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城太守三国故事公众号的读者大家好:,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易中天评价三国志?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易中天评价三国志(三国演义是混蛋)

易中天评价三国志

文|南城太守

三国故事公众号的读者大家好:

前不久,易中天先生在一次视频中表示:

中国四大古典小说,《红楼梦》第一,《西游记》第二,《水浒传》第三。

而《三国演义》我认为是混蛋,三观不正,不建议大家看,我是看陈寿《三国志》的。我与《三国演义》汉贼不两立

顿时一片哗然,弹幕吐槽之声不绝于屏。

易老这波骚操作,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

笔者一直以来,在网上对易中天先生还算敬重,毕竟人家是前辈,德高望重。

而这个视频,着实让我大跌眼镜。

公民言论自由,评价带有主观色彩,这当然无可厚非。

但是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不考虑对大众的影响,这么轻易对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一棍子打死,作出武断评价,是极不负责任的表现。

何况他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根本不值一驳。

《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就不用我多说了,在描写战争、塑造人物形象和语言特色上都是首屈一指的。

一问易中天:

《三国演义》怎么就混蛋了?

我找了本197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三国演义》,我们来看看带有鲜明时代烙印的前言是怎么写的。

毕竟论起激进、反封建、革命性,捎带替老曹翻案,和那十年相比,易大教授怕连个弟弟都算不上。

197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三国演义》封面

一分为二,辩证分析,批判英雄史观、封建糟粕的同时,充分肯定其艺术成就以及人民盼望仁政的朴素愿望。

甚至对于毛宗岗父子改写本也没有一棍子打死,而是认可其对于演义文本提升的贡献。

谁是真革命,谁是真疯狗,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末了还得请老杜代言: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正如网友琅邪杨文理所说:过一百年,易大教授在中国文学史估计一个字的评价都落不着,但《三国演义》仍然是绕不过去的青山大河。

跳得再高的小丑,终究不过是小丑而已。

大概易教授觉得:

易中天

如果觉得这些还不够,

再来看看众多名人评价:

世人鲜有读三国史者,惟于罗贯中演义得其梗概耳。——(清)魏裔

看这本书(《三国演义》),不但要看战争,看外交,而且要看组织。——毛泽东

每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三国气”,每个人心中也都有一个《三国》。——鲁迅

《三国演义》为通俗历史教育的典范之作。——胡适

《三国演义》的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了它的文学价值。显然,就文学而论,它的人物塑造功夫也确是第一流的,中国后世的小说家都从其中吸取了营养。——金庸

《三国演义》结构之宏伟与人物活动地域舞台之广大,世界古典小说均无与伦比。——日本作家吉川英治

《三国演义》在表现着中国人民艺术天才的许多长篇小说之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它可说是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俄国作家科洛克洛夫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前人的观点很明确:对待《三国演义》,一分为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所以,《三国演义》怎么就混蛋了,怎么就不建议看了。

易教授怕是非要剑走偏锋,出狂战斧吧。

易中天

所谓狂战斧,玩过三国游戏的都知道,那是把双刃剑啊,攻击高但是自身伤害也大。

大概易教授觉得:观点不够惊人,不足以引起传播。

好吧,这招牛逼!

易老要是个普通教师,自嗨下也就罢了,偏偏你是个大V,一个大V如果这么不严谨,那可真是误人子弟、枉为人师了。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易教授也算是勇气可嘉啊,敢于推翻前人观点,敢于说真心话,不过正如他自己所说“真话未必是实话”,违背实际的真话害人不浅。

二问易中天:

《三国演义》怎么就三观不正了?

《三国志》的三观和《三国演义》的三观有啥区别?

《三国演义》所表达出来的三观是儒家仁、义、礼概念的缩影,可以说《三国演义》里有的《三国志》都有,而且更细致。

怎么就《三国演义》是混蛋,《三国志》高大上了?

三国演义

《孟子集注》: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三国演义》的核心就是“仁”与“义”,强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怎么就三观不正?

求仁得仁,求善得善,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这些有错吗?

其实三观这个东西,最难说,为什么呢?

因为他有历史性的特点,每个时代都不一样。

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会受到人类实践水平、范围以及认识能力的限制,可以说是一个时代一个样儿。

而是非观、荣辱观、道德观什么的都要以世界观、价值观为根本。

我们评价另一个世界观下的是非观、道德观是基于我们现在的世界观之下的,这本身就是很不客观,不公平的。

我们不能说某某历史、某某书中的与其世界观相符的是非观、道德观不正,只能说与我们当下所在的世界观不同。

就比如这次疫情,某国与某国公民大讲人权,拒绝隔离,我们能说人家讲人权就一定是错的吗?是三观不正吗?

你可以说,在你看来他这种行为是愚蠢的,但绝不能说是三观不正。

我们认为生命大于自由,那他就是错的,可人家如果认为自由大于生命,那就没有错,脱离于世界观的价值观才是错。

生命与自由孰重?价值观不同,不好讲。

小说中的内容也是贴附于当时的世界观之下的,比如《水浒传》里李逵滥杀无辜,在我们今天看来就是人渣。可是水浒传里怎么解释的?因为凡人杀孽太重,所以上天派天杀星下来惩罚他们。

罪有应得,上天惩罚,这也是现实中宋、元、明、清四个王朝天命观的一部分,这就合理了,你不能吐槽。

三国

我们再说《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三观。

《三国演义》是小说,有七实三虚(章学诚语)很正常,陈寿的《三国志》其实一样存在着对“历史”的构建,只不过尺度较小而已。

硬谈三观,《三国志》里那个“高贵乡公卒”就是好吗?

史书中存在的故意扭曲、视而不见或装腔作势与小说中的虚构、移花接木来比较,哪个更加“罪恶深重”?

有人认为篡改历史就是“三观不正”,可是《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啊!

小说和戏曲、评书、诗词、电影、漫画之类的载体一样,进行艺术创作是难免的。如果完全搬照事实,那还要文学和艺术做什么?

另外,扭曲现实也未必代表主观的污名化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本身对曹操、周瑜、司马懿等人的能力都是拔高了的,虽然只是为了做诸葛亮的垫脚石,服务于剧情。并非是为黑而黑,为黑而黑才是三观扭曲。

三问易中天:

你该不会在编段子吧!

不对,是我在编段子。

话说易中天在做关于《三国演义》的报告:“《三国演义》是在歪曲历史。

大厅里有人说:“《三国演义》是小说,本来就是虚构的。”

易中天没有回答,继续说:“《三国演义》三观不正,是混蛋!

大厅里又有人说:“《三国演义》里面歌颂明君、反对暴政的价值观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

易中天忍无可忍,说:“同志们,你们最好少读小说,要多看一些正史!比如说《易中天品三国》。

好吧,你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