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在清北分享课堂讲义[玫瑰]

【学习目标】

(1)知道西域的地理概念,理解张骞通西域的背景、目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掌握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的具体路线和班超经营西域的具体史实。(3)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开辟的影响,感受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重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难点:丝绸之路的具体路线和影响。

【知识概述】

一、张骞通西域

1. 西域的地理概念: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地方称为西域。2.背景﹕汉武帝时期汉朝的经济军事实力增强,决定反击匈奴。(第一次通西域)3.经过:第一次,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二次,公元前119年 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建立与西域各国的友好交往。后西域各国纷纷归汉。4.影响: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以后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5. 从张骞身上学到的精神:热爱和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开拓进取的精神。

二、丝绸之路:

1. 陆上丝绸之路

(1)路线(含义):汉朝时,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的大秦(罗马),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著名的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新疆--西亚--欧洲的大秦)(2)意义:①开辟了中国与西方联系的先例;②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③在传播中华文明的同时,也丰富了汉朝的经济文化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汉武盛世的形成。

2.海上丝绸之路

(1)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海船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由此可转运到欧洲地区。(其中最重要一条航线)

(2)海上丝绸之路(开始于西汉汉武帝)“丝绸之路”说明当时中国已与欧洲建立联系,当时的中国被称为“丝国”。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3. 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绸、漆器、金属工具等传到西方;西域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天马、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核桃、大蒜等传到中原,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和杂技,以及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三、班超经营西域

1.公元73年,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被任命为西域都护,经营西域三十年。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使臣安敦访问洛阳。

【知识延伸】

1.丝绸之路经过地区古今地名对照:

古代:欧洲←西亚←今新疆境内←河西走廊←长安

现在:欧洲←土耳其、伊拉克、伊朗←今新疆境内←甘肃河西走廊←西安

2.丝绸之路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

(1)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进了这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

(2)丝绸之路所代表的交流与开放的精神至今仍在。

(3)保护丝绸之路的文化遗产,搞好旅游开发,促进我国西部开发建设。

(4)新时期的一带一路建设。

3.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了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

新疆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从这些地方考古发掘出汉代丝织品、钱织品、钱币和陶器,不仅证实了当时丝绸之路的存在,而且说明当时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相当繁荣。

典例

中考历史复习丝绸之路(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1)

中考历史复习丝绸之路(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2)

成长相伴,智慧同行!

@等你在清北[玫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