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兔被称为瑞兔、玉兔,代表着机智敏捷、纯洁善良、平静美好。吉兔呈祥,象征中华大地愈发安宁祥和、生意盎然、朝气蓬勃。

在农历兔年,本报通过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组织编辑记者深入基层一线采访报道,全面反映各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积极成效,生动展示广大人民群众欢乐祥和过春节的喜人景象,以及各行各业竞展风流、尽显风采的喜人面貌,敬请关注。

新春走基层之只为多看你一眼评析(玉兔奔九州年味满中华)(1)

1月26日,在北京市通州大运河文化广场,小朋友们在市集上观赏非遗“面人儿”。本报记者 田福良 摄

新春走基层之只为多看你一眼评析(玉兔奔九州年味满中华)(2)

春节假期,人们漫步在北京南锣鼓巷,尽享节日欢乐。 本报记者 齐波 摄

新春走基层之只为多看你一眼评析(玉兔奔九州年味满中华)(3)

春节期间,国家图书馆少儿馆春节不打烊,让小读者们感受传统民俗魅力。 本报记者 贾宁 摄

新春走基层之只为多看你一眼评析(玉兔奔九州年味满中华)(4)

北京欢乐谷国潮闹春节活动举行,游客共度红火中国年。本报记者 贾宁 摄

新春走基层之只为多看你一眼评析(玉兔奔九州年味满中华)(5)

1月26日,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畅游京南寻年味 传统花会贺新春”系列活动热闹开锣。 本报记者 齐波 摄

新春走基层之只为多看你一眼评析(玉兔奔九州年味满中华)(6)

大年三十,北京通州燃灯塔市集正式向市民开放。 本报记者 田福良 摄

这里的春节不打烊

“这几天市场运行情况怎么样”“今年商户的买卖怎么样”“今年批发价格怎么样”……春节前夕,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北京新发地的商户。的关心和慰问,犹如一片暖阳,照进坚守商户们的心中,大家纷纷表示:“守好首都菜篮子,365天不打烊!”

进门伊始,“新发地首届年货节”的宣传语随处可见、红彤彤的灯笼和中国结交相辉映、叫卖声、货车喇叭声不绝于耳。各类新鲜蔬菜水果满箱满垛,近两米多高的货箱如车水马龙一般,串起交易区的一个个商铺和摊点。

“亲切询问了我们市场交易情况,还有商户买卖情况,我们2000多名留守商户受到莫大的鼓励,一定确保24小时不打烊,让首都‘菜篮子’‘果盘子’‘肉案子’都丰富充足!”新发地市场董事长张玉玺激动地回忆着当时的情景。

行走在视频连线所在地——蔬菜一区露天交易区,谷志龙正在给采购商展示自家豇豆的品相。

“激动、兴奋,斗志昂扬!很关心我们商户的买卖情况,我们听了很暖心。”和视频连线时,谷志龙站在第一排。他主要经营毛豆和豆角,每天进场有近200吨。在谷志龙看来,北京是个充满机遇的城市。从新发地的装卸工到自有上万亩种植基地,带动近2万户农民从事标准化种植,把小小的毛豆做成大大的产业,他用了18年。

“目前兰考的蜜瓜种植已经从当初的1000多亩发展到3万多亩,年产值10个亿,带动了1万多名老乡过上好生活。”连线中,新发地商户张宗志向报告了自己在兰考种植蜜瓜的经历。从2017年开始,他带着好品种、好技术到兰考,帮着瓜农发展蜜瓜产业。

记者了解到,兰考种植蜜瓜的成功,也让新发地探索出了一条“企业抓两头,农民干中间”的经营模式。在市场的带动下,销售大户在全国建设了300多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助力全国78个县的36万人实现了脱贫奔小康,这一模式还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

新发地市场宣传部部长童伟说,今年春节对于许多商户来说,也是3年来第一次可以回家过年,为了保障首都农产品供应,市场积极开展宣传动员,党员商户、重点商户纷纷站出来,继续留守,就连新发地猪肉交易大厅也打破除夕至初六歇业的传统,首次不打烊,保证春节期间猪肉不断供。

博物馆里过“兔年”

“大家请看这边,这些兵器为什么用青铜而不用铁?不是不想用铁,而是当时的冶炼水平炼出的铁还达不到战斗要求。”正月初四,在宁夏博物馆宁夏通史陈列展厅,来自银川市金凤区第十一小学的小小讲解员田康声情并茂地向大家讲述青铜兵器的冶炼历史。“这个孩子不得了,讲得深刻完整。”讲解结束后,大家纷纷为这名12岁的小学生点赞鼓掌。

这是宁夏博物馆的一角掠影。卯兔迎春喜气生,博物馆里过大年。为了让市民过一个有文化气息的新春,让传统节庆文化活起来,今年春节期间,宁夏博物馆举行迎新春系列活动,除了小小讲解员为观众带来浓厚的历史知识和文化渊源,现场还特邀自治区政协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周一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传承人伏兆娥,宁夏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民俗学博士李华等人,为观众写春联、写福、剪兔、剪窗花,讲民俗故事,让大家在浓浓的春节气氛和笔墨纸剪间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的无穷魅力。

新春走基层之只为多看你一眼评析(玉兔奔九州年味满中华)(7)

记者在宁夏博物馆三楼看到,宁夏民俗陈列展区吸引了很多市民,该展区分为民俗根脉、生产风俗、生活风俗、居住风俗、饮食风俗、节庆风俗、礼仪风俗和民间艺术八个单元,集中呈现宁夏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地域文化。一位陈姓市民表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春节期间参观博物馆已经成为人们了解当地文化历史的一种方式。“宁夏博物馆馆藏的文物和艺术展品种类繁多,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春节过来转一转,不仅仅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享受这种传统文化的气氛。”

此次宁夏博物馆迎新春系列活动从1月18日开始,将一直持续到2月5日,线上线下同时开展11个展览、33场体验活动、15个系列64种文创产品,带市民体验博物馆的文化气息、精彩创意和人文关怀,让春节更有年味、更有趣味、更有品位。

大唐不夜城灯火璀璨

新春走基层之只为多看你一眼评析(玉兔奔九州年味满中华)(8)

“截至今日16时,大唐不夜城及大唐芙蓉园景区周边人流、车流已趋于饱和状态,为确保您的安全出行和游玩体验,请市民群众尽量错峰出行,避开热点路段。”1月26日下午,西安市雁塔公安分局再次发出出行提示。作为著名的网红景区,大唐不夜城今年春节的火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18时许,记者来到大唐不夜城内,看到景区内到处是人流不息、摩肩接踵的热闹景象。远远观望的市民郑炜不禁感叹道,“我们熟悉的那个新年终于又回来了!”

据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的相关人士介绍,今年春节,为了让市民和游客体验“火树银花不夜天,流光溢彩长安城”的熙攘,他们除了以延续40余载的西安城墙灯会和大唐芙蓉园新春大潮会合力再塑“长安灯会”品牌外,在大唐不夜城、易俗社文化街区、兴庆宫公园也纷纷用花灯装点景区,营造浓浓的西安年味。

据悉,今年大唐不夜城有根据澳门艺术家马若龙所设计的经典IP形象演化而来“东方兔仔”灯组,有经典游戏《梦幻西游》携手超级神兔打造的“乘风破浪”灯组以及竞相开放的牡丹花丛中玉兔漫步其中的“繁花锦兔”灯组等等。这些花灯在传达浓浓年味的同时,也潮流感满满,充分展现了新年喜乐祥和氛围。

此外,大唐不夜城还制作了百余组唐诗灯牌,置身于流光溢彩的斑驳光影中品味唐诗,让游客在古今的碰撞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每年春节,大唐不夜城都是最热闹的。”据统计,自1月22日开始,曲江新区每晚的客流量超40万人。因客流量呈现“井喷式”增长,大唐芙蓉园、大唐不夜城、西安城墙等部分景区提示,采取临时限流措施,并呼吁西安市民错峰出行,以便外地游客感受古都魅力。在景区内,也到处是公安民警和工作人员在紧张地指挥和疏导人流。现场的陈警官告诉记者,除了雁塔分局,今年周围区县也都安排了大量警力来这里支援。

“大唐不夜城的灯火璀璨、繁华热闹,真的让人觉得十分震撼。”来自北京的史先生其实是个“老陕”。他说疫情三年几乎没有回过家,这次带两个孩子回来,就是让他们好好地体验一下家乡的悠久文化和热闹的年味。赏花灯、体验民俗、看演出、吃美食……“这个春节过得太开心了!”

土门关内寻找传统年味

锣鼓喧天,唢呐齐鸣。正月初五,记者来到石家庄市鹿泉区土门关驿道小镇,远远地就感受到了镇内的热闹氛围。小镇集人文历史、民俗文化、自然景观、休闲娱乐为一体,平时也是市民休闲好去处。春节假期,这里开展民俗展演活动,给市民带来不一样的年味儿体验。

小镇民俗文化展演舞台上的精彩节目吸引诸多市民驻足观看。《风调雨顺划旱船》是鹿泉区非遗项目,舞台上“船工”做着各种动作划桨“开”船,身后众人默契配合随“浪”起伏颠簸,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市民纷纷举起手机,或拍照、或录视频,记录美好瞬间。舞狮表演、戏曲演唱等传统节目同样精彩不断,吸引市民眼球,欢呼声四起。“很少看到非遗节目,在这里找到了儿时过年的感觉。”李女士表示。

镇内街道上同样气氛热烈。展演人员穿行于游人之间,锣鼓声和着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小镇充满喜庆浓郁的节日氛围。除了热闹,传统手工艺品又为节日增色添彩。买一份手工制作的冰糖红果脆,顿时满口酸甜美脆。手工江米条同样是儿时的记忆,回味出那种纯正的味道。手工布艺玩偶成为新宠,小白兔香囊和寓意事事如意的柿子形状的挂饰十分热销,让传统布艺传承人马女士应接不暇。如果游人有兴趣,还可以提笔蘸墨现场体验书法艺术,书写对一年的美好祝愿。

“我刚才买了一束手工艺花,觉得年味儿一下就出来了。”马先生一家在镇内流连忘返,他说,儿时的面人、糖果等等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寻找到过年的感觉,希望能有更多的传统民俗展演,让人们体验真正的传统年味儿。

马先生的想法,印证了石家庄市启动“玉兔迎春——多彩石家庄 非遗过大年”活动的必要性。春节前,石家庄市发布信息,将依托全市非遗代表性项目特别是与年俗相关的项目,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参与性强的民俗活动和非遗宣传展示展演,将石家庄非遗年俗及其承载的美好寓意送入千家万户,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欢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一直到正月十五,石家庄市各县(市、区)结合地域特点,陆续推出丰富多彩的活动。正定鼓王争霸赛、赵县鸣鼓节、藁城战鼓催春等轮番展演,井陉罗庄打铁火、矿区联庄会、平山田兴花灯会等精彩活动不断,其他县(市、区)也都推出非遗进景区进乡村、民间花会展演、非遗民俗展演、戏曲展演等非遗传承实践活动,让市民品味传统年味儿。


原文刊登于2023年1月28日《 人民政协报 》 第 2-3 版要闻

记者:陈姝延 范文杰记者 路强 高新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