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悟:打理好手机联系人,会给自己打开一扇窗,让轻松、惬意的新鲜空气进来,让身心更舒坦、更自由、更愉悦,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试着放弃手机联系人?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试着放弃手机联系人(习惯养成01手机联系人的断舍离)

试着放弃手机联系人

自悟:打理好手机联系人,会给自己打开一扇窗,让轻松、惬意的新鲜空气进来,让身心更舒坦、更自由、更愉悦。

01

过往

16年

自2004年使用手机以来,这个通讯工具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伴随了我差不多16年,它已经成为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曾经同时拥有三个手机号码,三大运营商各有一个(我很容易比较出它们之间谁的服务好、谁的信号好、谁的资费合理),由于手机只是双卡双待的,所以每天我都得在身上带着两个手机,从此我变成了接线员,被三个号码里的联系人牵绊着,负重前行。其实完全可以把三个号码合并了,只是还一直舍不得用过的号,美其名曰有所谓的情节在里面,一个手机号又能够承载多少情节呢。随着岁月的变迁,我忍痛割爱把手机号精简到一个,但是我依旧时不时会感觉到手机是我的累赘,但它却也是我戒不掉的毒。对每个人其实都这样,这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大到耄耋老人,小到有点儿注意力的婴幼儿,都被这一发明深深吸引,与其说我们需要手机,倒不如说手机绑架了我们,再不逃离,必定深陷其中。


02

现状

1200人

翻看了手机的通讯录,竟然有差不多1200人,这可是接近于一个团的编制啊,一个人管理着这么多的人,不累才怪呢。按照话费平均每月200元测算,这16年我至少消费了3.84万元,加上这些年前后更换近10部手机的费用,两者累计的花销至少在6万元以上,已经足够支付一辆家用轿车的首付了。更主要的是消耗了自己大量的时间,按照平均每天消耗在手机上的时间2小时测算,这16年累计至少消耗了11680小时,折算成486天。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看来手机才是名副其实的奢侈品。如果没有手机,所有该办的事情照样正常进行,人类可考的几千年发展史也并没有因为没有手机的存在而迟滞多少,也并没有因为有手机的存在而进步多少。


03

现象

--25人

每个人手机里常用的联系人不会超过25个,这是往多了说了,如果超过这个人数就说明自己安排的有问题。在一个公司里,有谁见过一个老总同时管理20多个直接执行者,即使他(她)有这样的权限,一般超过5个就已经算是够多的了。

--一人多号

在我们很多人日常使用手机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养成随手更新替换通讯录的习惯,导致手机里的联系人越来越多,我们总是愿意在联系人姓名后面加上“新”“小号”“常用”等备注性的词语来跟以前的号码区分开,真到打电话的时候才发现很多人的老号码其实已经不用了。

--“僵尸”号码

我们手机里存储的有些号码,从存到手机里的那天起到现在应该有不少是从来没有联系过的,“失联”半年以上的这种号码就已经没有什么用了,已经过保鲜期了,再联系的可能性几乎为0。


04

断舍离

--打造微信防线

不到万不得已,不要随意留存对方的手机号码,要把微信作为我们的第一道防线,微信里聊得熟络了再把对方添加为自己的手机联系人也不迟。手机联系人算得上是最正式的沟通,所以一定要慎重加人。

--删除“僵尸”号码

果断清除通讯录里一年以上未联系过的号码。为了避免误删,可以建立一个缓冲,做一个留存老号码的备忘录,但不要在手机里建这样的通讯录。但是,有恩于己的联系人不管怎么整理都要保存在手机中,并且时不时打电话问候一下,我们要学会感恩,精准感恩,不爱心泛滥。

--归类分组

把手机内的联系人分成三个组:亲属、朋友、同事,并且只分成这三个组,所有联系人都归类到这三个组中。在这三组中,朋友是不怎么好界定的,一定不要把一面之缘、一饭之交的人就当作朋友,当作兄弟姐妹了,这是很多人的通病,朋友是要靠时间和事情检验的,要用微信把这类人先挡在外面。

--“一百人定律”

这是我给取得名字,也是自己总结出来的。手机里,算上亲戚朋友同事,根据自己的社交圈,随时只保留一百人以内的联系人数量,多出来的,要么就放到备忘录里,要么就删掉,因为每个人通过一百人来联络这个社会的角角落落已经足够了,不要幻想着要跟所有人第一时间取得直接的联系,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是确实没有必要。


05

成效

观念一变天地宽

一天时间,我让自己的手机联系人从846人精简到100人,第一感觉就是精神上轻松许多,这绝不仅仅是减少了746人这么简单,这将会产生裂变反应,让自己把生活过得更得心应手,这也就是精益管理生活的目的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