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吕梁日报-吕梁新闻网□ 本报记者 惠爱宏,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寻访红色故事礼赞家乡巨变?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寻访红色故事礼赞家乡巨变(文明村的红色记忆)

寻访红色故事礼赞家乡巨变

来源:吕梁日报-吕梁新闻网

□ 本报记者 惠爱宏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走进岚县王狮乡史家庄村,刚下过一场雨,村里又多了一份明净,一份清爽。整齐的房屋,干净的街道、漂亮的墙画……一幅美丽乡村画卷跃入眼帘。

曾经,这里有一支英雄的队伍;

曾经,这里有英勇无畏的乡亲;

曾经,这里有无数个可歌可泣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给这个村庄留下了厚重的历史回忆……

解放后,史家庄人意气风发,坚守初心,紧跟党的步伐,听党话,跟党走,用几代人的执着与勤劳铸就了今天的文明和进步,一个风清气正的美丽村庄正稳步走在幸福的康庄大道……

忆,红色故事经久不衰

史家庄有着优良的革命历史,抗战时期,120师第358旅驻扎本村,开展卓有成效的革命工作,当地民众积极支援抗日,捐钱捐粮,为晋西北的抗日做出了很大贡献。

王元栋,一个精神矍铄的老人,今年79岁,曾经连任十年的老支书。说起史家庄的红色历史,老人侃侃而谈。

“晋西北军政民高级干部会议旧址就在我家院子里,那次会议后,那个院子就成了油坊。当时那个院子的主人是我的大伯,叫王槐珍。那会我大伯虽然是财主,但是他上过学,思想进步,一心抗日,他为革命军队提供住所粮食,为抗日出了不少力!”

据史料记载,晋西北军政民高级干部会议旧址位于岚县王狮乡史家庄村内。1940年1月2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电报指示:在山西要巩固晋西北地区,建立新政权,动员群众,扩大和整顿八路军、新军,解决财政问题;晋西北、晋西南两区党委合并为一个晋西区党委,林枫为书记,赵林为副书记,指挥晋西北、晋西南地方工作;另由贺龙、关向应等组织一个军政委员会,统一晋西北党政军的领导。根据电报指示精神,1月26日,中共中央军委总参谋长滕代远在八路军120师第385旅驻地史家庄村王槐珍宅院召开了晋西北军政民高级干部联席会议。出席会议的有贺龙、关向应、甘泗淇、雷任民、罗贵波、续范亭、牛荫冠、彭绍辉、赵林、刘俊秀、韩钩、侯俊岩。会议主要讨论晋西北行署的具体工作及各部队统一指挥协调作战问题。

回忆往事,王元栋老人情绪亢奋。

“那会我大伯是一个爱国人士,只要说抗日,他就支持,一担担的粮食往出捐,那会就是受了他的影响,我的父亲在部队走的时候也积极参了军,当他复原回来我已经读小学了。”

“听大人们讲,我父亲当兵时经过家门口也顾不上回家,只是从奶奶手里抱起我亲了两口,转身就走……”

“印象里第一次见父亲也就读小学了,父亲复原后便回家务农,成了当时的种地能人,因为种高粱种得好,还成了当地的劳模,政府还发了一枚劳模奖章,那会我很小,拿出去和孩子们炫耀的玩给弄丢了……”

说到这,老人一脸的惋惜,说如果留到这会该多好,那是他对父亲最珍贵的记忆和怀念。

听,苦难岁月记忆犹新

解放后,经过战争重创的史家庄村一片破败景象。

王元栋老人回忆往事,表情凝重。

“那会老百姓的日子可真是苦不堪言,吃了上顿没下顿,村里的榆树皮都被剥得光光的,家人们出去没有裤子穿,一条裤子轮流穿,谁出去谁穿。”

“村里到处是烂房破屋,一到下雨天气,可是遭罪了,外面下里面也下……”

“以前没电没水,照明就是用棉花捻成线用油点着,吃水也是一担一担往家挑。”

“以前种地基本靠人力,谁家有头牛那可是令人羡慕的不得了啊!”

然而,在那个艰苦的岁月,史家庄村人一直是勇敢无畏的,他们一直紧跟党的步伐,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他们积极种田,从全村人单干到成立互助组再到初级、高级一直到成立人民公社。史家庄村人凭借勤劳苦干,一直是县里学习的典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祖国的大江南北,史家庄村人也大刀阔斧,开始了大胆的改革。实行生产到户,家家户户有了自己的农田,自主种田。农民们可以放手去种,老百姓逐渐填饱肚子后可以买卖,有的还搞起了个体经营,村里也变得热闹起来,人们的脸上个个洋溢着幸福的笑脸,对未来的生活也有了更大的盼头。

王元栋老人感慨道:史家庄村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全靠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史家庄的今天。

“史家庄村自古以来就是文明村,为啥文明,就是因为史家庄村一直以党的政策为中心,紧跟党走,永远错不了!”

逐渐崛起的史家庄村人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村子的面貌也在悄然改变,整治村庄环境,改善人居环境,完善村级设施等,历届史家庄的决策者们一直在努力……

看,幸福生活日新月异

2015年,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吹响,史家庄村在新领头人的带领下,大搞种植养殖,在党的各种惠民政策的扶持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年,脱贫攻坚战役胜利告捷,史家庄村人从此告别贫困,走上致富的道路。

“我们的支书是个能人,自从他上任后,为村里做了好多实事,村里的人都十分信任他。”村里的会计王伏龙说。

王常青从村主任到如今的村支书,上任之初,克服重重困难,带领班子成员齐心协力谋发展,为村民带来一个又一个福利……

2015年,投资27万元建成了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为村内75岁以上33名老人免费提供午餐、休闲、娱乐的平台,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照料中心成了全村老人的“暖心屋”,更是在外打拼无暇照料老人的本村青年的坚强后盾。

2016年,村集体与山西新大象集团合作上马万头生猪养殖项目,惠及贫困户105户,并培养了2名技术人才,实现稳定脱贫。

铺设下水管道,硬化了村内街巷,修建两座便民桥,解决了村内道路泥泞、污水遍地的问题,改善了村民生活条件。

进行危房了改造,保障人人有房住,人人住得安全。为7名没有能力修缮房屋的贫困户建立房屋供他们居住。

60岁的五保户刘旺林就是其中一户,他的母亲激动地说:“以前住的房子烂,现在住上了好房子,真是享福了!”

党的政策惠及千万百姓。

当谈及下一步的打算,王常青满怀信心。

“下一步,新上马饲料加工厂和有机肥厂建设项目,发展绿色有机蔬菜种植产业,25个蔬菜大棚正在建设中,我想着把传统农业做大做好,打造史家庄村有机产业名片,以产业兴旺引领乡村振兴。”

未来可期,史家庄的明天会更美!

本文来自【吕梁日报-吕梁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