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县城看发展】光明日报记者 高建进,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晋江经济 活力?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晋江经济 活力
【走进县城看发展】
光明日报记者 高建进
一边是高楼大厦林立,一边是古厝宗祠成片;一边是时尚品牌荟萃,一边是“出砖入石”的百年老墙。在福建晋江市中心,现代化的万达广场和传统街区的五店市紧紧相邻,携手铸就晋江的商业与文化地标,也共同诠释了当地开放与包容的城市性格。
“晋江是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区。近年来,我们特别注重留住城市文脉,把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统一起来,逐步探索出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融合的‘晋江模式’。”晋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少伟告诉记者,晋江的做法,就是在发展中“留文留魂留乡愁”,在文化保护中“见人见物见生活”,唱好经济与文化融合发展的“二重唱”。
走进五店市历史街区,传统民居、番仔楼、宗祠、寺庙……一栋栋红砖古厝让人仿佛置身历史长河之中。这里是闽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红砖古厝建筑群,拥有明、清至近现代建筑共130多栋。街区内除了博物馆、文化展馆,还在不影响文物建筑的前提下,开设了工作室、咖啡馆、茶馆等。71岁的庄正峰是老街区的搬迁户,现在安置在附近的桂华苑小区。“如今的五店市更美了,也更有生活气息了。我现在每天都要和老伴到这里的巷子里散散步、喝喝茶,回忆下过去的岁月。”老庄说,自家的三个子女也住在同一个小区,他们则喜欢逛旁边的万达城市广场。在这块地方,吃、住、行、游、购、娱样样不缺,大家都能各取所需。
在这座城市,到处体现着传统与现代的互补与包容。位于晋江华表山南麓的草庵寺,红砖红瓦、燕尾飞檐格外醒目。它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摩尼教遗址,也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系列遗产22个代表性世遗点之一。依托草庵文旅区,晋江正在周边打造“科、教、产、城、文”融合发展的科创新区。“草庵遗址显现出宋元泉州这一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强大的文化包容力。如今,这种包容文化在晋江正被进一步发扬光大。”晋江市文保中心主任吴金鹏告诉记者,市里已投资数亿元建设草庵公园,对遗址进行保护。同时,在周边地区引进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智能制造学院、中科院泉州装备所,携手附近的三创园,共同打造晋江智谷。
文化不仅丰富了晋江的内涵与色彩,如今还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引擎。
晋江梧林村被誉为“华侨建筑博物馆”,村里留存近百栋建筑,包括雄伟的古罗马式、哥特式洋楼,以及南洋风味的番仔楼。它们大都是20世纪初,村里远渡重洋的华侨出资修建的。“2016年,梧林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此后,梧林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被定为福建省重点项目。”梧林传统村落项目办常务副主任金宏勃对记者说。如今,通过“修旧如旧”、景观提升,这些历史建筑被原汁原味地呈现给大众,为这个明代村落留住了文脉与乡愁。
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过去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回乡发展。村里的一座红砖古厝里,村民蔡灿艺开办的“南洋咖啡馆”生意兴隆。“我以前在泉州做外贸生意,前年春节回乡,看到家乡面貌焕然一新,以前破旧的老房子通过修缮,有了浓浓的文化味,引来了大量游客,当时我就下决心要回乡创业。”蔡灿艺说,现在村里引进专业的旅游公司,村集体还在其中占有股份。“我们不但可以在家门口开店做生意,也是文化旅游公司的股东,子子孙孙都受益。”蔡灿艺笑着说,用好了乡村文化这个大宝藏,现在村民捧上的不是“铁饭碗”,而是“金饭碗”。
离梧林村不远,卡尔美体育用品公司总部大楼内,“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在开展的读书活动吸引了众多的党员群众;“卡尔美足球文化主题馆”装饰一新,即将开馆;新投建的绿色智能工厂,实现了全生产流程的智能制造……用文化打造企业品牌,让这家企业尝到了发展的甜头。“我们企业以前做传统代工,现在正向品牌运营转变。”卡尔美公司总经理柯永祥告诉记者,企业的卡尔美品牌收购自西班牙,如今正逐渐融合中国的体育文化、晋江开放包容的区域文化,形成自主的文化品牌。柯永祥说:“从做产业链的下游到涉足产业链上游,我们充满信心,因为有晋江深厚的文化积淀做支撑,有泱泱大国的底蕴做靠山,企业一定能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大放异彩。”
以“文”兴业,推动了城市的融合发展。这些年来,“大美晋江”的名片越来越亮,县域经济实力也持续位居福建首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位居全国第四位。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22日10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