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新知识#先秦时期,诸国的统治者自称或是“孤家”或是“寡人”,直到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建立秦朝,登基为皇帝,才开始自称为“朕”。从此,“朕”这个字,就成为中华大地两千多年来所有封建皇帝的御用符号。

那么秦王政为何在万千文字当中偏偏要选用“朕”这个字呢?

它到底是什么含义,在中华文明中究竟代表了什么意义呢?

为什么后来与秦始皇毫不相干的历朝历代所有皇帝都要继续沿用这个称谓呢?

秦始皇为什么要把自己称为皇帝(秦始皇发明的帝称)(1)

“朕”之音义:

秦王原名政,嬴姓,赵氏。

但在他称帝之后,便只能称其名,而不能沿用祖先的姓和氏了。

为什么呢?

因为皇帝是天子,是天下共主。

天是没有属性,不能划分的,苍天属于全天下所有的人,只有天下才属于天子。

苍天没有属性,便也没有了限定,作为天之子,又怎可冠以姓和氏?

所以“朕”音通“政”,便成了秦始皇的自称。

“朕”之字义:

把“朕”字拆开,

就是“月”和“关”。

本身蕴含之义乃是:月之闭合。

它的潜生之义就是:日之初升。

“朕”字终极释义便是:夜月闭关,旭日东升。

所以皇帝也就是——天之子,太阳神。

秦始皇为什么要把自己称为皇帝(秦始皇发明的帝称)(2)

这也解释了为何这颗星球几乎所有的上古文明都崇拜太阳神,而唯有中华文明却没有专职的太阳神灵。因为皇帝本身就是至刚至强的太阳神化身。苍天生日月,崇拜天之子就是崇拜太阳神,所谓日月所照,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的早朝时间为卯时(早五时至七时),也正是太阳初升之时刻。

远古传说中,神龙是除了神、魔、仙之外,可以穿梭于天界和人界的最高物种,它能够沟通苍天和大地,释放风、雨、雷、电等自然天象。于是“龙”便成了天子在人间的真身,所以皇帝又被称为“真龙天子”

天子既然是太阳神,那么日出东方,东海之滨,泰山之上,便是这片大陆离旭日的最近之处,于是东岳泰山就成了太阳神在人间的祭坛,也是历代帝王的封禅之处。

泰山,其阳则鲁,其阴则齐。山之东北址,旧有明堂,为成周时朝会诸侯之处。秦汉以下言封禅者,必于泰山。----------《史记·货殖传》

秦始皇为什么要把自己称为皇帝(秦始皇发明的帝称)(3)

泰山,远古始称火山、太山,由于同音同义的演变,“太”变成了“泰”、原本“太山”也就变通成了“泰山”。

阳光普照大地,孕育万物生长,东岳泰山成了“吉祥之山”,五岳之首,古时有称“泰山安,四海皆安”。

“君权天授”,为答谢天帝的“授命”之恩,历代君主必到泰山(本神之山)进行祭祀。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27次,泰山的神圣地位无可替代。

秦始皇为什么要把自己称为皇帝(秦始皇发明的帝称)(4)

登基称”朕”和泰山“封禅”这两步已成为封建帝王上位昭告天下的必经程序。

只有在一位皇帝时期发生过少许变化,那就是唐高宗李治的媳妇,大周皇帝武则天,中国古代唯一的女性帝王。

她是皇帝,是真龙天子,但她又是女性,还可以代表至阴至柔的“月之神”,所以她参照祖龙赵政设置的框架又发明了一个新字,“曌”,日月当空,读照(zhao),通“赵”。

武曌之后,“朕”又回归传统,一直延续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才宣告结束。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初并天下议帝号令》

强大的秦王朝传至秦二世就宣告寿终正寝,但是就从“朕”这个字来说,秦始皇的美好愿望并没有随秦朝的覆灭而灰飞烟灭。反而,两千年来历朝历代所有的封建帝王都完美地继承了始皇帝的衣钵,因为自称为“朕”的神权思维和“中央集权”的治政理念就是“皇帝”的真正意义。

风雨飘摇,日月轮回,随着封建时代的结束,皇帝这个称谓也被时代的车轮所狠狠抛弃,中间虽然发生了一个“洪宪”小插曲,但诚如昙花,时一现耳。人民民主的大时代,才是历史的潮流。

只是,不知道袁世凯这位只做了俩月的立宪皇帝,有没有也自称为“朕”呢?

秦始皇为什么要把自己称为皇帝(秦始皇发明的帝称)(5)

想来,应该不会吧!

参考:史记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