最深刻最独特的爱,邓颖超用了一个最为独特的方式,那便是立下遗言,自己死后,用丈夫周恩来用过的骨灰盒盛放骨灰,然后也把骨灰撒在天津海河里(周恩来总理的骨灰分别洒在三个地方,其中一处便是天津海河)。因此,在周恩来离开之后的岁月里,她每年都会把丈夫周恩来用过的骨灰盒拿出来擦拭,保持干净!

此间深情,此种深爱,试问人间可有第二?

人间夫妻之爱,人间爱情之深,谁又可比?

她21岁嫁给周恩来(她21岁嫁给周恩来)(10)

6:邓颖超独自走过最后的生命岁月

丈夫去世之后,邓颖超继续为国家努力工作,做出了很多成绩。但是,她对丈夫的爱,却并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减少。比如她在1988年4月写下的回忆文章《从西花厅海棠忆起》,其中饱含深情地表达了对丈夫周恩来的思念和深爱,她面对满园旧物,睹物思人,写道:

“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12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

她21岁嫁给周恩来(她21岁嫁给周恩来)(11)

再过4年,1992年7月11日。沉浸在无限回忆中的老人——人民心中的“邓妈妈”也离开了——享年88岁的老人追夫而去!

她21岁嫁给周恩来(她21岁嫁给周恩来)(12)

一切都按照她的遗愿:骨灰装入丈夫周恩来用过的那个被自己年年拂拭的骨灰盒,然后撒入天津海河(前面已说,周总理的一部分骨灰也撒于此),从此他们终于可以再聚首,回忆前生革命事业,延续红尘如海深情!

参考资料:《邓颖超传》《周恩来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