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国的第一部武打电影是《定军山》,虽然它只是拍摄了京剧中的一个武打场面,但毕竟是武打动作第一次出现在大荧幕上,这样说也未尝不可。但应该不符合当下对武侠片的定义。
那个年代最有名的武侠片应该是《火烧红莲寺》,记忆中听过这个名字,虽然我没有看过它。第一次见到这部100年前的电影是在前几年的电影《师父》中的一个镜头,里面居然带!特!效! 这深深地震撼了我脆弱的心灵。没啥文化的我甚至不知道如何用语言描述它。
《红莲寺》剧照
第一部有印象的武侠片还是几岁时被大人带着去电影院看的《少林寺》,剧情已经完全忘记了,反正敢拍着胸脯说我看过。这部本意是出口的电影(后来才决定在内地上映)创造了当时的票房神话:在那个1毛钱票价的年代,居然达到了1.6亿的票房(还有多少人是逃票去看的),如果除去通胀的因素,至今它的票房依然是中国电影(不仅限于武侠片)史上的No.1。
耳熟能详的武侠片最早还是在港台地区,上世纪40年代香港导演胡鹏,将广东地区的武林传奇黄飞鸿搬上了大荧幕。此后几十年中,李连杰、赵文卓、彭于晏、关德兴等很多动作演员诠释了这个经典角色。
当时的武侠片动作招式也比较雷同,加上乏善可陈的剧情(不是学艺报仇就是神魔仙怪),日子久了难免让人厌烦,连邵氏的老板邵逸夫都受不了了,在他的授意下新类型的武侠片开始诞生,名导张彻的《独臂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动作指导这个新名词也渐渐被人认可。
后来的徐克、吴宇森等名导则彻底把香港的武侠片带入了辉煌时期,混乱三部曲《蝶变》、《地狱无门》、《第一类型危险》虽然票房不尽如人意,但奠定了徐克的电影风格。英雄本色三部曲(我觉得它还是武侠片的风格)等电影更是让多少观众记住了“小马哥”。
早些年前的电影与其说是“武侠”不如说是“武“,之后的《笑傲江湖》、《黄飞鸿》、《新龙门客栈》则展示了什么是“侠”,它们都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经典,也捧红了一代动作明星。它们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武侠片了
2000年的一部武侠动作电影《卧虎藏龙》更是让全世界都见识了武侠片的魅力,之前的国外观众还只停留在中国”kongfu”的阶段。这也是华语电影历史上第一部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的影片。英国《卫报》还把他评选为“21世纪最佳影片100部”
2002年的电影《英雄》更是创造了多项记录,最大手笔的投资,当年的华语电影票房冠军,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当年全球十大佳片第一名提名奥斯卡金像奖和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外语片,获得多个国内外电影奖项。
近年来的《师傅》、《绣春刀》、《武侠》等电影更是在剧情方面下了功夫,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主角不再是上天入地,一身功夫完美无敌,人物身上的弱点使其更贴近生活,反而拉近了角色与观众的距离。反派也不再是早些年的坏蛋形象,更让人容易接受。
“侠”应是李白诗中那种“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感觉。武侠的意义还在于它完成了人们对中国道德标准的最高追求,它早已融入了中国文化。
那种大漠冷月,戈壁险滩,深山古刹,这些侠客们活动的场所,几乎都是绝对孤独艰险的地方。那种对孤独的忍耐,只能强烈地透露出现代人对滚滚红尘的厌倦和贪慕两种绝然相反的心理写照。
武侠片还在继续,在我眼中它不仅仅是大屏幕上那100多分钟了,更是一种情怀,虽然早已过了用“武“抓观众眼球的时代。未来还会有低谷期、迷茫期、青黄不接的断层期,但希望它永不落幕。
三宝看世界(sanbao_s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