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长群里,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XX高校XX专业,多少分能被录取啊?我看到此类问题,一般会回复:请说排位、排位、排位。
原因很简单:高考是选拔性质、而非达标性质的考试,高考招生遵循“择优录取”的原则。分数的作用是用来排序,从而每个参加考试的学生都会有一个唯一的位次--我们称之为排位。录取时,排位越靠前的越被先录取--大白话讲就是:先到先得。
同时,分数每年都会因试题难度不同等因素影响发生变化,所以参考历史分数意义不大。举个最极端的例子说明问题:假设A年试题难度极高、最高分为600分,B年试题难度极低、最高分为700分,这样A年的600分排第一、B年的700分也排第一,“第一”而非“分数”会决定两者具有相同的被最先录取的作用。
如何确定排位?对于同一年分数和排位具有固定的对应关系。高考放榜查分会看到两个数据:分数,排位。同时,考试院会发布《高考分数段统计表》,俗称“一分一段表”。
一分一段表会按历史类、物理类、艺体类分别给出。以物理类举例内容如下表。
- “分数段”列就是高考分数,
- “分数段人数”列是同分的有多少人,
- “累计人数”列是这个分数的最低排位!
如何根据分数确定排位呢?参见下表:695分一共有24人,695分的最低排位是24位,也就是说,这24人分别排名1~24;694分有5人,最低排位是29名,694分的这5个人分别排名25~29。
而每个学生查分结果中,排位一定是一个固定值、而非一个范围。这涉及到总分相同如何进一步区分的规则,比如广东省考试院制定的规则是按如下顺序依次比较:
去掉加分的总分->语文 数学合计分->语文、数学单科较高分->外语分->物理类的物理分、历史类的历史分、艺体类的术考分->两门再选科目单科较高分->两门再选科目单次高分
若按上述比到最后还区分不出来,则排位取相同值--这个情况的比例极小极小。
排位在高考录取中的作用?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讲讲高考录取的基本流程。
一、背景知识
可先读一下这个故事:《读完这个故事,你就能明白高考招生录取是怎么回事了》做初步了解。本文我们在高考“语境”重新阐述一遍基本流程,本专栏后续文章也会进一步补充细节。
高考招生录取流程的参与主体有三个:学生、考试院、高校。
一个学生是否能被某个【高校】的某个专业录取,首先取决于【高校】是否还有招生名额、其次进一步取决于该【高校】的某个专业是否还有名额。这两者分别由考试院、高校负责。换句话讲:考试院只关心到【高校】粒度,而高校则关心到“专业”粒度。
另外,目前新增了3 1 2、3 3两种招生模式。3 1 2又区分为:院校专业组(广东省采用)、专业两种模式(如河北省采用)。对于“院校专业组”模式,将上段文字中的【高校】替换为【院校专业组】即可。也就是说,可以将“院校专业组”理解为虚拟“高校”。
而对于3 3、3 1 2的专业模式,修正一下是这样的:到这里,可以看出一个学生是否能被某个高校的某个专业录取,取决于某个高校的某个专业是否还有名额。这由考试院责。
本文下述内容覆盖传统高校模式、3 1 2院校专业组模式。另外两种模式请自行脑补,很容易做到。
二、学生要做的事
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填报志愿,每条志愿明确想报考哪一个高校的哪几个专业。志愿可以有多条。志愿的前后顺序是有意义的:第一条志愿代表最想报考的高校、第二条志愿次之...依次类推;
每条志愿内的专业排序也是有意义的:第一个专业代表最想报考的专业、第二个次之...依次类推。此外还有一个重要选项: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填服从则表示假设无法被所填报的所有专业录取时,是否允许高校指定一个其他的专业录取。
高考招生按批次进行,每个批次考试院、高校均进行一遍如下的流程。有关批次可参考前文《高校招生的批次,是什么意思?》
三、考试院要做的事
考试院按学生的排位从前往后将学生排队,依次处理每个学生的志愿。也就是说,排在最前面的会被首先处理。第一个学生被处理时,所有的【高校/院校专业组】都没招到人,所以他的第一条志愿一定是能够被满足的,考试院将其派送给第一志愿的高校,供其做专业的安排,这样该【高校/院校专业组】的招生名额减少了1个;
存在两种排队的方法,分别叫做平行志愿、顺序志愿。一方面绝大多数省份(广东省也是)采用平行志愿,另外一方面这个内容比较繁杂、需要另起一篇文章论述,所以这里按平行志愿讲解基本流程。
后续的学生是否能被录取,取决于他所填报的【高校/院校专业组】是否还有招生名额。所以,基本流程为:考试院先看他的第一条志愿所填报的【高校/院校专业组】是否还有名额,若有则派送过去;若无,则看第二条志愿同样处理...最终无非两种结果:派送给了某个高校;不被本批次录取,可继续参加本批次的征集录取、或下批次的招生。
四、高校要做的事
接下来高校处理专业。同样的套路:将派送过来的学生按排位从前往后排队,依次处理每个学生的志愿。只不过,它要处理的是一条志愿里的多个专业。同样,第一个学生被处理时,【高校/院校专业组】都没招到人,所以他填的第一个专业一定是能够被满足的,毫无疑问被第一专业录取,该专业的招生名额减少了1个。
存在多种排队的方法,比如:分数清、专业清、专业级差。一方面绝大多数高校均采用分数清,另外一方面这个内容比较繁杂、需要另起一篇文章论述,所以这里按分数清讲解基本流程。
后续的学生是否能被录取,取决于他所填报的专业是否还有招生名额。所以基本流程为:高校先看他的第一个专业是否还有名额,若有则被录取;若无,则看第二个专业同样处理...依次类推。最终无非两种结果:被某个专业录取;未被所填报的所有专业录取。后一种情况出现时,再看这条志愿中“是否服从专业调剂”的选择,假设选择“是”则从还有名额的专业里选择一个予以录取,否则退回考试院,可继续参加本本批次的征集录取、或下批次的招生。
补充一点:征集录取的机会是极为渺茫的。所以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极大概率是只能参加下个批次的录取了!假设此事发生在本科提前批次,则问题不大、还有占据主体的本科普通批次的大把机会;但若发生在本科普通批次,则只能参加后续专科提前批、专业普通批次的招生!
五、结论
通过上文,“排位在高考录取中的作用”这一问题的答案不言自明。如同抢购商品,排在前面的机会大把、排在最后的估计只有残渣剩羹、甚至一无所获了。
另外一点,最终的录取结果还取决于各高校的招生人数。继续举个极端的例子:假设A年各高校共招生40万、B年各高校共招生30万,那么同样排30万零1名的在A年被录取、而在B年就不会被录取。而现实情况是,连续几年(比如近3年)招生人数变化不会很大。
还需要看到的是:高考录取结果是参与者博弈的结果。大家对高校对专业具有趋势性的价值认同一致。比如,都认为清华、北大最好;985好于211、公办好于民办;计算机专业最好、电子信息类次之....等等。这就等同于每个高校每个专业有一个“价格”一样,这个价格是用“多少排位”来标定。
综合上述三点,我们能得到这样的结论:不同年份的排位大概率会是相同的录取结果!这,就是为什么要使用排位来参考历史数据的原因!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通过观察近3年的录取排位变化情况、同时结合该专业招生人数的变化,往往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出自己的排位是否能被录取,从而能够合理地填报志愿。(注意“较为”、“预测”两词,进一步阐述参见下文)
关于排位几个常见的困惑解答Q1:为什么每年公布分数线而非排位线?
A:原因是:对于同一年,分数和排位具有固定的对应关系,而“分数”更容易被大众理解。在《高校招生的批次,是什么意思?》一文中,解释过“分数线”是什么,对此困惑的可点击链接进行阅读。
Q2:如何准确计算出某个专业今年的录取排位?
A:没办法准确计算,只能估算--参考近3年历史数据及人数,具体参见上文。同时采用专业组合的方式来提高被录取的概率、降低被调剂到完全无兴趣专业的概率。
Q3:说是要转换排位,是啥意思?
A:无视它。这个问题和Q2关系密切,要说透理由,需要大致3000字。我简单总结下结论,进一步可以讨论区留言:
转换排位目的还是想准确“计算”各高校或专业的录取排位。录取排位的变化与参加高考的人数没啥大关系、但和招生计划人数关系密切。
要准确转换的前提之一是:大家对每个高校每个专业的价值认同是完全一致的,但这一点不成立,或者说仅对头部的一些高校的头部专业认同基本一致--比如,就认为清华的计算机专业是最高的。而对于其他高校,去看看网上对某一个高校的粉与黑的激烈程度吧!所以只能达到趋势性的价值认同一致。
所以,某个专业的录取排位一定是基于趋势性价值认同、然后由当年学生填报的博弈最终形成的。
要准确转换的前提之二是:每个学校的每个专业的录取计划,都保持不变---注意是每个!
最后,假设咱们就从统计学的角度、看大不看细(问题专业填报就要看细啊...),就做转换。按照网上流行的公式,是用前一年的招生人数、和今年的招生人数进行转换嘛。我给大家一个数据,广东省2018~2020年理科招生人数的变化:19年较之18年是0.5%、20年较之18年是1.16%!去转换吧,转换出来最终结果的变化就是这么个幅度。参照本文第8点关于排位差的分布,还觉得有意义吗?
Q4:位次法、分差法该用哪个?
A:其实都一回事。这个问题又和Q2、Q3密切相关。我还是直接说结论:因为每个高校和专业排位的不可计算性,我们只能估算。同时结合对高校和专业的趋势性价值认同,无非就是从前往后估算、还是从后往前估算的区别。
换句话讲,假设大家对某个高校及专业的趋势性价值认同很低,那这个学校肯定排名很靠后。这样,假设前面的高校招生计划有些微的变化,不断累积到它这里可能误差就会比较大;而分数线,实际上是当年招生人数乘以一个110~120%所获得的排位值,那么我们从后估,相对误差就会小点。就这么个道理。
这位看官可能问了,说:一个用排位啊、一个用分啊?我还是说一个结论:分每年都会变化、排位才是有意义的,分只是用来排位的。但是,分差和排位差强相关!背后的原因懂数学的人就知道,其他人可以无视。
但为了说明这个结果,我们可以把近3年(2019~2021年)的最高分分数做标准化处理:将每年的最高分作为1、次高作为2....,然后统计这个归一化后的分数与分数段人数的关系---注意,这个分数段实际上就是上文所说的排位差。得到下表,可看到每年分数都是各不系统的。
由上表,获得分差-排位差的散点图,如下:
能够很清晰地看到分差和排位差的强相关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