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扌)【shǒu】,象形字,金文的字形像五個手指伸開的一隻手掌。本意是指人体上肢手腕以下的指掌部分。

隶体字转换器在线转换(漢字的字元肢體與動作手)(1)

《說文解字·手部》手:

拳也。象形。

段玉裁注:

今人舒之爲手,卷之爲拳,其實一也。故以手與拳二篆互訓。象形,象指掌及腕也。

《說文解字·手部》拳:

手也。从手聲。

段玉裁注:

合掌指而爲手......卷之爲拳,故《檀弓》曰:執女手之拳然。

《說文解字·手部》掌:

手中也。从手尚聲。

段玉裁注:

手有面有背,背在外則面在中,故曰手中。......掌某者,皆捧持之義。

古人說: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張之为掌,握之为拳。

《說文解字·手部》指:

手指也。从手旨聲。

段玉裁注:

大指曰巨指,曰巨擘【bò】;次曰食指,曰啑【shà】鹽指;中曰將指,次曰無名指,次曰小指。

五個手指依次是:大拇指(巨指)、食指、中指(將指)、無名指、小拇指。

《說文解字·手部》【wàn】掔(腕):

手掔也。......从手*聲。

段玉裁注:

掔者,手上臂下也。《肉部》曰:臂者,手上也。肘者,臂節也。《又部》曰:厷者,臂上也。是則肘以下手以上,渾言之曰臂。析言之,則近手處曰掔。

厷【gōng】是肱的本字,是手臂由肩到肘的部分。肘到腕的部分為臂。

以「手」作意符的字有非常多,都與手臂的動作有關。

「手」在作為偏旁時,在下面時寫作「手」;在左邊時寫作「扌」,稱提手旁。

从「手」的會意字:

(用手搭在眼睛上面向遠處眺望)、(兩隻手恭敬地捧著)、(雙手接著)、(兩手合于胸前,頭低到手)、(雙手使勁把東西分開)

(禁)、(刺入肉中)、(交給)、(招手呼喚)、(擲)、(棄)、(尋覓)

以「手」為意符的形聲字:

掌、拳、拿/拏(握持)、摩(擦)、摹(臨)、挈(提起)、摯(捉拿帶枷的罪人)、擎(高舉)、擘【bò】(劈裂)、擊(敲打)、掣【chè】(牽引)

指(手指)、拇(將指)、抓(搔頭)、撓(搔抓)、搔(用指甲輕刮)、拈(用指取物)、撮(用手指抓取)、抉(挑出)、擇(揀選)、撿/揀(挑選)、挑(挖取)、掄(挑擇)、摳(挖)、挖(掘)、掘(挖)、扒(刨挖)、摘(取)、捎(選取)、捻(手指捻搓)、掐(用指甲掐斷)、撥(治理)、攫(用爪迅速抓取)、拾(从地上撿取)、掇(拾取)、拓(拾)、捋【luō】(以五指持物向一端順著抹過去)、

揖(拱手禮)、拱(兩手抱拳於胸前)、捲(拳)、接(兩手交叉)、

攘(推)、推(排)、排(擠)、擠(排)、抵(推擠)、擋(阻擋)、拒(抵禦)

拉(摧折)、援(拉、引)、折(折斷)、摧(折斷)、挫(摧折)、拗(手拉折斷)、

摟(拉攏)、攏(聚攏)、搜(廣為積聚)、括(捆扎)、捆(捆扎)、扎(纏綁)、

扶(佐助)、掾(佐助)、挾(協持)、拑(協持)、掖(塞在腋下)、

把(握持)、握(攥在手裡)、持(握著)、扮(握)、攥(抓在手裡)、操(把持)、搏(索持)、據(杖持)、攝(引持)、攬(持)、抱(用手臂圍住)、

捉(握持)、捕(捉拿)、撈(從水裡打撈)、探(摸取)、摶(捏聚成團)、

挹/抒(把液體舀出來)、提(懸空拎著)、攜(提拿)、拎(提)、

挺(拔出)、拔(提拔)、擢(拔擢)、揠(拔起)、

按(向下摁壓)、捺(向下重按)、搦(用力按壓)、摁/揿(按)、搵(沒於水中)、

拍(輕輕地拍擊)、抨(拍)、撣(撣除)、拂(拂拭)

打(敲擊、捶打)、捶(以杖擊)、挨(以手擊背)、撻(用鞭或棍撻其背)、撲(以擊打懲罰)、扺(側手擊拍)、捭(兩手向外橫擊)、撞(撞擊)、

搓(兩掌相摩)、揉(搓揉)、撫(撫摸)、摸(撫摸)、擦(摩擦)、捫(撫摸)、

搖(搖擺)、擺(擺脫)、撼(搖動)、掉(搖擺)、拖/拕(曳引)、掎(牽制、拖住)、

扔(揮臂而擲)、摔(用力扔在地上)、擲(扔、抛)、拋(丟棄)、摜(扔、摔、擲)、揮/撝(拋出)、捨(棄)、捐(捨棄)、

揚(飛舉)、掀(舉出)、撩(向上掀起)、撥(治理)、揭/拮(高舉)、扛(兩手舉)、

播(種)、控(開弓)、措(放置)、振(救濟)、擅(專權獨攬)、拮据(肢體勞累)

揣(度量)、擬(揣度、猜测)、揆(測量方位)、技(巧)、拙(不巧)、

披(覆蓋)、搭(覆蓋)、掩(遮蔽)、搒(掩斂)、挂(懸掛)、攤(平鋪)、

擾(擾亂)、攪(擾亂)、拌(攪拌均勻)、換(交換)、押(簽字畫押)、

掠(奪取)、抗(抵御)、捷(戰利品)、扣(牽拉馬)、損(減少)、

《詩經·邶風·簡兮》:

左手執籥、右手秉(持)翟。

古時候的舞蹈分文武二種,文舞手持竹製短管的吹奏樂器和長尾雉雞的尾羽。

《詩經·衛風·碩人》:

手如柔荑。

手就像初生的茅芽,色白且柔嫩。

【手舞足蹈】

情緒高漲到情不自禁地手在揮舞、腳在跳動。

《詩經·周南·關雎·序》:

永(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孟子·離婁上》:

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手足胼胝】

種田的農民,為了養活父母和子女,每天都要早起晚睡,風吹日曬得面目黧黑,手掌和脚底都長满了厚繭,極其辛勞。

《荀子·子道》:

夙興夜寐,耕耘樹藝,手足胼胝,以養其親。

【手足之雅】兄弟之情如同手足。

《幼學瓊林·兄弟類》:天下無不是底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須貽同氣之光,毋傷手足之雅。

隶体字转换器在线转换(漢字的字元肢體與動作手)(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