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于建嵘教授开设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引起全国网友、公安部门和媒体的广泛关注,随即掀起的“全民打拐”行动也是战果惊人,单新浪微博发起的“随手拍”活动两周就收到1700多张乞讨儿童的照片,让一部分家庭实现了大团圆。而想将这种行动继续接力下去的一名上海女乘客,却遭受到了1名行乞女子的踢打、威胁和谩骂,而她疑为是被拐儿童的行乞男童也在旁边大喊“打死她”,让女乘客是心寒不已。

失踪男童被人贩子送还(男童地铁行乞女子拍照打拐反遭毒打)(1)

目前,该案上海轨交公安已经介入调查,被打女子做了笔录,而打人的女子警方也已确定其身份,正对其进行追查,据悉,打人女子其实是一名“惯犯”,曾多次在地铁车厢内行乞而遭到警方处理。

职业乞丐成新职业 薪水超过白领

其实,因乞讨而引发的治安问题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占道行乞、野蛮行乞、欺骗式行乞众人也是司空见惯,而依靠行乞获得的可观收入,加上其极低的投入成本,甚至催生了一门职业叫“职业行乞”。前不久,媒体就报道过这样一则新闻,安徽四个处于壮年期的男子,打飞机到重庆行乞,以没钱买票为由骗取周围市民钱财。警方接到报警后将其带回警局,发现四人不仅衣着光鲜,手表、戒指一应俱全,其中3个人使用的还是苹果手机,甚至有一台是苹果iphone plus。四人随后也承认,他们平时在家务农,农闲时便组团出门行乞。此外,北京乞丐行乞后,拿iphone 6拍照;热心小伙跟踪乞丐,发现其是假乞丐,乞讨的时候伪装成残疾人,一旦卸下伪装,跑的比年轻小伙还快。这一则则卸下职业行乞真面具的报道,让曾经救助过乞丐的人,都觉得自己的善良、同情心是被利用了,而硬起心肠的后果可能就是真正那些真正需要救助的人,比如未成年人、精神病人、危重病人在需要关心关怀的时候却得不到帮助。

失踪男童被人贩子送还(男童地铁行乞女子拍照打拐反遭毒打)(2)

职业乞丐的收入确实不菲,这是很多正常人愿意放下尊严和脸面而选择接受他人异样眼光及弱势地位的真正原因,成都市救助站一名副站长就直言“职业行乞者真正的目的就是敛财”,“他们通过可怜扮相博取同情,往往能够外出磕头乞讨,回家盖楼盖房。”

施还是不施 是个问题

媒体曾经针对“要不要施舍乞丐”做过调查,大多数的市民表示看到“带孩子乞讨的”、“站在路边乞讨的”、“站在十字交通路口乞讨的”、“扮相可怜的”还是会施以援手,首先,钱不多,也就一块两块,其次,明知他们可能是职业乞讨,但是冲着孩子的面也要给几块;而对于那些挡在车前面、或者路中央乞讨的,为了破财消灾,少不了也要给一点。

交警部门、救助站等给出的意见也很无奈,只是提醒市民不要轻易相信乞讨者,如果要施舍也不要给太多,担心的就是市民善心被利用,让行乞者看到有利可图,想出更多办法来刺激市民的同情心。此前,就有媒体报道,东莞一些犯罪集团、黑社会为了让乞讨者看起来更加“真实、可信”,会故意使老人、小孩致残,这些老人、小孩看起来越惨,他们赚的钱就越多,同时为了防止部分人反抗、报警,毒打、喂吃安眠药、使其致残(如让其变哑)是无所不用其极。而为了获得更多的职业乞丐,和拐卖儿童组织联系,甚至到一些贫困村以提供工作的名义骗取当地的家长的信任,从而以极低的成本骗走他们的小孩,也是公安、媒体将行乞和打拐联系起来的重要原因。

失踪男童被人贩子送还(男童地铁行乞女子拍照打拐反遭毒打)(3)

总之,经过这么多年媒体的宣传,人们已经认识到有“职业行乞”这个群体的存在,但其却是多次“死灰复燃”,说到底,还是利益在起作用。这里我们也不做什么呼吁,只是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如果要做善心,表达心意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多给。如果想要帮助其中的儿童,首先请观察清楚他是不是职业行乞儿童,并最好求助警方,千万不要自己贸然行动。否则,遭遇到上海女乘客这样的事情,就真是让人寒了心了。

欢迎关注前瞻网qianzhanw(长按复制),超多有趣资讯、有奖活动等着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