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业余天文观测中,150mm口径的望远镜已经不再被划入“大口径”行列了。这个口径下常见的光学系统包括普消折射、复消折射、牛反、马卡和施卡。性价比最高的恐怕非牛反莫属,其次是马卡和施卡。

相对而言,这个口径的施卡由于副镜遮挡较大,锐度会略微逊色于马卡。对于初级爱好者来说,除了要考虑望远镜的性能外,更多的还需要考虑观测目标的类型和自身的环境。深空摄影很好玩,但环境要求略高,入了坑的同好都知道。入门往往是从月面、日面和行星观测开始。这些天体的观测相对而言环境要求低,甚至有个露台都可以架设器材来观测。

有幸手头有两台150口径的望远镜,一台博冠150750ASP牛反,一台博冠1501800马卡。同一个厂家的产品,品控一致性好,正好可以拿来PK一下。

【大佬】150mm口径牛反与马卡行星摄影PK

两台望远镜配置情况说明:

设备一、望远镜:博冠天龙1501800马克苏托夫-卡塞格林望远镜(配置KC电动外调焦)赤道仪:博冠EM100电动赤道仪相机:QHY5III-290C(2.9μm像元)观测点:云南丽江太安乡汝寒坪(高美古)双子天文庄园(远程操作)

天文望远镜100倍看到的真实效果(相同口径的天文望远镜)(1)

博冠马卡150

设备二、望远镜:博冠天琴150750非球面牛顿式反射望远镜赤道仪:博冠EM100电动赤道仪相机:QHY5III-183C(2.4μm像元)滤镜:Optolong IR/UV cut投影目镜:BCTO SP9.7(合成焦距f=2350mm)投影接环:CA-1观测点: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

天文望远镜100倍看到的真实效果(相同口径的天文望远镜)(2)

博冠牛反150

正好9月19日晚,丽江和广州的天气都不错。于是同时开拍。相较而言,当晚广州的视宁度要略胜一筹。丽江由于雨季的原因,视宁度不是很好。右侧是丽江望远镜的实时图像(200%显示),左侧是广州望远镜的实时图像(100%显示)。

天文望远镜100倍看到的真实效果(相同口径的天文望远镜)(3)

花了三天的时间,把两台望远镜拍摄的木星影像处理完毕。丽江拍摄的木星影像(原图250%插值放大)

天文望远镜100倍看到的真实效果(相同口径的天文望远镜)(4)

博冠马卡1501800拍摄

广州拍摄的木星影像(原图200%插值放大):

天文望远镜100倍看到的真实效果(相同口径的天文望远镜)(5)

博冠牛反150ASP拍摄

由于考虑到镜载PC硬盘容量的原因。丽江的望远镜采用每间隔5分钟拍摄一段20000帧的SER影像数据;而广州的望远镜采用无间隔拍摄,每段SER视频数据为20000帧。因此在后期处理上有所不同。丽江的影像采用修正自转后20000帧的65%叠加;广州的的影像采用四段修正自转后的20000帧75%叠加影像,再做修正自转合成。从最后得到的图片来看,150牛反细节表现略优于150马卡。原因嘛,一是视宁度的影响,二是马卡采用的直焦摄影,相机采样略显不足。简单说就是还没有完全发挥马卡最佳的效果。但马卡拍摄的影像明暗对比度明显优于牛反。原因可能是两地透明度的差别。高美古海拔3200米,广州只有几十米。没得比!

最后说说看法:

1)从PK的结果来看:在行星摄影上,150马卡与牛反都是不错的选择。不过要获得较好的影像效果,牛反确实要麻烦不少。毕竟焦距只有750mm,必须使用增倍镜或者目镜投影。成本增加不说,对于初学者操作也有点难度。马卡就简单多了,直焦拍摄的效果对于初学者已经很不错了。

2)另外马卡的光轴要比牛反稳定的多,一般来说出厂就可以保证光轴是准确的。而牛反经过长途运输后,光轴往往都需要重新校准。相比而言马卡更加容易上手。

3)所以,给出的建议就是:动手能力强,但资金比较紧的爱好者,可以考虑上一支

口径的牛反。

而资金不是问题,动手能力较弱,或者不喜欢折腾的爱好者,可以考虑上一支150mm口径的马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