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甫文

中文语言中的歇后语是民间俗语五大类的重要一类。徐州人常说的歇后语是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也就是歇后语的定义。

99句真实歇后语(徐州人常说的歇后语)(1)

徐州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诙谐幽默,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历史上的徐州与下邳都是两汉文化底蕴深厚、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固然,广大民众创造并使用的歇后语极为丰富多彩。如大家常说的谐音歇后语:从小喝了磨刀水——内秀(锈),公鸡头上一块肉——大小是个官(冠),土地老爷不洗脸——怕湿(失)面子,手握胡子过河——谦(牵)虚过度(渡),二月二的粮囤——事在人(围)为等等。这类谐音歇后语的后半部分都是利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义解释前半句真意的。比如大家在谈论某项工作或总结一个人能力时,而是不说“事在人为”,却说“二月二的粮囤”。因为徐州百姓每年都有“圈粮囤”的习俗,即在农历二月初二一大早,家家要用草木灰在院子与门前画圆圈,称之圈粮囤。圈得越多越大越好,预示今年风调雨顺,家家粮仓满囤。后来,以此比喻“事在人为”,意为做事结局都是由人而造成的。

99句真实歇后语(徐州人常说的歇后语)(2)

喻意歇后语在徐州地区使用更为广泛,数量非常之多。如单以老鼠这个小动物总结的歇后语,徐州人一口气能说出十多条。诸如老鼠搬家——穷折腾,老鼠钻到风箱里——两头受气,老鼠钻到书柜里——咬文嚼字,老鼠抱猫——贪色不要命,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边,老鼠下崽——没一个好东西等等。

99句真实歇后语(徐州人常说的歇后语)(3)

徐州人以生活食品比喻一个人德性的歇后语,是徐州人表述简练、极有风趣的语言风格。如:个半煎饼----六叶子。煎饼,是徐州东部人家庭生活最为中意的主食。其制作是将杂粮加水用石磨碾成水糊状,在烧热的铁鏊子上烙制而成,纯系一种手工制作的绿色食品。蒲松龄在《煎饼赋》中就写到:“圆如望月,大如铜钲,薄似剡溪之纸,色似黄鹤之翎……味松酥而爽口,香四散而远飘……”新烙制的煎饼为了便于存放,要将一个圆形大煎饼折叠成四叶,一个半煎饼也就是六叶了。农人制作此食物又联想到大家畜驴有六片肺叶,常把办事鲁莽、不经大脑考虑的人称为六叶子驴。所以,常将此语作为朋友之间互开玩笑之用,但只说前半句“你是个半煎饼”。若是长辈批评晚辈多是直说下半句“六叶子”。对有痞子、流氓、无懒素质之人,还被直说成“六叶子种”“六叶子熊”,纯属骂人之语。

99句真实歇后语(徐州人常说的歇后语)(4)

有一句反映抗日时期的歇后语,至今仍被徐州人时常传讲,即“来郝鹏举,去郝鹏举——多此一举”。这句歇后语,让人们既能了解徐州曾为淮海省政府的建制沿革,又能增强仇恨日本侵略者、热爱祖国的情结。在日伪时期的1944年2月1日,伪“淮海省”政府正式成立,省会驻徐州,任命郝鹏举为省长。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投降,伪“淮海省”随之走到了尽头,仅存在一年半就消亡了。当时,徐州人便总结一句歇后语:“来郝鹏举,去郝鹏举——多此一举。抗战胜利后,失去伪省长职务的郝鹏举任伪第8方面军总司令。先是率部起义后又叛变,在进攻陇海解放区时兵败被俘,于押解途中逃跑被解放军击毙。为此,陈毅司令员当即提笔写下《示郝鹏举》一诗,训斥郝鹏举:“教尔作人不作人,教尔不苟竟狗苟。而今俯首尔就擒,仍自教尔分人狗。”随之,聪明智慧的徐州人民又在“多此一举”这句歇后语后附加一句:“新汉奸,旧汉奸——都是汉奸。”有的百姓还把此语书写成对联贴到自己的大门上,以表愤怒情绪,便于牢记历史。徐州曾为淮海省,不但载入历史史册,至今在铜山区利国村牛头山铁矿院内,还有一块由郝鹏举署名的“利国铁矿中国劳工殉职纪念碑”依然完好矗立,也是历史的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