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版权为FitEmpire健身领域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文章类型:健身科普文章
内容标签:果糖 水果 肝脏代谢
减肥圈有个经典的智商税吃法,不吃饭,只吃水果。很多人乐此不疲地尝试这种食谱的各种版本。
但如果你关注过健美运动员的刷脂过程,又会发现,大神们展示自己饮食的时候,水果基本上很少出现,更不可能作为碳水来源。
多吃水果有问题?果糖有害?
为什么健美运动员只青睐特定几种水果?
健身人群该如何摄入水果?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还是得先了解一下果糖。
果糖先说果糖的优点
热量差不多的情况下,甜度是所有天然甜味剂中最高的,代谢也不需要胰岛素,对血糖影响小。
而且果糖这成分,性状稳定,低温下易溶解,又有吸水特性,所以在食品工业中是非常优秀的甜味剂。
但果糖最大的问题在于代谢。
之前索队写甜味剂科普,写到很多工业代糖,虽然味道不怎么样,但副作用确实有限,因为几乎不代谢就排出体外了,不少评论还是会一直担心安全问题。
而果糖,完全是天然来源,味道也好,水果也很普遍,似乎最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一种。但其实受到代谢机制的影响,对人体的负面效果可能更大。
果糖的代谢:
果糖进入体内,不会被肠胃吸收用于供能,而是需要在肝脏中分解,转化为葡萄糖、糖原和乳酸。
这作用机制图,太复杂的不细说了,就说3个显著的影响:
-高尿酸、痛风概率变大
肝脏分解果糖需要大量ATP,所以短时间内摄入大量果糖,会让肝脏里的ATP疯狂工作变成AMP——尿酸的一种底物,从而导致高尿酸、痛风。
-增加肝脏脂肪含量
果糖在肝脏里代谢的时候,一小部分会直接转化为脂肪酸,储存在肝脏内,所以脂肪肝和果糖摄入多是有明确联系的。
如图,饮用葡萄糖和果糖饮料连续10周后,受试者身体成分的变化。灰色柱状体为葡萄糖组,斜线柱状体为果糖组。SAT是皮下脂肪组织,VAT是内脏脂肪组织。果糖组显著地增加了更多内脏脂肪。
-血液中脂肪留存时间变长
除了直接变成肝脏里的脂肪,果糖的摄入量还会影响血液内脂肪(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清除率。
即使你总摄入没有超标,果糖也会让脂肪在你血液里被清除得更慢——而脂肪在血液里停留的时间越长,心血管疾病风险越大。
果糖的代谢风险,主要是工业化带来的。
因为在大部分漫长人类历史,果糖的消费量一直很低,甜味曾经是一种奢侈品。所以人体整个代谢系统是主要是为了消耗葡萄糖(淀粉来源最广泛)设置的。
直到19和20世纪,糖的消费量才激增。1960年代由于技术突破,果糖开始因为成本低,味道好开始在食品工业广泛流行——这趋势几乎和人类肥胖率相吻合。
所以随着各种研究推进,果糖摄入量和心血管疾病(肥胖症、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正相关的发现越来越多。因为即使不谈果糖代谢优先增加内脏脂肪的特性,摄入果糖本身甜度高,饱腹感又更弱(不容易收到胰岛素反馈),确实更容易使人肥胖。
对健身人群的饮食建议当然,说了这么多果糖导致的潜在风险,索队并不打算说,果糖是一级危险品,十恶不赦,或者说健身/减脂就不该吃水果。
前面说过,果糖进了肝脏,也不是全变脂肪,大部分都会转化为葡萄糖或者肝糖原参与供能——所以训练前后补充水果非常合适。只要不是把水果当主食还欺骗自己在减脂,正常吃水果是根本没问题的。
另外,各种研究结论说了果糖会促进脂肪的形成,也不意味着整体脂肪会增加。只要有热量缺口,内脏脂肪一样会被代谢。
真正需要注意的,是精加工食品和含糖饮料摄入量(配料表常见字眼:“果糖”、“果葡糖浆”、“玉米糖浆”)。
饼干、糕点就不说了,但大家常常忽略很多果汁、饮料调味用的也是果糖。因为果糖除了甜度高,还有“越冷越甜”的特性,非常适合用在冷饮里。
尤其是一些“健康”食品,还会标榜自己0蔗糖来偷换概念,然后暗戳戳用果糖调味。
——听起来很健康,实际上对身体的危害更大。这里索队再次鞭尸某热门无糖饮料品牌的虚假宣传。
而严格的健美备赛期选手,就必须要对自己的果糖摄入量和摄入时机进行控制了。
喜欢吃水果的,可以选择特定种类:
比如蓝莓果糖含量就很低,还富含花青素,可以满足你的口腹之欲的同时,还有抗氧化的保健效果。再比如青苹果(注意是青苹果)果糖含量低又有丰富的苹果酸,直接附带增肌功效。
总结从代谢机制看,果糖对于人类来说不是必需品,有时候甚至会成为累赘,对于健身爱好者,索队有以下建议:
-水果适量,不要当主食,练前练后吃最佳,有条件尽量选果糖含量低的水果。
-关注配料表,警惕精加工食品和饮料,不要被无良商家们的“0蔗糖”噱头晃花眼,配料表里可能一样有坑。
-痛风、脂肪肝患者,尤其要注意果糖摄入量。
-果糖,常见的是蜂蜜水,由于在肝脏中代谢,还有一定解酒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