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艺周刊全媒体组

清代皇宫中所囤积紫檀木的大半都被乾隆皇帝所用。由于国力的强盛,乾隆皇帝几乎配齐了皇宫、行宫、别署、园林所需的全部家具。以致嘉庆朝之后,造办处基本上就不做新的家具了。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1)

紫檀嵌竹丝梅花式凳,高46cm,面径34cm。

凳为五腿梅花式,紫檀光素座面,侧围牙子、罗锅枨,腿部正中起槽,当中填嵌竹丝,打洼束腰,浮雕冰梅纹。

此凳造型优美,小巧精制,在做工和色调的处理上更是恰到好处,为清中期苏式作品。撰稿人:胡德生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2)

紫檀嵌珐琅绣墩,通高52cm,面径28cm。

绣墩造型仿腰鼓,面、底径相若。上下两端各雕玄纹两道,玄纹外侧浮雕象征固定鼓皮的乳钉,玄纹之间以浮雕卷草纹卡子花界出6格,每格各嵌夔龙纹珐琅片一块。腹腔中间为6组海棠式开光,彼此衔接。开光内另镶紫檀木板,边缘雕出云纹圈,当中镶蝙蝠纹及宝相花纹珐琅片。

此绣墩设计巧妙,结构合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撰稿人:胡德生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3)

紫檀边金桂月挂屏,长163cm,宽118.5cm。

紫檀框雕夔龙纹,屏面蓝绒地,画面中用黄金制成山石、小草、桂树以及流云、明月等饰纹,满目金秋美景。屏面左上角有嵌金楷书乾隆“御制咏桂”诗一首:金秋丽日霁光鲜,恰喜天香映寿筵。

应节芳姿标画格,一时佳兴属唫篇。

赓歌东壁西园合,风物南邦北塞连。

幽赏讵惟增韵事,更因丛桂忆招贤。

金挂屏精美典雅,制作精良,流行于乾隆时期,反映了这一时期锤錾工艺的成就。撰稿人:芮谦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4)

紫檀嵌珐琅五伦图宝座屏风,清中期,广东制造,最高294cm,通宽395cm。清宫旧藏。

屏风共5扇,中间一扇最大,向左右尺寸递减。紫檀木框,顶镂雕流云蝠磬纹帽,两边为雕花站牙,下置须弥式紫檀木底座。屏心以錾胎珐琅技法起线刻山水树木花鸟纹,5扇分别饰凤凰、仙鹤、鸳鸯、鶺鴒、莺5种禽鸟图案,分别表现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等5种封建伦理关系。

屏风虽为5扇,但组合在一起时又似一幅完整的画面,远山近景,一条山溪横穿于画面的左右,构思巧妙,,其工艺反映了清代中期广州的制屏风格。此屏风是珐琅家具制品中的一件重器。

此宝座屏风在清宫档案《宫中进单》中有所记载:“乾隆四十年(1775年)七月二十九日,广东巡抚德保跪进紫檀嵌珐琅五屏风一座。” 撰稿人:李永兴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5)

紫檀木百宝嵌双螭纹盒,长16.1cm,宽13.5cm,通高9cm。

盒呈长方形,边角圆转,有带状矮足,盖、身子母口相合,口唇微卷,盖面隆起。盖面饰百宝嵌图案,上下各嵌一螭,首尾相衔,围拥着中央的变体“福”字纹。螭口含灵芝,身披云气,盘环夭矫,舒卷自如。云纹的处理如绦带挽成如意花结,其线条打破了二龙戏珠式的环形构图,使画面疏朗而不空旷。

此盒图案风格以曲线为主,与盒体富于弹性的线条相得益彰。盖面图案是以螺钿、玉石、珊瑚、染牙等材料镶嵌而成,形成红、绿、青、黄、白等多种颜色,在紫檀的衬托下越发鲜明夺目,这也正是百宝嵌工艺独有的装饰效果。撰稿人:刘岳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6)

紫檀木百宝嵌八仙图海棠式攒盒,高9.7cm,长35.5 cm,宽22.5cm。

盒紫檀木制,盖与盒均制成委角海棠花式,下承海棠花式矮足。作者采用金银错、镶嵌拚接等多种技巧,用黄、白色螺钿及各种宝石将攒盒装饰得异常精美华丽。盖面嵌“八仙祝寿”图,形象精细,景致疏朗。在盒壁上,用黄色螺钿嵌行龙,白色螺钿嵌浮云和火珠。盒内配装5个错金勾莲花纹的银制攒盘。

此件作品是清宫遗存的同样三对盛装食品用的攒盒之中的一件,工精纹细,所用镶嵌材料十分昂贵,松叶为染牙,灵石系寿山石、青金石雕刻,流云以螺钿镶嵌,人物衣裙为玛瑙制成,山间树下点缀以红、蓝宝石和莹石,这些光彩夺目的嵌饰在深沉的紫檀木色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精美华贵。撰稿人:刘静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7)

紫檀嵌珐琅重檐楼阁更钟,面宽70cm,高150cm,厚70cm。

钟体为紫檀木制,重檐楼阁式样,须弥式台座。楼阁之雀替、栏板、柱头等处镶嵌珐琅和玉石。楼阁下正面为两针钟盘,嵌于雕莲花的铜镀金面板上,面板上有“乾隆年制”款。钟盘中心嵌珐琅,上方有二小盘,左为定更盘,右为节气盘,是专为夜间打更使用的。此钟共有5组动力源发条,分别带动走时、打时、打刻、发更、打更5套齿轮传动联动系统。白日走时、报刻、报时,夜间打更,打更前先调好节气盘与定更盘。由于一年之中不同的节气使起更时间、更间长短各不相同,因此需要通过定更盘和节气盘起调节作用。每夜起更和亮更都敲108响,亮更结束后,通过人工使打更的滚轮恢复至原处,以便次晚照常打更。更钟通过精确的机械结构将中国传统的夜间计时方法应用在钟表上,这是清宫造钟处的创造。此钟为清宫造钟处的代表作品。撰稿人:郭福祥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8)

紫檀百宝嵌牧羊图长方盒,清初,通高6.8cm,长13.6cm,宽10.6cm。清宫旧藏。

盒紫檀木制,长方形,平底微内凹,足周有浅凹槽。盒与盖相接的口沿边各嵌金丝回纹一周。盖面微隆起,上镶嵌胡人牧羊图。白、黄、黑三羊在右,左边的牧人为胡人形象,头裹巾帽,腰系护胸和皮带,足蹬高筒靴,坐在山石之上。天空中三朵祥云伴一轮红日。此图以螺钿为主要镶嵌材料,祥云、黄羊、白羊及胡人的衣着均以螺钿镶嵌,红日、黑羊和山石分别以玛瑙、黑漆和孔雀石嵌成,人物服装的局部由彩石嵌饰。盒壁光素。

此件作品制于清代初期,镶嵌技法简洁中见精湛,三羊生动活泼,人物目光炯炯有神,画面意境祥和宁静。 撰稿人:刘静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9)

紫檀边座嵌玉石花卉宝座屏风,通高237cm,屏高204cm,座高33cm,通宽304cm,中屏宽48cm,侧屏宽38cm。

此屏为九联活页八字式。光素紫檀木边框,嵌凿绳纹铜钱。屏心米黄色地,分联镶嵌各色玉石花卉,每联首均刻乾隆题诗。屏每联上下端饰紫檀木雕开光勾莲花纹,并各附紫檀木雕如意纹边开光勾莲毗卢帽,下设紫檀雕开光勾莲沿板三联木座,黑漆描金云蝠纹屏背。

此种紫檀雕刻嵌饰百宝的工艺以其精妙华美著称当世,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赞云:“其费心思工本,为一代之绝。” 撰稿人:芮谦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10)

紫檀雕花方几,清乾隆,横38cm,纵38cm,高87cm。

几紫檀木质,方形,束腰呈方瓶立柱式,透雕方瓶多个。花牙上透雕西蕃莲纹,花牙下之横枨上雕卷叶纹,枨子中心透雕西蕃莲纹并由雕花柱与花牙相连。腿上部雕西洋花纹,中部雕成方瓶状,下部方材直腿上雕方瓶纹。几足雕卷云纹,下承饰西洋花纹的托泥之。在中式家具上雕饰西洋花纹是典型的清式家具的做法。此几为室内陈设器,应置于宝座之前。 撰稿人:芮谦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11)

紫檀嵌黄杨木雕云龙宝座屏风,清乾隆,通高306cm,横356cm。清宫旧藏。屏风紫檀木质,八字三屏式。光素边框,凸雕夔凤纹三联毗庐帽及站牙,勾莲蕉叶纹八字式须弥座。屏心以紫檀雕云纹地,嵌黄杨木雕龙戏珠纹,双勾万字方格锦纹边。

屏心用黄杨木雕龙纹,与紫檀木所雕云纹地形成色差,使云龙表现得更加生动。其位置用于宝座之后。此屏风出自宫廷造办处,做工极精,堪称乾隆朝的家具精品。撰稿人:宋永吉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12)

紫檀嵌黄杨木香几,清乾隆,横39 cm,纵39cm,高105cm。清宫旧藏。

几面呈方形,以紫檀木为边框,打槽镶杏木板心。面沿之下为高束腰,束腰及腿牙部均以紫檀木为地镶嵌黄杨木并雕刻花纹。束腰中心开变形的拐子纹不透空开光,开光中心雕饰缠枝莲。束腰之下的腿肩部雕饰兽面纹,牙子上则满地浮雕西番莲纹,间饰以回纹拐子开光,开光内在斜万字锦地上雕饰夔纹拐子。牙头处饰透雕西番莲纹。腿子上部起云翅纹。外翻云头足下承托泥。

清代的家具上经常会出现在一种木材上镶嵌其他材料以加强装饰效果的做法,突出显示出清代家具雕饰繁复、在装饰上“求多、求满、求富贵”的特点,如紫檀嵌螺甸、紫檀嵌瘿木心、花梨百宝嵌、红木嵌瓷、硬木嵌竹丝等装饰手法在清代遗留下来的家具中屡能见到,其意趣与明式家具不事雕琢、素面朝天的风格大相迥异。而在清宫流传下来的家具中,像这种在紫檀木中镶嵌黄杨木,铲地浮雕花纹的家具并不多见。颜色深邃凝重的紫檀木与色调清新淡雅的黄杨木搭配在一起,色彩上反差强烈,更增添了其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 撰稿人:周京南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13)

紫檀嵌染牙广韵十二府围屏,横530cm,通高192cm。

围屏的边框用紫檀木制做,其上以银丝錾夔纹和蝙蝠纹。围屏共12扇,分别以图案和文字描述广西历史上十二府的风貌,从左至右依次为:桂林府、平乐府、浔州府、南宁府、思恩府、镇安府、柳洲府、庆远府、太平府、泗城府、郁林府、梧州府。每扇屏从上至下由4部分组成:上方的眉板镶嵌用象牙雕刻的蔬菜或果品;中间是以象牙雕刻并施以五彩描绘的一府风景,艺匠们将秀雅清丽的山水和当地的人物风情琢刻在高89cm、宽36cm的屏心上,岩岭幽渺,风光无限,众多人物各尽其态,历历在目;下方镶嵌象牙板一块,雕刻本府名称、历史和地理位置等说明文字;最下方的裙板镶嵌象牙雕刻的各式博古图。

据《清史稿·广西地理志》记载,广西十二府的名称在雍正七年(1729年)已完全形成。再以此围屏的做工、技巧、艺术风格推断,应是一件清代乾隆朝初期由广西制造的贡品。其艺术手法相当高超,反映了清代中期广西手工艺的发展水平,对研究广西牙雕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撰稿人:胡德生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14)

紫檀嵌青玉雕夔龙纹插屏,高36cm,宽31cm,厚17cm。清宫旧藏。

插屏主要框架为紫檀木制,由屏框、站牙、屏心三部分组成。屏框下缘透雕相向的夔龙纹,上缘及左右两侧浮雕卷云纹。站牙亦透雕出夔纹形象。屏心镶嵌一块青玉,从上至下透雕猪、豹、兔、羊等群兽形象,屏心下部两侧对称凸出两只昂起的鹰首。插屏背板素面,卸下后可见里面圆形铜镜,衬托着屏心正面的群兽玉雕。此屏紫檀雕夔龙及云纹华美,玉雕精细严整,为清代宫廷生活中的观赏品,日常陈设于案几上,体积虽小而气韵颇饱满。 撰稿人:周京南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15)

紫檀雕锦纹三镶青玉如意,长51.1cm。

如意为紫檀木制,通身饰万字不断头锦纹,间饰错金、错银团寿字。如意首镶镂空双螭捧寿玉饰,中腹和尾部亦镶镂空螭纹玉饰。

三镶如意是乾隆时创造的一种新型制。在以紫檀为主的竹木如意的首、身、尾三处留出位置镶入玉饰件,其中镶嵌古玉的特别为高宗所喜爱,称许为“汉玉香檀接柄长”、“得一含三趣可详”。这种三镶如意此后非常流行,还影响到竹木以外的材质,所嵌也不止是玉饰,并且产生出只镶首尾的两镶如意和只镶柄首的单镶如意等异型。此件如意以沉黯华美的紫檀器身衬托着首、腹、尾部的三镶玉饰,富丽华贵,为清代中期的装饰风格。 撰稿人:刘岳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16)

紫檀刻干支嵌玉双头如意,长46cm。

如意柄镂雕作二如意勾连状,首尾对称,通体阴刻篆书干支纪年团花为饰,如意首尾皆嵌饰白玉桃。

如意身形为链状勾连,3环相扣。通体所刻的60个干支纪年名寓意年代的更替轮回,与两端白玉桃饰一起,寓意“人寿年丰”。此如意构思新奇,色泽雅洁,为突破一般如意造型的异型如意中的代表作。 撰稿人:刘岳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17)

紫檀木嵌宝石花卉三镶如意,长51.1cm。

如意首、身、尾三处圆托内镶入青玉饰件,分别去地凸琢桃树纹样。桃树纹上又磨出凹槽,嵌入碧玺、翡翠等红、绿宝石,以表现花、叶、果实娇艳欲滴的不同色彩,同时以沁成赭色的玉石表现枝干,既生动传神又有俏色玉雕的效果。如意附黄条,一面字迹为:“道光二年七月二十七日收毓庆宫交”,一面为:“木厢(镶)嵌如意一柄,厢欠(镶嵌)不全”。 撰稿人:刘岳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18)

紫檀嵌玉八卦如意,长40.3cm。

此如意紫檀木制,如意首、中腹、尾皆嵌白玉饰件,如意柄紫檀木身上以金片嵌八卦纹,正面为乾、坎、艮、震四卦,背面为兑、坤、离、巽四卦,背面中部阴刻“符笣瑞辑德可挹”7字铭文。

紫檀嵌玉八卦如意是清代中期镶嵌古玉的三镶如意中之典型作品。其柄首所嵌“海东青捕天鹅”玉饰为辽金时期著名的“春水”玉,莹润细腻,极其珍罕。柄身嵌错八卦符号金片,使器物平添了一种神秘之美。 撰稿人:刘岳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19)

紫檀嵌玉三镶如意,长45.5cm。

如意紫檀柄,首、身、尾镶螭纹玉璧、玉瓦,如意首玉璧的中央镶有一颗产自东北黑龙江流域的东珠,直径超过1cm。清朝皇室非常注重东珠,这种产于东北混同江及乌拉、宁古塔诸河的东珠莹润洁白,大可半寸,清时规定,只准宫中采用,王侯大臣不得随意佩戴。

东珠大而圆者往往用在皇冠或朝珠之上,异型珠则作为镶嵌之用。据宋蔡绦《铁围山丛谈》记载,在北宋时,这种珠直径围寸者价值二、三百万。此颗东珠粒大晶莹,点缀在双螭之间,组合为二龙戏珠纹饰,光彩夺目。 撰稿人:刘静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20)

紫檀嵌玉镶红宝石小如意,长28cm。

如意首镶嵌镂空仿古出廓玉璧,正中嵌红宝石一颗。柄纤细浑圆,分为二部分,各出凸榫,其间以一截玉雕圆管相接,恰是乾隆御制诗中“汉玉香檀接柄长”的生动写照。尾部亦镶嵌玉件,有云纹为饰。此器轻巧匀称,工艺出众,色彩搭配鲜明悦目,特别是红宝石的镶入,更为点睛之笔。 撰稿人:刘岳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21)

紫檀云纹藤心扶手椅,清初期,高91cm,长54.5cm,宽43.5cm。

此椅栅栏式背板,背板过肩处凸起形成搭脑。板框中雕上下两组云纹,下接座面处有云纹亮脚。靠背两肩向前兜转,至扶手处下转,卷成回纹。席心座面。鱼肚形牙板,两角有镂空拐子纹托角牙。四腿内收,外翻马蹄。

此椅整体虽为明式风格,但细部装饰已显露清式风格之端倪。 撰稿人:芮谦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22)

紫檀卷云纹炕桌,清早期,高37.5cm,长108.5cm,宽70.5cm。

桌面冰盘沿下雕仰莲纹。打洼束腰,托腮上浮雕连续如意云头纹。牙条与牙边、腿内侧边相连,边沿凸起阳线,牙条每面各雕四朵大卷云纹。鼓腿膨牙,内翻回纹马蹄。

紫檀家具多素面,此桌仍为明式,但纹饰雕刻已趋繁多,当处于紫檀家具由简单朴素向繁缛华丽发展的过渡时期。 撰稿人:黄剑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23)

紫檀小炕几,清早期,高32cm,长89.5cm,宽29cm。

几面边抹侧沿为劈料作。紧贴几面处作二劈料裹腿托带,下有裹腿罗锅枨加单矮老枨子,中间加长方形圈口。面下四角另延伸出矩形角牙与腿相交,形成一腿三牙。四腿侧脚收分明显,腿面为芝麻梗式四劈料。

此几结构、做法均仿照竹藤制品,风格独特,为清代早期制作的明式家具精品。 撰稿人:黄剑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24)

紫檀雕菊花“曲肱枕”臂搁,清,长24.1cm,宽5cm。清宫旧藏。

臂搁平底,弧面,四矮足。上下边缘较薄,足部圆润,磨工甚佳。器表取边角构图,浅浮雕斜坡之上生瑞草兰花,湖石后一丛菊花盛开怒放。雕刻颇精,工细周密,画意浓郁。画面左上有隶书“曲肱枕”铭并“渺渺兮予怀”篆书印章。 撰稿人:刘岳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25)

紫檀竹节式盒,清乾隆,通高4.4cm,盒径最大12.6cm。清宫旧藏。

盒以紫檀木雕作竹节式,盒壁用深雕法刻松竹纹,雕工精细入微,尤其是松针和竹叶的雕刻,刀法娴熟,线条刚劲有力,表现出松、竹的自然之势。竹节的节痕及根须亦刻画得栩栩如生。

此盒构思极为巧妙,具清雅之趣。盒内附一黄签书“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十五日收造办处呈览雕紫檀盒一件”,可见其为清宫造办处制作。 撰稿人:张林杰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26)

紫檀木雕松竹纹书式盒,清乾隆,高5.3cm,长19.5cm,宽14.85cm。清宫旧藏。

盒以紫檀木做成书本式,并施以雕刻。雕刻技法以镂雕和深雕相结合,地子为深雕的疖疤横生的树干,树干上再镂雕苍松、秀竹、灵芝等,构图得当,层次分明,意境清雅。

此件作品刀法细腻深峻,平刀、圆刀融合互见,逼真地表现了松、竹的自然特性。盒内附董诰书《义阐天心》册页。 撰稿人:张林杰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27)

紫檀嵌玉镇尺,清乾隆,长24.7cm,宽3.2cm,高3cm。清宫旧藏。

镇尺紫檀质,嵌玉3块,玉为素面白玉,稍有沁色。镇尺周围作嵌银丝饕餮纹、夔纹等仿古纹饰,底沿嵌银丝回纹一周,底部阴刻隶书“润以刚直而方佐文房”并填金粉,其下刻篆书“乾”、“隆”二印,一圆一方。

此器古朴典雅,作工精细,用料考究,乃清代宫廷文房中的御用之物。 撰稿人:张林杰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28)

紫檀嵌珐琅云头纹墨床,清初,高4cm,长11.5cm,宽6.5cm。清宫旧藏。 墨床紫檀质,几式,几面两端对称嵌云头纹掐丝珐琅片,调和了紫檀深沉凝重的气氛,亦便于清洗墨迹。

墨床是文房用具之一,用以搁置研磨后的湿墨,其造型一般为几式。此墨床造型古朴典雅,线条流畅自然,棱角分明,中规中矩,形制虽小,却有明代家具遗风。 撰稿人:张林杰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29)

紫檀百宝嵌梅竹双禽图笔筒,清,高13.1cm,口径10.1cm,底径9.5cm。清宫旧藏。

笔筒紫檀质,筒壁上以螺钿、染牙、孔雀石等镶嵌梅竹双禽图,梅花盛开,翠竹碧绿,色彩斑斓的鸟儿嬉戏于枝头,画面布局合理,图案简洁生动,意趣盎然。

此笔筒在紫檀深沉的色地上施以五彩缤纷的百宝嵌工艺,鲜丽而不失雅致,紫檀与百宝嵌花鸟形成对比互衬,各种色泽与纹理的百宝镶嵌组合亦相映成趣。 撰稿人:张林杰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30)

紫檀雕鹤鹿图笔筒,清乾隆,高13.5cm,筒径12cm。清宫旧藏。

笔筒紫檀质,圆形,嵌底,三矮足。筒壁凸雕松竹梅及鹤鹿山石灵芝花卉等纹饰,并阴刻行书“芝兰千载茂,鹤绕万季青”及“三多”、“九如”方印,点出长寿多子、吉祥如意的寓意。

笔筒通体施刻,刀法娴熟,线条流畅,深浅结合,层次清晰。其构图繁密,雕刻的景致与紫檀的纹理相映成趣。 撰稿人:张林杰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31)

紫檀嵌螺钿梅竹图笔筒,清,高11.2cm,筒径6.6cm。

笔筒紫檀质,较小,圆形,三矮足。筒壁镶嵌梅竹图,梅枝用木杆雕成,梅花由螺钿琢制,花瓣翻复自如,中现花蕊,秀竹清逸多姿。整体布局疏密有致,深沉的紫檀木将螺钿嵌饰的梅竹纹衬托的明丽而清雅。 撰稿人:张林杰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32)

紫檀镂雕瓜式盒,清,高4.5cm,口径7.4cm。清宫旧藏。

盒圆雕成南瓜对剖形,瓜身缠绕叶藤瓜蔓,枝叶间结出两个小瓜,一只蝴蝶附身盒上。景物处理巧妙,静中寓动,自然和谐。

此盒造型别致,在瓜瓞绵绵、子孙万代的寓意外透露着一丝清新自然的气息。其镂雕技巧亦有可观之处,藤蔓及枝叶的盘曲、过枝等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叶脉纹理清晰,线条柔美匀称,雕刻规整而精致。 撰稿人:张林杰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33)

紫檀嵌玉镂雕缠枝莲纹圆盒,清,高4.1cm,口径9.1cm,底径7.2cm。清宫旧藏。

盒扁圆体,圈足,盖、身子母口相合,卷唇。盒体素雅,磨工上佳,光可鉴人。盖顶中空,镶嵌一枚圆形白玉片,镂雕缠枝莲纹,琢磨不俗,与盒身相互映衬,浓淡相宜,凝重而不失轻灵可爱。 撰稿人:刘岳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34)

紫檀嵌玉云头式如意,清,长19.8cm,首宽3.2cm。清宫旧藏。

如意柄紫檀质,圆柱式,尾稍粗,颈稍细,光洁圆滑。首部云头式,中嵌玉饰一块,砣出浅浮雕灵芝纹。尾端嵌青白玉饰,并配蓝色穗及珊瑚珠。

清乾隆朝以后,宫廷中流行一种三镶形制的如意,即在木制如意的首、身、尾部镶嵌玉饰。此如意虽只首、尾两镶,但形制设计显然来自三镶如意的影响,其风格轻巧纤秀,且愈经摩挲,倍显光润可爱。撰稿人:刘岳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35)

紫檀边髹漆《五经萃室记》围屏,清,单扇高188cm,宽38cm,通宽约230cm,计6扇。

此围屏以紫檀木作框,屏心双面髹漆。五条横抹,裙板正中镶圆浮雕双螭拱寿纹。裙板上下和壸门式牙条上分别浮雕双螭拱寿纹和双螭纹。屏心为清乾隆帝御制《五经萃室记》全文。图文用金丝楠木锼刻,并采用周制镶嵌法,表面再施以泥金工艺。全文地子部分采用呈磁青色的青金石碎屑,雕刻部位地子采用呈石绿色的绿松石粉末,用特殊的漆饰工艺铺洒而成。整个屏风装饰庄重典雅,图文丰满,别具一格。撰稿人:胡德生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36)

紫檀平角条桌,清中期,高88.5cm,长174cm,宽45cm。

桌体紫檀木制,平角立方式。桌面与桌腿的连接为粽角榫结构,面下用直材攒成罗锅枨。桌面与枨子之间用双矮佬支撑桌面。直腿,内翻回纹马蹄足。

此条桌造型简练舒展,结构科学合理。 撰稿人:胡德生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37)

紫檀小长桌,清早期,高81.5cm,长99.5cm,宽34cm。

桌为紫檀木制,四角安圆柱腿,腿间装罗锅枨,桌面与枨子间加矮佬。此桌除桌面外通体都用圆材,线条圆润流畅。

四腿侧角收分明显,造型稳重大方。这种罗锅枨加矮佬的木桌造型与明代的木桌有着显著的不同,明式桌子面下多用牙条或牙头,而用罗锅枨加矮佬的做法至明末清初才被普遍使用。此小桌为明式家具向清式家具过渡期的代表作品。撰稿人:胡德生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38)

紫檀条桌,清早期,高82cm,长99cm,宽35cm。

条桌紫檀木制。冰盘沿下不用牙条,而以圆棍榫接成高拱罗锅枨直抵桌面。在牙头与腿的空隙中另以落堂镶板之手法镶板心。四圆柱腿,案形结体,两侧腿间装横枨。侧角收分明显,挺拔秀气。

此桌整体造型稳重大方,具有明式风格,但又与明式家具制作手法有别(明式家具多用牙板,未见有枨上镶板的做法),其制作年代应已入清。 撰稿人:胡德生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39)

紫檀雕花长桌,清中期,高93.5cm,长208cm,宽64.5cm。

此桌紫檀木制,无束腰,桌面与桌腿间为粽角榫结构,四面齐平。桌沿下的牙子透雕拐子式云纹,当中打洼。桌沿与腿边缘起线,中间微微鼓起,即俗称的混面双边线。方材直腿,回纹马蹄足。

此桌材美工精,具有很高的水平。 撰稿人:胡德生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40)

紫檀长方桌,清中期,高86.5cm,长163.5cm,宽66.7cm。

长方桌紫檀木制。面沿饰双混面双边线。桌面下有束腰,雕万字锦纹,上下有托腮。腿和牙子皆做出双混面双边线,牙板中部下垂云纹洼堂肚。腿牙相交的各角均饰回纹托角牙。直腿下端为回纹内翻马蹄。

此长方桌材质珍贵,制作精细,主要以线条为装饰,体现了雍容华贵的艺术特点。 撰稿人:胡德生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41)

紫檀嵌玉云龙纹地屏,清乾隆,高156cm,横234cm,厚53cm。

地屏紫檀木制成。底座两侧作成十字形,各有三个站牙抵夹。屏心两面装饰工艺不同,正面嵌以碧玉碾琢的海水江牙及云龙纹图案,周边饰绦环四道。背面以描金漆手法装饰,所饰图案与正面相同。地屏上端装云龙纹屏帽。

乾隆时代处于清代鼎盛时期,各项手工艺技术高度发展。嘉庆以后,国力衰退,手工艺品的制作水平下降。此件乾隆时期的地屏代表了清代家具艺术的最高水平,且大件嵌玉制品存世量极少,愈显珍贵。 撰稿人:胡德生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42)

乾隆紫檀嵌石花卉笔筒,清,高11.2cm,口径6.7cm。

笔筒紫檀质,圆筒式,体较小,略显修长。筒外壁精选螺钿、彩石、染牙嵌出芍药、樱桃、湖石等图案。

此笔筒外壁纹饰布局疏朗有致,雕琢及开槽镶嵌均精细得当。花果木石图案富于自然生趣,再经紫檀之深沉木色的衬托,愈显清新莹润。撰稿人:张林杰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43)

紫檀万福纹柜格,清,高110.5cm,横99.5cm,纵30.5cm。

柜格紫檀木质,齐头立方式。正面开十六格,皆有门,门攒框镶绦环板,以透雕斜卐字锦纹为地,其上铲地浮雕云蝠纹,寓“万福”之意。门的每侧边框饰如意云头,其中靠内的一侧如意云头为活插销。门框的外侧上下有轴,拨动活销可以开启小门,门内有隔墙。柜格四足包铜套。

此柜格的设计极为精巧,开门虽多却各有机关,如意云头状的活销与地纹浑然一体,实用性与装饰性兼具,从中可见皇家用器精工细致之一斑。 撰稿人:黄剑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44)

紫檀荷花纹床,清中期,高116.5cm,长224cm,宽132.5cm。

此床紫檀质,面装屉盘,面下束腰,鼓腿彭牙,内翻马蹄足,床面上装三屏风式床围。束腰及牙条浮雕荷花莲蓬纹,腿、足部雕密不露地的荷花纹,床围透雕荷花莲蓬纹。

此床的雕刻采用穿枝过梗的手法,使得纹饰彼此贯通,连成一体。荷花枝叶蔓延,生动逼真,与木材之坚形成鲜明的对比,当得起“工精料良”四字。 撰稿人:黄剑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45)

紫檀龙凤纹立柜,清,高162cm,横83.5cm,纵32cm。

立柜紫檀质,对开门,框内落堂镶板,雕夔龙夔凤上下飞舞。门框外侧边各嵌铜镀金錾花活页两对。两门间嵌铜镀金錾花面页,安云形拉环三枚,上装活动立栓。柜内有抽屉架,安抽屉两具。门下为柜膛,膛面雕双夔龙纹。柜膛内有闷仓,闷仓上装两块活动仓板。四腿直下,包铜套足。

此柜做工精美,雕饰繁缛,所雕龙首凤头颇具古玉遗韵,而龙凤之身形婉转好似卷草,两种风格在此完美交融。这种既存古意又有新意的纹饰应符合乾隆朝好古、仿古之风尚。 撰稿人:黄剑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46)

紫檀暗八仙立柜,清,高162cm,横90cm,纵35.5cm。

立柜紫檀质,对开门,门框内落堂镶板,铲地雕云纹,间以暗八仙纹,寓祝颂长寿之意。门框外侧边各嵌铜活页一对,两门间有面页,上安云形拉环和门闩。门下有柜膛, 膛面铲地雕海水江牙间云蝠纹,寓“福如东海”之意。立柜两侧面立墙雕拐子纹间锦结葫芦。

此柜云纹满布,云朵的雕工流畅生动,有飘然之感,云间铲地平整如一,尤见匠师之功力。撰稿人:黄剑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47)

紫檀拐子纹长桌,清乾隆,高81cm,长116cm,宽39cm。

长桌紫檀木制。桌面下有束腰,长腰上各开三个炮仗洞,短腰上各开一个炮仗洞。束腰下有托腮、攒框透雕拐子纹牙条。四腿及牙条里口起线。直腿下为回纹内翻马蹄形足。

此桌在牙子上攒框的做法是典型的清式家具的做法,这也是区别明、清家具的标志之一。 撰稿人:芮谦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48)

紫檀八仙八宝纹顶竖柜,清,高172cm,横102.5cm,纵41cm。

顶竖柜紫檀质,柜门采用落膛踩鼓式,正面打槽装板。顶柜门心板雕云纹为地,上雕八宝纹;立柜门心板亦以云纹为地,上雕暗八仙。柜的两侧面山板雕锦结蝠磬葫芦纹。柜正面边框安铜錾螭纹镀金活页及面页。

此柜系由清宫造办处制作。这里制作的家具精雕细琢,小处亦不随便,从柜上的铜活即可见一斑。此柜云纹之间平整如一,铲地尤见匠师之功力。

八仙源自道教传说,八宝则由佛教衍生,两者符号化后同时出现在一件家具之上,主人的佛道兼用之意可以想见,正与有清一代统治者对于宗教的看法吻合。 撰稿人:黄剑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49)

紫檀方胜纹琴桌,清乾隆,高85cm,长135cm,宽39cm。

琴桌紫檀木质,粽角榫结构。桌面为平直长条形,面下直枨,面、枨之间的正面和侧面分别有三连和双连方胜纹卡子花,在腿上端翻出云纹牙头的地方雕系带纹,纹饰在四腿和四面的枨子上延展,仿佛真的由系结处垂下绦带。直足,下踩覆莲头。

琴桌造型简练、空灵,靠近桌面下安装的枨子并未使操琴者腿部的活动受影响,为起到加固作用又于枨上施以卡子花,美观与实用兼顾是此件琴桌的得意之处。

琴桌与条桌近似,但稍矮且狭,以薄板为面,下装桌里,与桌面隔出一定的空隙,起到音箱的作用。明清时期的琴桌讲究以石为面,多用玛瑙石、南洋石、永石等,也有用厚木面者。琴桌虽为置琴之用,但此时期琴桌多为一种陈设,以示清雅。 撰稿人:黄剑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50)

紫檀虬龙纹长桌,清乾隆,高87cm,长161cm,宽41.5cm。

长桌紫檀木制。有束腰,四面牙条和牙头浮雕虬龙纹。因为桌腿与牙条相接处用棕角榫连接而缺少拉力,所以两腿之间方采用牙条连接,以起到加固作用。直腿,内翻回纹马蹄足。

龙分九种,虬龙是其中的一种。 撰稿人:芮谦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51)

紫檀雕荷花炕桌,清中晚期,高32cm,长90cm,宽50cm。

炕桌紫檀木制。桌面下有束腰,鼓腿膨牙,内翻马蹄足。除桌面外,其余部位皆透雕或浮雕荷花。

此件炕桌的牙条富有时代特征,牙条上不但雕满荷花,而且做成洼堂肚的形式,此为清式家具典型的装饰手法。这种透雕花卉的鼓腿膨牙、内翻马蹄的装饰方法十分费料,通常所用料为直腿做法用料的几倍。此件炕桌属于清代中晚期的作品。 撰稿人:芮谦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52)

紫檀雕竹节纹长条案,清乾隆,高88cm,长195cm,宽44.5cm。

案紫檀木制。相距较长的两腿与牙头间使用夹头榫结构,直腿,直足。除案面与牙头外通体雕竹节纹。

这种通体雕竹节纹的家具具有典型的清式家具风格,看上去仿佛是用竹子制造的,常见的有雕竹节纹扶手椅、雕竹节纹方桌等,有时成套整堂使用。竹节样式的家具给人以简洁明快之感,但制作时比一般家具使用的木料更多。 撰稿人:芮谦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53)

紫檀小长桌,清乾隆,高82cm,长116cm,宽41.5cm。

桌紫檀木制。桌腿使用棕角榫连接拐子纹牙条支撑桌面,因为棕角榫没有拉张力,所以在桌腿与支撑桌面的拐子纹支架下用小花牙连接,以增强其稳固性。两侧腿间有横枨,横枨与腿牙之间镶透雕券口。直腿,雕回纹马蹄足。

此桌造型的特别之处在于桌面与腿采用的是双棕角榫结构,这种形制的桌子具有典型的清式家具的特点。 撰稿人:芮谦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54)

黑漆描金紫檀木管貂毫提笔,清乾隆,通长25cm,管径1.1cm,笔斗长2.2cm。

笔为紫檀木管,饰以黑漆描金缠枝花卉,信手勾绘,线条流畅。紫檀木斗深褐色沉稳,饰以朵花纹,制作精致。笔斗纳毫为貂毫,束毫丰满,齐而圆健。提笔带斗可纳粗毫,是清代较为流行的笔式,适宜书写硕大的字体。 撰稿人:赵丽红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55)

紫檀镶金嵌玉箸,清,通长28.7cm。

箸为一对,呈圆棍状。每支由四截组成,从上至下的材质依次为紫檀、玉、紫檀、金。 其中两段紫檀均嵌金银丝花纹,金、玉两截皆光素。箸之端头为玉莲苞式顶。

箸,俗称筷子,为饮食器具。此箸应与金镶紫檀柄玉顶果叉和金镶紫檀柄玉顶漏匙为一套。 撰稿人:杨捷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56)

金镶紫檀柄玉顶漏匙,清,通长17.9cm,最宽4.9cm。

漏匙七成金质。匙体镂空錾莲瓣纹,并镂空錾刻出双蝠及“ 卐”、“寿”字样,木柄安装处錾牡丹纹。紫檀木柄呈弯弧状,其上镶嵌银丝缠枝花纹,柄端镶青玉雕琢的兽首。

此匙采用镂空工艺制成漏匙,样式罕见,具体作用不详。其做工精致繁复,在一只小小的漏匙上集中了镂空、錾花、金镶木柄、木柄嵌银丝、木柄嵌玉等多种工艺手法,实为不易。 撰稿人:杨捷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57)

金镶紫檀柄玉顶果叉,清,通长21.8cm。

果叉金质。木柄安装处錾牡丹纹饰,镶有紫檀木柄。木柄上以金银丝嵌48个“寿”字,顶端镶嵌白玉雕花顶。

果叉为宫廷饮食器具之一,其装饰多在柄部,一般嵌有金、银、玉、木、牙、骨及珐琅等等,造型各异,种类繁多,工艺精湛。此件果叉之金镶玉的做法应源于等级制度的规定,说明此器是帝后重要典礼中的用品。其上装饰寿字,则可推断此叉是为某位皇帝或皇后过生日而特制的。 撰稿人:杨捷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58)

紫檀嵌画珐琅云龙纹柜格,清乾隆,高185cm,横96cm,纵42cm。

柜格边框紫檀木质。上部为多宝格,共有五格,正面及两侧透空。每格大小不一,呈不规则排列, 其中四格的正面为四边形,一格的正面为多边形。每格均镶有饰拐子纹及番莲纹的珐琅券口牙子。五格的侧面底边安装铜制卡子花围栏。多宝格的后背板上镶有玻璃镜子。柜格中部的矮佬两侧分别安装抽屉,屉面镶铜质绦子线并饰镂空番莲花纹,正中为圆形铜拉手。抽屉下为柜,对开两门。门边框采用外圈混面大、内圈混面小的双混面做法。边框内镶画珐琅云龙纹板心,以蓝色为地,凸现五色斑斓的流云和上下两首相望的金黄色升龙。门框上镶有铜质錾云龙纹合叶、面叶及拉手。柜两侧嵌有云蝠纹掐丝珐琅绦环板。柜下的正面及侧面皆有缠枝花卉纹洼堂肚式珐琅牙子。腿足有铜錾云龙纹套足。 此柜格制作过程中力求品质高超、形制秀美。双混面的门框既顾及承重而使用了大料,又采用了大小混面的做法,从而在视觉上消除了笨重的感觉。此柜格使用珍贵的紫檀木,将嵌画珐琅、掐丝珐琅、铜制镂空花卉、錾铜等多种工艺集于一身,反映了清乾隆时期广式家具制作的特点及精湛的工艺水平。 撰稿人:宋永吉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59)

紫檀百宝嵌花果图宝座,清中期,高99cm,长127cm,宽78cm。清宫旧藏。宝座紫檀木制,靠背、扶手做成三屏风式,上加搭脑,形似屏帽,回纹曲边,并浮雕海水云龙纹。靠背心及两扶手内外髹天蓝色漆地,以玉石为材料,采用周制镶嵌法镶嵌古树、葡萄纹。座面席心,面沿及腿、罗锅枨均以混面双边线组成回纹,足下饰龟脚。此宝座造型新颖、别致,典雅脱俗。 撰稿人:胡德生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60)

紫檀雕花宝座,清中期,高107.5cm,长177cm,宽80.5cm。清宫旧藏。

宝座紫檀木制,面上三屏风式座围,靠背及两侧扶手攒框镶楠木心,平雕万字纹锦地,锦地之上浮雕西洋风格的卷草纹。座面席心软屉,面下有极窄的束腰与牙条,系一木连作。牙条与腿足亦满雕西洋卷草纹。三弯式腿,上节雕展腿,下节外翻足,足下承托泥。此宝座造型美观华丽,雕工一丝不苟,为清代家具中之艺术精品。 撰稿人:胡德生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61)

紫檀雕夔龙纹床,清乾隆,高92.5cm,长200cm,宽103.5cm。清宫旧藏。 床身紫檀木制,席心座面,下衬硬板,系北方的习惯作法。束腰下有直牙条,垂洼堂肚,并浮雕卷草纹。四角直腿,内翻回纹马蹄,带有托泥。床面上安装七屏式床围,框内用短材作榫攒成拐子纹,拐子纹内镶嵌以薄木板透雕的夔龙纹花牙,虚实对比,做工极为精细。 撰稿人:胡德生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62)

紫檀缂丝宝座,清雍正至乾隆,高70cm,长121.5cm,宽89.5cm。清宫旧藏。宝座紫檀木制,以须弥座代腿足,靠背及扶手做成七屏风式。屏心镶裱彩色缂丝海水江崖及云龙纹。中扇为正龙捧寿,余为行龙纹。须弥座四角各有宝瓶一,四面安透雕螭纹花板。

据内务府档案载,雍正四年(1726年)五月十二日,太监王安传旨,着做船上用的矮宝座一张,钦此。此宝座的造型、装饰与档案记载完全一致,应为内务府造办处所制。 撰稿人:胡德生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63)

紫檀嵌瓷宝座,清中期,高106cm,长91cm,宽67cm。清宫旧藏。

宝座靠背及扶手做成九屏风式,正中稍高,并向后呈卷舒式,两侧依次渐低。框内镶影木心,与边框齐平,中间凸嵌豆绿色暗花彩瓷片。座面藤心软屉,前沿连同束腰、牙条微内凹,束腰浮雕绦环,下衬托腮。牙条正中垂洼堂肚,浮雕缠枝莲纹。鼓腿膨牙内翻卷叶纹足,须弥式托泥座,带龟脚。整体比例匀称,加之工精材美,堪称清代家具精品。 撰稿人:胡德生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64)

紫檀嵌瓷心罗汉床,清初期,高92cm,长248cm,宽131.5cm。清宫旧藏。 床体紫檀木制,座面攒框落堂镶板,罩黑漆面心。面下打洼束腰,长牙条,三垂洼堂肚,鼓腿膨牙,内翻马蹄。床面上有九屏式床围,用走马销连接,均有活榫可以开合。九个屏框内分别镶嵌饰一朵五彩花卉纹的瓷片,色彩艳丽,与深紫色的紫檀木相映衬,相得益彰。 撰稿人:胡德生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65)

紫檀嵌珐琅宝座,清乾隆,高100cm,长128cm,宽90cm。清宫旧藏。

宝座紫檀木制,通体嵌珐琅装饰。七屏式座围,攒框镶掐丝珐琅板心,并饰以山水风景图。硬板座面,座面四沿镶蓝地拐子纹珐琅条。束腰下有雕莲瓣纹托腮,直牙条,正中垂洼堂肚,足下带托泥。四面牙条及腿满饰蓝地拐子纹及蝠纹掐丝珐琅片。此宝座为珐琅工艺与传统家具相结合的典型代表作品。 撰稿人:胡德生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66)

紫檀嵌黄杨宝座,清乾隆,高113cm,长102cm,宽80cm。清宫旧藏。

宝座通体紫檀木制,面下束腰,浮雕窄绦环。膨牙拱肩三弯腿,外翻马蹄带托泥。牙板浮雕西洋卷草和中国传统夔纹。三面座围,两侧扶手边框与后背边框连接,搭脑两侧雕夔龙,蜿蜒向上。后背搭脑作成西洋巴洛克式样的装饰。座围正中镶黄杨木板,浮雕西式卷草及拐子纹。 撰稿人:胡德生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67)

紫檀嵌楠木山水人物床,清乾隆,高108.5cm,长191.5cm,宽107.5cm。清宫旧藏。

该床为紫檀木制,藤席座面。床面下打洼束腰,直牙条,正中垂洼堂肚,间饰回纹。拱肩直腿,内翻马蹄,带有托泥。床面上安装七屏式床围,分三段镶楠木板,浮雕山水人物图,生动地再现了我国南方水乡的秀美景色。 撰稿人:胡德生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68)

紫檀嵌染牙菊花图宝座,清中期,高101.5cm,长113.5cm,宽78.5cm。清宫旧藏。

宝座紫檀木制,五屏式座围,后背正面及两侧扶手内外板心均为木胎髹漆,呈天青色,并采用周制镶嵌法以象牙为材料雕饰菊花。

座面席心软屉,打洼束腰,直牙条内翻马蹄。在牙条与腿的里侧另镶一道回纹垛边,錾花镀金铜套足。其余背框肩角、座面四角均镶铜质錾花镀金包角。此宝座图案色彩艳丽,形象逼真,整体造型大气凛然,神韵非凡。 撰稿人:胡德生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69)

紫檀嵌剔红靠背宝座,清中期,高103cm,长104cm,宽84.5cm。清宫旧藏。宝座紫檀木制,三屏风式座围,边框雕回纹,并在回纹之上满雕细线。边框中心嵌剔红板心,雕刻灵芝、水仙、竹子及寿桃,寓“灵仙祝寿”之意。座面髹漆并描金花卉,雕花束腰下承托腮。牙子及四足亦雕回纹,并在回纹之上满雕细线。足下有托泥,座前有脚踏。匠师以红漆与紫檀的色彩差别形成对比,使图案生动活泼,此宝座为清代乾隆时期家具精品。 撰稿人:胡德生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70)

紫檀嵌玉宝座,清乾隆,高104cm,长109cm,宽84cm。清宫旧藏。

宝座紫檀木制,三屏式座围。后背正面云纹地,嵌青白玉正龙一条,周围点缀火珠及五只蝙蝠。背面描金云龙纹。两侧扶手内外两面均雕云纹地,镶嵌青白玉行龙。面下有束腰,直牙条,嵌青白玉珠花及蝙蝠纹。三弯式腿,外翻云纹足,带托泥。座前设紫檀脚踏一个。此宝座利用紫檀木与白玉的黑白反差,使图案格处生动。 撰稿人:胡德生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71)

紫檀嵌玉花卉宝座,清乾隆,高108cm,长110cm,宽83cm。清宫旧藏。

宝座紫檀木制,席心座面,镂空炮仗洞束腰,下承托腮。鼓腿膨牙内翻马蹄,足下带须弥式底座。牙板正中大垂洼堂肚。五屏式座围,正中搭脑后卷,框内镶板,以漆工艺装饰,再以周制镶嵌法嵌玉山石、花卉,表现出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 撰稿人:胡德生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72)

紫檀嵌玉菊花图宝座,清中期,高108cm,长110cm,宽83cm。清宫旧藏。 宝座紫檀木制,五屏式靠背扶手,心板木胎髹米黄色漆地,采用周制镶嵌法以玉石为材镶嵌菊花纹。藤心软屉,面下有束腰,透雕炮仗洞,托腮下鼓腿膨牙式,内翻马蹄。牙条正中垂洼堂肚。足下接须弥式底座,带龟脚。此宝座造型美观,色彩艳丽,为清代宫廷家具之珍品。 撰稿人:胡德生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73)

紫檀席心宝座,清乾隆,高118cm,长126cm,宽104cm。清宫旧藏。

宝座紫檀木制,藤心座面,面下不用四足,而用长短不一的小材料格角攒成拐子纹支架,以带屉底座固定。三面座围,亦以同样手法攒成对称的拐子纹,以达到充分利用材料的目的,同时也收到了很好的装饰效果。 撰稿人:胡德生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74)

紫檀嵌牙点翠海屋添筹插屏,清中期,横98cm,纵60cm,高150cm。

插屏紫檀木制,由底座、立柱、站牙、绦环板、披水牙和屏框组合而成。屏框正面边缘起线,中间凸雕西洋式缠枝卷草纹,地子雕斜万字锦纹。座架正中的绦环板内浮雕蝠磬纹,花瓶式立柱,西洋卷草纹站牙及披水牙。屏心镶嵌海屋添筹神话故事图。画面中以象牙镶嵌楼阁房舍,以翠鸟羽毛贴嵌山石树木,仙亭巍立于空中,仙人或驾云奔往,或仰首遥望,飞翔的仙鹤欲往亭中添筹。此插屏系清代中期广东的贡品,插屏上的图案用于祝颂长寿。 撰稿人:胡德生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75)

紫檀瓶式香几,清乾隆,高104cm,面径35cm。

香几紫檀木质。几面方形,四周起拦水线,面上攒框打槽镶板,侧沿饰云纹垛边。面下为瓶式束腰,瓶颈四角有卷草纹耳,瓶腹上饰如意云头纹开光,内雕十字花纹。瓶下有雕如意云头纹的双托腮,牙条上铲地浮雕云纹至腿的拱肩处。三弯腿,上部起云纹翅,外翻云头形足,下踩圆珠,方形托泥带龟脚。

香几设计新颖,造型独特,打破传统香几的常见模式,在清代乾隆时期亦应属创新之作。 撰稿人:胡德生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76)

紫檀雕花椅,清乾隆,横66cm,纵51.5cm,通高117.5cm。

紫檀木质。搭脑为巴洛克式,靠背板作瓶形,上雕西洋花纹。靠背边框及扶手亦为西式。束腰上雕卷云纹,曲边牙条上雕西化的玉宝珠,腿上部雕西洋花纹。三弯腿,鹰爪抓珠式足,由带龟脚的托泥承托。

此作品整体造型及纹饰较多地吸纳了西洋文化元素,充分反映了清代广式家具风格的特点,具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撰稿人:胡德生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77)

紫檀点翠嵌牙渔家乐插屏,清乾隆,横100cm,纵56cm,高145.5cm。

插屏紫檀木质。屏框正面起混面双边线,浮雕西洋式缠枝卷草纹,地子雕斜万字锦纹。座架正中的绦环板内浮雕蝠磬纹。花瓶式立柱前后添加西洋卷草纹站牙, 两立柱间饰披水牙。屏心画面中田园、房屋、山石、人物星罗棋布,河里的渔船正在张网,水中有捕鱼的渔夫。画面中以象牙雕房舍人物,以点翠作山石田园,景物由近及远,层次分明,颇具立体感,生动地表现出南方水乡的秀美景色。此插屏系清代中期广东的贡品,体现了当时广式家具高超的艺术水平。撰稿人:胡德生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78)

紫檀雕花长桌,清,高89.2cm,长165.5cm,宽38.7cm。

桌紫檀木质。桌面板心用一块整板镶成,下面辅以穿带四条。面下束腰,中间镂雕串枝西洋卷草花纹。束腰下托腮与上托腮对称。再下是牙板,浮雕西洋卷草花纹,牙板下沿随花纹形态作成曲边。四角立四腿,由于上下托腮的作用,桌沿喷出较多,因而四腿的拱肩也较大。四条腿通体饰西洋花纹。四腿与牙板结合的拐角处作出翅式牙,其与四腿一木连作,且与牙板的曲线相呼应。腿下端为内翻马蹄形足。

此桌由于用料粗大,马蹄向内兜转较大,所以看上去似显笨拙,不如明式家具俊美。广式家具的特点之一是不论腿足的弯曲度有多大,一般不使用拼接作法,而喜用一木挖成。 撰稿人:胡德生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79)

紫檀嵌玉“一路平安”如意,清中期,长46.3cm,首宽11.3cm。

如意以紫檀木为柄,S形波曲,线条流畅。器身光素,而边沿起线,看似简朴,实则精工细腻。首作如意云形,中部及尾部稍出廓,分别镶嵌白玉饰件,首者为椭圆形,浅浮雕鹭鸶芦苇,身嵌者为瓶形,上镂蟠螭,尾嵌者浮雕鹌鹑纹饰,而合“鹭鸶”、“瓶”、“鹌鹑”则恰可谐音为:一“路”“平”“安”,是典型的谐音取譬的吉祥图案的组合,而这种观念与装饰手法也是明清工艺中非常有代表性的。 这件如意的形制属于乾隆时期宫廷创制出的三镶如意范畴,即在以紫檀等为主的竹木如意的首、身、尾三处镶嵌玉饰件,尤以镶古玉者为贵,一些清宫珍藏的战国、汉代玉剑璏、玉带板、小玉琮等都被巧妙地装饰在如意之上。乾隆曾有诗曰:“汉玉香檀接柄长”、“得一含三趣可详”(见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所作《咏汉玉檀柄如意》),对于这项“发明”颇为得意。三镶如意作为清代中后期的典范型制,是很能凸显宫廷追求古雅、精致、新奇的审美趣味的。 撰稿人:刘岳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80)

紫檀柄金瓦嵌宝石如意,清中期,长51cm,首宽13cm。

如意柄身为紫檀木制,柄首云头式,通体浅浮雕“卐”字不断头为地纹,局部有点翠痕迹,并有规律地布排错金团蝠、团寿纹。如意首、中、尾三部分镶椭圆随形金托,錾一周缠枝花纹,中嵌大块碧玺,旁嵌珍珠、宝石,计首部嵌珠6、蓝宝石2、红宝石4;中部嵌珠6、蓝宝石2、红宝石4;尾部嵌珠5、蓝宝石2、红宝石3,均为相间排列成环式。如意尾部配黄色丝穗。

此器器形匀称,材质珍罕,加之雕嵌皆工,装饰特别华丽,是清代宫廷遗留的大量如意制品中的代表作。 撰稿人:刘岳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81)

双童托紫檀多宝格表,清宫做钟处,清乾隆,高66cm,宽60cm,厚30cm。 底座上紫檀木板上升起一簇云朵,云朵上置漆画玻璃门紫檀柜,两个身为珐琅质,头是牙质的童子,双手托着柜子。打开柜门,其内是摆放珍玩的多宝格。二针钟表在柜顶,机芯内刻有 “Geo.Beefield London”铭文。此钟柜体是清宫造办处作品,而表是伦敦所造,是一件中西合璧的钟表。

与此件式样相同的钟表故宫博物院还有三四件,从其他几件可以判断这件钟表是有缺损的,它应有一个紫檀木长方形委角须弥座,座高10cm左右,束腰处及围栏上镶嵌珐琅。撰稿人:关雪玲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82)

紫檀嵌螺钿插屏钟,苏州,清光绪,高49cm,宽33cm,厚25cm。清宫旧藏。钟为紫檀嵌螺钿杂宝纹外壳,钟面板铜镀金錾万字地,四角及上端中央为蝙蝠纹、寿字,寓意“万福万寿”。面板中央为二针时钟钟盘。钟内设走时、打时两套机芯。 撰稿人:关雪玲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83)

紫檀北极恒星图时辰节气钟,苏州,清光绪,高60cm,宽32cm,厚23cm。 紫檀木钟鼓形,置于木座架上。黑色钟盘上描金北极恒星图,有三垣、二十八宿诸星座。边缘写黄道十二宫名。图外一道铜圈,镌刻二十四节气名,每一节气划分15格,一格代表一天。节气圈外再一铜圈镌刻十二时辰。

钟有长短两针,长针每走一圈为一小时,短针每走一圈为一天二十四小时。钟盘外缘有齿,和走时系统的齿轮相咬合转动,显示天球星座的移动变化。

此钟有走时、报时两套系统,上一次弦可走一周七天。结合天文星座与节气制钟是苏州钟的特点。 撰稿人:关雪玲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84)

紫檀木楼阁式大更钟,清宫造办处,清乾隆,高330cm,底座145×96cm。

钟一层楼阁正面是二针时钟盘,其上五处上弦孔自左至右依次为打更、打时、走时、打刻、发更。它们以羊肠弦悬的铅砣为动力源,上弦后铅砣下坠产生动力,带动齿轮传送系统。二三层楼阁所扣三个铜钟,自上而下为打更、打时、打刻用。钟旁各有一铁锤,连接在机芯传动系统上。 撰稿人:关雪玲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85)

紫檀木拍板,清,长26cm,宽6cm。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86)

紫檀柄青玉竹林七贤三镶如意,清。

该“如意”是慈禧六十岁诞辰贡品,上题“亲王衔多罗惠郡王奴才奕祥之福晋跪进”。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87)

紫檀雕山水八屉兰亭八柱插屏,清,高83cm,宽62.5cm,厚40.5cm。

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风和日丽,借修禊之礼(古人每年于三月初三日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戏,称为“修禊”),文人名士会聚于兰渚山下,曲殇流杯,叙诗荟美,王羲之挥毫写下《兰亭序》,记下了这次盛况,传为千古绝唱,《兰亭序》遂成旷世绝笔。先后为梁、陈、隋、唐等朝皇室收藏。唐太宗卒后,《兰亭序》原件随葬,后人再无缘窥得兰亭原件真颜,只有唐太宗时著名书法家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冯承素等人的摹拓及以后各朝历代部分书法名家《兰亭序》摹本流传有绪。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乾隆帝将内府所藏《兰亭序》七篇摹本真迹,即唐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冯承素四人钩摹的《兰亭序》墨迹、柳公权《兰亭诗》及“戏鸿堂帖刻柳公权《兰亭诗》”阙失部分、明董其昌仿柳公权《兰亭诗》、清于敏中《戏鸿堂帖》,乾隆皇帝本人亦即挥毫临摹董其昌仿柳公权《兰亭诗》而成八个摹本,命工摹刻于八个石柱上,名曰《兰亭八柱帖》。乾隆帝下旨令造办处设计制作了一件贮藏《兰亭序》真迹摹本的紫檀木插屏。插屏面板刻会稽兰亭聚会场面,两侧边框刻乾隆御笔:“叙诗荟美由今昔,临写存真在晋唐”,取下抽拉式面板,里面便是存放兰亭摹本的八个屉匣,十分隐蔽,合上面板即是一件作装饰摆设的家具。此件收藏不仅表达了乾隆对文人雅集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清皇室鉴赏、传承王羲之《兰亭序》的历史,更记载了《兰亭序》原件及其摹本辗转于皇家的收藏史。撰稿人:王子林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88)

紫檀边座“爱乌罕四骏图”插屏,清代。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89)

紫檀柄青玉镂雕芦雁三镶如意,清代。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90)

紫檀木边镀金竹林鹤兔图挂屏,清代。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91)

紫檀嵌玉乾隆御临兰亭八柱帖诗册,清,长30cm,宽17.8cm,高4.4cm。

紫檀制,仿册页式,内开文字为玉制镶嵌。内容实为“兰亭八柱”之八,即“乾隆御临董其昌仿柳公权《兰亭诗》”。撰稿人:谢丽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92)

紫檀嵌螺钿羲之爱鹅图笔筒,清,高13.9cm,口径12.2cm。

笔筒圆体,外壁以螺钿为主,配合染牙、玳瑁、蜜蜡、黄杨木等镶嵌文士及老妪,当为综合羲之题扇、爱鹅等生平轶事而成。

故宫清中期紫檀(品鉴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清代紫檀国宝)(93)

紫檀雕聚宝盆纹圆盒,清乾隆,口径9.1cm,底径9.9cm,高5.1cm。

盒盖面微鼓,直壁,平底,圈足。盖面以回纹为地,雕饰聚宝盆、大吉葫芦及各式祥云;盒壁以回纹为上下边栏,装饰八宝纹(轮、螺、伞、盖、花、罐、鱼、肠)。器形规整,图案细腻。该件紫檀盒尽管没有款识,但造办处档案的记载可以用做参考。乾隆十九年三月传旨广木作,要求急速成做紫檀木小圆盒一件,用以盛装荷包。“其盒墙子做直的,雕回纹地八吉祥,盒盖要馒头鼓式,上雕聚宝盆、大吉葫芦、吉祥花纹”。

对照实物,馒头式盖面及各种花纹式样皆与文献记载相符。惟档案所述的回纹地子实为边栏,这种细微的出入,可能由乾隆年间对锦地的理解所致。

我们查阅《故宫物品点查报告》可以发现,这件紫檀盒在民国时期清室善后委员会清点时置于诚肃殿的木箱内,盒内配屉挖槽,嵌装玉环、玉人各一件(现在玉人已经佚失)。如果档案记载能够与此件圆盒相对应,则说明同一物品在不同时期的使用功能可能会有变化。撰稿人:杨勇

闻名。不如相识!免费订阅《艺周刊》官方公众号:artweekly(网址:www.001art.net),艺术无微不至!主编hujiayi1399,邮箱:529972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