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强度不足常见的原因有哪些(造成混凝土强度偏低的四大原因及解决办法)(1)

一、混凝土生产强度控制不足

出现强度不足现象以后,混凝土生产首先要查找原因,是偶尔现象还是某个阶段强度均偏低。

1、把混凝土富裕强度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

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保留适度的富裕强度,应考虑到施工工人不合理施工对混凝土强度产生的影响,例如,如果前期养护较差的话混凝土强度将比标养强度低10%~20%。

2、密切关注原材料质量波动

在进行配合比试验时的原材料是确定的,不发生变化。但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原材料时时发生变化,砂含水量、含泥量、细度模数以及砂的来源地发生变化都会对混凝土强度产生影响;矿物掺合料需水量(流动度)、活性波动;水泥的强度的波动,在水胶比不变的情况下,水泥强度高混凝土强度也高,水泥强度偏低混凝土强度也随之降低;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波动直接影响外加剂的减水效果。

3、注意生产过程控制

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混凝土状态情况,当发生变化时,及时查找原因,必要时要停止生产。

4、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混凝土企业技术人员应结合工程部位、强度等级、气候环境等因素对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告知混凝土适宜施工的时间、初、终凝时间、浇筑操作等,并及时沟通,反馈信息,以便于调整方案。

二、工地随意加水

工地随意加水现象十分普遍,很多施工工人为了降低劳动强度,利用加水随意加大坍落度,只图一时之快,根本不顾混凝土后期的强度和耐久性。一旦强度不足便说混凝土生产提供的混凝土强度不够不合格,实践经验表明,每方混凝土加水5kg,混凝土强度将降低5%左右。此外,加水会造成混凝土表面水胶比增大会产生酥松剥皮、起粉现象,混凝土表面硬度不足,回弹强度偏低。

三、养护不足

混凝土结构养护不足几乎成了一个普遍现象:剪力墙和结构柱1~2d拆模,拆模后很少有工地养护,有些工地养护也是象征性洒水。现在高层越来越多,超过十层,水压越难达到,洒水养护更加困难;楼板浇筑后,覆盖薄膜可以预防混凝土裂缝,很多工地在混凝土终凝后进行施工放线前将薄膜揭去。

由于混凝土结构养护不足,水化不能有效进行,混凝土强度明显降低,有时降低幅度会达到20%左右。另外,混凝土表面不密实,碳化速度快,碳化深度大,有的工程在结构回弹时,C30混凝土龄期三个月的碳化深度达到4㎜左右。

四、强度检测不准确

1、“回弹法”存在的不足

当前采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C20~C40混凝土的强度推定值较混凝土标养强度偏低10%左右;C50及以上混凝土的推定强度偏低20%左右。另外,回弹仪的率定对回弹值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使用率定值在80~82的回弹仪要比率定值在78~80的回弹仪所检测的强度推定值高出3MPa以上,使用高率定值的回弹仪更接近钻芯所检测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值。

2、芯样制作不规范

有的检测单位在芯样的制作过程中不按照规范要求制作,导致芯样不符合要求,抗压强度比实际强度降低20%~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