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平声和仄声(痴情老人告诉你如何分辨四声平仄与入声)(1)

【此文系同名视频的原始讲稿】

本来讲完了如何分辨四声和平仄,就可以结束了。但是我想顺便告诉大家的是,其实平上去入四声还可以分阴阳,即阴平、阳平和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这样就不止四声了,而是八声了。

让我们来看看几个例子。

阴: 东董冻督 低底帝滴 班板扮八

阳: 同桶洞独 提弟地敌 排摆败拔

浙 伯 德

泽 白 特

上面几组是阴平、阴上、阴去、阴入,下面几组是阳平、阳上、阳去、阳入。

只不过我们现在写诗填词只需要分平仄,不需要分阴阳,所以我们能分辨四声就可以分辨平仄了,而无需去细究这个字应该是阴还是阳。

而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只有平声是分阴阳的,就是第一声第二声,上去不分阴阳,就是第三声第四声。所以普通话只有四声,而我们绝大部分的南方方言基本上保留了古代汉语的八声。

所以我们用我们的南方方言来朗读古典诗词,尤其是用广东话,也就是粤语来朗读古典诗词,特别是朗读押入声韵的古典诗词,那真可以说是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绝对比用普通话朗读优美多了。为什么?因为八个声调比四个声调在音韵上的表现要丰富多了。

还有一个我也想顺便讲一下,就是在古代汉语里一些读上声的字在现代汉语里已经转成读去声了。譬如下面这些字:

今去古上:稻 动 丈 受 近 弟 肚 被 市 淡 部

今去古去:盗 洞 仗 寿 劲 地 度 备 视 弹 步

今去古上:坐 授 甚 肾 尽 杜

这些字在现代汉语里都是读去声的,但是在古代汉语里却都是读上声的。

譬如稻子的稻,在普通话里是读去声的,在杭州话里也是读去声的,按照读音规律,在青田话里也应该读成去声,但是在青田话里偏偏发成上声。还有山洞的洞和劳动的动,是同音字,在普通话和杭州话里都是发去声的,而在青田话里,山洞的洞仍然和普通话与杭州话一样,发去声,劳动的动却是发成上声的。其他如忍受的受、肾脏的肾、一丈的丈、远近的近、尽管的尽,兄弟的弟,明明应该是发去声的,在青田话里却都发成了上声。

【具体分析请见同名视频《痴情老人告诉你如何分辨四声平仄与入声》(下)】

这说明我们的青田话保留了古代汉语的读音。那些在普通话里读成去声而在青田话里读成上声的字,在古代汉语里就是读上声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告诉大家如何分辨四声时,除了用杭州话来读这些字,还用青田话来读这些字的主要原因。前面提到的一个原因是在练习四声时可以启发大家举一反三,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青田话的发音更接近古代汉语的发音。

其实我们在写作旧体诗词时,无需知道我们现在读去声的字哪些在古代汉语中是读上声的。因为上声、去声都属于仄声,无需去分辨。古人在填词时,虽然在押韵时对于某些地方该用上声韵还是去声韵有所讲究,但也不是很严格,我们现在填词也不必去遵循,只要知道就好了。具体的例子我就不举了。

还需要特别提一下的是入声字。我们在前面讲如何分辨四声时已经讲到入声字了,之所以我想特别再专门讲一下入声字,是因为分辨入声字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个难点。

因为现代汉语中没有入声,古代汉语中的入声经过长期的演变,在现代汉语中已分别化入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化入上去两声的我们不必去追究,因为反正都是属于仄声。需要追究甚至深究的是化入阴平、阳平(即第一、第二)声中的入声字。你如果把这些字当成了平声字来用,你的格律就错了。

网上曾经流传过一份表格,列出了几乎所有的入声字,还结合汉语拼音,找出一些记忆入声字的规律。这份表格对于北方人来说应该是不错的,因为他们的方言中没有入声,他们先天不足,他们只能靠死记硬背。

但是我遇到过一些南方的朋友,尤其是我们的一些杭州老乡和青田老乡,他们也热衷于传抄这份表格,这就非常没有必要了,因为我们的南方方言保留了入声,平时一张口就入声不断,还需要去记忆吗?

现在让我们来对比几组字,体味一下什么是入声字。

shā 沙杀 yī 衣一 shí 时实 xī 西惜

shū 书淑 pū 铺扑 guō 锅郭 hé 和合

shé 蛇舌 gē 哥割 dī 低滴 bā 巴八

刚才看到的每一组字都是同音字,是同一个声调的,便于大家区分。我现在分别用普通话和杭州话、青田话读给大家听听。

大家回去后也分别用普通话和自己的方言去读。反复读反复仔细体会,一边读一边细细品味,对于什么是入声字,必定豁然开朗。

如今网上流行检测软件,许多写作旧体诗词的人都将自己写好的诗词用检测软件来检测一下格律对不对,一首七绝只有四七二十八个字,五绝只不过区区二十个字,也要去检测一下。假如我们能清楚分辨四声平仄了,还需要去检测什么呢?根本不需要了。

我们写作旧体诗词,在构思的时候,在我们脑里出现的或者从我们口中吐出来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应当立即知道它是平声还是仄声,符合不符合此处的格律;在我们笔下出现或者说在电脑里还是手机里打出来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它的平仄我们也都应该是清清楚楚的。

那么我们一首作品完成的同时,也就知道它符合不符合格律了。假如有不符合格律的,也应该知道是哪一个地方不符合,那是因为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这个地方是不对的,只不过一下子找不到合适的符合格律的字词,暂时先放着等待修改的。

所以说,一首诗词完成了,我们自己就已经能够清楚明白地知道符合不符合格律了,我们自己就是自己的检测软件。

因此,分清楚平仄是写作旧体诗词的基本功,掌握了这个基本功,就可以向检测软件说不。

今天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2018年6月25—30日

于杭州西湖痴情书屋

2020年1月10日修订

于美国新泽西州伯克利海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