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投资扩产热潮,特别是光伏新势力的崛起,加速行业人才流动,为光伏圈的职业经理人们创造了更多的事业发展机会。头部企业的核心高管、技术骨干、甚至财务、人事等重要职能一把手,都成为围猎目标。

最近,晶科能源爆发高管离职潮,从侧面暴露出光伏行业的高薪秘密。一位高管,两年前率队辞职,现在个人身价高达24亿!一位头部组件企业的品牌总,不算年薪,光股权现在就有8000多万。

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实习主要做什么(晶科能源离职潮暴行业高薪秘密)(1)

近日,有市场传闻:做玩具的沐邦高科,已经挖到了光伏行业大佬郭俊华,主持公司光伏业务。此消息一出,市场哗然。这位郭俊华不是别人,正是晶科能源前任首席运营官。

01晶科能源上市前后,多位核心高管离职

郭俊华并不是第一个从晶科辞职的首席运营官。他的前任、光伏圈重量级人物徐志群,在2020年10月29日宣布从晶科能源辞职。

2021年6月28日,晶科能源在科创板提交上市申请。可以说,徐志群是在晶科能源上市前夜辞职。

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实习主要做什么(晶科能源离职潮暴行业高薪秘密)(2)

2020年12月15日,晶科能源宣布,郭俊华接替徐志群,出任首席运营官。

晶科能源回A得到资本市场认可,并在2021年9月30日过会。

这本来是个好消息,但是2021年10月8日,晶科能源宣布郭俊华辞职,中间只隔了一个十一长假。晶科能源一过会,郭俊华辞职的消息就在第一时间被释放出来。不难判断,这大概率是应公司要求,双方事先约定好,把郭辞职对于公司IPO的影响降到最低。

郭俊华,澳大利亚国籍,1970年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任新南威尔士大学光伏卓越中心资深研究员、副总监。新南威尔士大学正是光伏教父施正荣博士的母校。2012年2月至2020年12月,任浙江晶科常务副总经理、晶科能源控股电池事业部总经理兼副总裁、质量中心副总裁、首席运营官;2020年12月后任副总经理。

郭俊华在晶科工作近十年,是李仙德手下的高级管理人才和核心技术人才。

在郭俊华辞职一个多月后,2021年11月30日,晶科能源首席人力官纪绍国也宣布辞职。

先是有徐志群等一大批骨干,都不想等到公司上市那一天就离开,后有郭俊华、纪绍国等核心高管,公司一过会就辞职,甚至都不愿意见证一下自己为之奋斗多年的企业的这高光时刻。

这些看上去,都有些不正常。

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实习主要做什么(晶科能源离职潮暴行业高薪秘密)(3)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人事地震,不仅发生在晶科能源,在李仙德控制的另一家上市公司——晶科科技,也几乎在同一时间上演。

晶科科技在2020年5月19日上市,主营光伏电站开发和运营。

今年1月28日,晶科科技的总经理金锐辞职,不再担任公司的任何职务。

今年1月21日,晶科科技董事Neil Edward Johnson辞职,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2021年2月19日,晶科科技董事刘斯铭辞职,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2020年11月27日,晶科科技董事BAI XIAOSHU和陈岩辞职,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徐志群“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离开晶科时,带走了一大票技术骨干和经营管理人员。此次郭俊华辞职,应该也无法用“正常的人事变动”来解释。

02晶科系为何频现高管离职潮?

一般情况下,公司上市后也会出现董监高辞职的情况,其中,有的是为了规避董监高股东减持的相关规定,加快套现的速度。

但是晶科系的高管离职潮并没有发生在公司上市以后。难道,是因为这些高管不满于公司的股权激励,愤而辞职?带着这些疑问,赶碳号进行了调查走访。

据一家头部光伏企业的人力负责人透露,晶科能源的薪资待遇水平相对比较低,股权激励也没什么市场竞争力。这可能代表了行业对晶科的普遍印象。

赶碳号发现,晶科能源的股权激励结构的确有些反常,居然搭建了一个四层股权架构的员工持股平台。哪位股权激励对象想要离开,受到的束缚肯定比只有一层结构的要大。不知道这样的设计,是否出于限制高管跳槽的目的。

下面,赶碳号以郭俊华为例,看下这样量级的高管薪资股权情况。

晶科能源招股书介绍,在员工持股平台晶海宏远中,郭俊华作为有限合伙人出资2500万元,持有份额26.32%。该基金总份额为9500万元。

晶海宏远为宁波晶鸿的有限合伙人,以全部9500万份额出资,持有宁波晶鸿18.96%份额。宁波晶鸿又以其中的5000万元,认购了上饶佳瑞10%股权。上饶佳瑞总份额为5亿元,持有上市后的晶科能源3.45%股权。

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实习主要做什么(晶科能源离职潮暴行业高薪秘密)(4)

四层穿透下来,郭俊华持有上市公司晶科能源约17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172%。细算下来,当时郭俊华的资金投入为1315万元,折合认购价约7.65元/股。

晶科能源IPO发行价为5元/股,如以此计算,郭俊华所持公司股票发行价的市值为860万元,相当于浮亏455万元。晶科能源上市后股价一路上扬,目前二级市场价格在16元左右,以此计算,郭俊华的股权浮盈则在1467万元。

当然,郭俊华即使离职了也不能随意处理自己的股权,要经过四层设计的严密架构。公司公告,郭俊华未来减持套现,将服从公司统一安排。

除股权外,2020年,郭俊华作为管理层和核心技术人员在晶科能源获取的年薪为393.91万元。

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实习主要做什么(晶科能源离职潮暴行业高薪秘密)(5)

晶科能源招股说明书:截至2021年10月11日,晶海宏远的出资结构

浮赢1470万元的股权,近400万的年薪,看上去已经相当优渥。站在光伏行业赚钱效应的时代大风口上,郭俊华的这个待遇,相对于其重要性和贡献来说,其实并不算高。如果和同行天合光能、晶澳科技两家企业对比,晶科能源更加相形见绌。

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实习主要做什么(晶科能源离职潮暴行业高薪秘密)(6)

天合光能上市前部分高管持股情况

天合光能和高纪凡,拥有国际化视野和格局,其组织管理体系、人才结构包括薪资水平和股权结构设计等,也基本与国际接轨,具有一定代表性。

剔除高纪凡家族后,分管品牌的副总经理杨晓忠、分管销售的副总经理印荣方在上市前持股最多,分别占0.044631%、0.064410%。以最近的收盘价计算,两人所持市值均超过8000万。印荣方当时的参股本成是1000万。

高管丁章华,去年年薪297.94万年,核心技术人员张映斌去年年薪176万。他们二人的所持公司股票市值分别为7885万元、4876万元。年薪多少,对天合光能的一些高管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从这一点上看,同样是江浙人,高纪凡比晶科的李仙德格局更大。和河北企业晶澳相比,晶科也差了一大截。

作为一个从河北小县城走出来的企业家,靳保芳对于人才的激励可以用“简单粗暴”来形容,毫不吝啬。除了员工持股平台外,核心人员直接持股,且加以高薪。晶澳科技的高管增持、减持股票来去自由,不受员工持股平台约束。

可能是越想抓住,就越容易失去。晶科的李仙德为了牢牢抓住人才,设置了四把锁,徐志群、郭俊华们还是选择了出走;崇尚“致良知”的靳保芳给了高管更多自由,反而收获了人心。

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实习主要做什么(晶科能源离职潮暴行业高薪秘密)(7)

当然,上述相关数据,均来自公开信息。员工持股资金来源,晶科没有披露。假如晶科的员工持股资金由大股东李仙德垫付,或者是出于税筹考虑、将高管的一部分薪酬纳入了员工出资,则又要另当别论了。

03核心高管出走,十余名技术骨干倒戈

徐志群2008年从海润光伏离职至晶科,一直做了12年,历任晶科多个重要岗位。离开晶科后,他在珠海国资华发集团的支持下,成立高景太阳能。徐志群任董事长、法人代表,且是公司重要股东。

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实习主要做什么(晶科能源离职潮暴行业高薪秘密)(8)

天眼查

另外,高景太阳能股东之一珠海珠联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30个合伙人,包括徐志群、郭翔、孙彬、罗燕军、高彬彬、毕喜行等。其中十几位有在晶科工作的经历,有的是技术骨干,有的是中后台管理人员。

这些技术骨干追随徐志群出走晶科,投奔高景太阳能,成为高景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实习主要做什么(晶科能源离职潮暴行业高薪秘密)(9)

注: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不排除有同名同姓可能,篇幅所限,仅选取部分专利。

在徐志群带领下,高景太阳能很快成为硅片新势力的代表企业:近一年在珠海、宜宾投建两个硅片项目总产能80GW,总投资420亿元;在硅料市场疯狂扫货,长协订单货值达千亿元。因为高景太阳能的加入,中国硅片市场格局生变。

今年4月,高景太阳能宣布完成16亿元A轮融资,而高景太阳能投前估值已达110 亿元。除老股东IDG 资本、华发集团持续追加投资外,还吸引了国寿科创基金、建信投资、粤财基金、深投控、爱旭股份、美的资本等新股东入局。

以技术骨干郭翔为例,其持有的股权价值目前至少为2111万,而徐志群目前个人身价已高达24亿

不过,徐志群还不是晶科离职高管中咖位最大的一个。

1964年出生的张龙根,是李仙德部将中的第一个“背叛者”。

资料显示,张龙根在2008至2014年任晶科能源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2014年起任晶科能源有限公司董事;2018年1月起任开曼大全董事和首席执行官。2018年4月起任新疆大全董事。现在是大全能源副董事长,仅次于徐广福的二号人物,在公司内部的地位和影响力超过了少帅徐翔。以目前股价计算,张龙根在大全能源持有的股票市值约为9.33亿元。

后 记

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实习主要做什么(晶科能源离职潮暴行业高薪秘密)(10)

晶科的人事动荡,对于见过太多大风大浪的李仙德来说,或许根本不算什么。否则,以李仙德的个性,以晶科的狼性,不可能坐视这些事重复发生。

如果放在其它企业,我们一般会认为,一定不只是薪酬待遇出了问题,多半是这家企业在文化上出了大问题。当然,我们还不能给晶科扣上这样的帽子,毕竟,晶科闯荡江湖这么多年,在过去还相对稳定,只是最近两年动荡得厉害。

在人们的印象中,李仙德儒雅睿智,见识高远,在光伏圈是“神”一样的存在。某种程度上,李仙德来自家族的优势,比天合光能的高纪凡、高纪庆兄弟,恩捷科技的李晓明、李晓华兄弟还要略胜一筹。李仙德和兄弟李仙华、妹夫陈康平(曾任苏泊尔首席财务官)组成的铁三角,是晶科最重要的高管核心。他们三个人业务全面,懂战略、懂技术、懂市场、还懂财务。即使有公司高管辞职,他们三个人中,也总有人能快速补位。

在很多老板强势、老板的家族强势的公司,职业化程度一般都不高,职业经理人受重视的程度自然也会差一些,个人发展空间也相对有限。可能正是兄弟铁三角太强了,反而形成了路径依赖:只要铁三角足够稳固,公司少了谁都照样转。

光伏行业虽然也拥有相当的科创属性,但本质上还是制造业。相对于其它制造行业来说,光伏圈目前的收入水平,其实已高到令人艳羡,甚至可以比肩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金融这些更多依靠智力驱动的高薪行业。在波澜不惊的过往,技术出身的光伏理工男们可能并没有太多想法,但赶上了时代的风口,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职场如江湖,老板与经理人之间相爱相杀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除了技术以外,光伏毕竟是一个重资产、强资金驱动的行业。借用地产的行话,一个周期踩错了,对职业经理人来说只是跳槽,对老板来说却是跳楼。所以,光伏圈的老板与经理人,彼此既要能共同走过低谷,也要能彼此分享财富与荣光。

人才高速流动,本来就代表着一个行业的景气度。从行业发展角度看,也不是坏事。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