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患者出院准备度越高,出院后适应能力越好,越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案例

这几天遇到了一位患者,80岁,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入院治疗,治疗一周后病人病情基本稳定,但是家中无人照顾,害怕回家,医生只要让她出院,她就开始哭,然后就气急胸闷发作,反反复复多次,后来医生及时和家属联系,希望家中留人照顾患者,患者子女五人后商议轮流照顾,并做好了患者的工作,患者才出院回家。

出院病人回家隔离吗(病人为什么害怕回家)(1)

1、出院准备不完善

随着医院住院床位日的缩短,从患者住院到出院,有部分患者是完全康复,也有部分患者在出院时仍处于恢复阶段而未完全康复。以下的情况不知大家在是否遇到:

1、患者出院不久又再次入院。

2、糖尿病患者出院后未掌握血糖监测的方法、胰岛素注射方法不正确,导致血糖控制不好。

3、脑卒中病人急性发作后肢体偏瘫,生活能力下降,担心自己出院无人照顾不愿意出院。

4、带鼻饲管出院的病人在家喂食后出现返流发生吸入性肺炎又再次入院。

5、外科手术病人手术后出院又再次因为并发症入院。

6、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搭桥术后的病人担心掌握的健康教育的知识不够,活动能力下降,出院后无法有效应对疾病。

诸如类似的这些问题,可能就是因为出院准备不完善,特别是一些需要继续功能恢复的病人,病人出院后怎样安置,是在家进行居家照料还是到养护机构,为妥善安排这些问题,出院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很多的医疗机构对出院准备度的重视并不高,所以患者出院后再入院的风险明显增高,增加了医疗费用的支出,不利于病人健康的恢复。

出院病人回家隔离吗(病人为什么害怕回家)(2)

2、 出院准备度

出院准备度(Readiness for hospitaldischarge)由Fenwick在1979年提出,是指患者具备离开医院、回归社会、进一步康复和复健能力的程度。由医务人员在患者出院时综合评估其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健康状况。对患者离开医疗机构后进一步康复能力的评价,是患者对是否准备好出院的一种感知,是患者出院后能否有效康复的预测因素之一。对患者的住院准备度进行评估,可避免患者过早出院,降低其出院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入院率,节约医疗资源和成本,帮助患者及家属减轻负担。

其包含的内容主要有:生理状况的稳定、实现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我管理自我效能感、可获得的社会支持、医疗卫生及社区资源等、心理社会因素等。可使用不同的《出院准备度量表》对不同疾病患者的出院准备度进行评估。

出院病人回家隔离吗(病人为什么害怕回家)(3)

3、跟进出院病人准备

患者出院准备度如何?如何准确判断患者出院准备情况?如何做好出院准备服务,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改善患者出院准备情况?已经越来越成为成为临床医务人员关注焦点,我们也在尝试采取以下措施跟进出院病人准备:

1、病人住院就开始提供持续整体性的照料,管床医生和责任护士随时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和问题,提供所需要的服务,为顺利出院打下基础。

2、入院后制定健康教育计划,针对不同的病人进行有效的宣教。

3、及早康复训练和锻炼,为日后患者重返岗位和回归家庭做准备。

4、使用评估工具,如出院评估准备度量表,评估患者状况、家庭照料情况、心理适应状况、康复和自护的能力等。可以为患者整合医疗、社会资源,为出院后患者提供持续帮助。

5、成立医患之间的微信群,患者出院后可以在微信群内咨询疾病相关的问题,医护人员也可在群内发布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6、预出院管理:病人出院前一天对出院带药、服用方法,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对于患者回家后需要自行操作的如胰岛素注射、鼻饲等进行详细的告知。

7、 对出院病人及时进行随访管理。跟踪患者出院后的情况,提供持续性照顾咨询服务,了解患者的病情、服药情况及康复情况,及时回答患者问题,打消疑虑。

提供出院准备服务,将更好地延伸住院患者的服务,服务到家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1]LAU D, Padwal RS, Majumdar SR, Pederson JL, et al Patient-Reported Discharge Readiness and 30-Day Risk of Readmission or Death: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Am J Me2016.129.89-95[2]章雪芳,郑林宏,吴谦.患者出院准备度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33(3):233-238.[3]刘欢,宁宁,田永明.出院准备度护理研究新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33(17):1357-1360.

[4]王冰花,汪晖,杨纯子,等.冠心病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17(02):138-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