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乾隆死后谁登位了(如懿传中乾隆走丹陛石登基)(1)

电视剧《如懿传》中,饰演乾隆皇帝的霍建华,走在大和殿前的丹陛石上,像攀岩一样,完成了新皇的登基仪式。

此举遭到很多观众的吐槽。也难怪,观众的历史素养正在提高。很容易看出这种登上太和殿的走法,是没有历史根据的。

其实仅根据直觉和常识,也可以很容易推断出,此类攀岩式走法的不可能。摔了新皇怎么办?国家大典出此事,举国丢脸不说,设置这种走法的礼部官员,是要被杀头的。

观察《如懿传》之视频,大臣们走在丹陛石两旁的台阶,而乾隆则独走在中间的丹陛石上。粗看,这种走法,似乎也挺符合礼制的。

如懿传乾隆死后谁登位了(如懿传中乾隆走丹陛石登基)(2)

皇帝独自占有中间通道,众臣在两旁簇拥着皇帝,这种帝中臣外的簇拥走法,真的可以在太和殿前的广场里,找到这种走法的依据。

在巍峨的大和殿前,有一个2万6万平米的大广场,广场的中间,有一条从什刹海,流经西苑的玉带河。将空旷的太和殿广场,分为两半。

这条又名内金水河的上面,架着五座汉白玉的石桥。四小一大,并列在内金水河之上,正中间的最宽、最长的石桥,就皇帝独走的御桥。两翼各有两座稍微窄狭一些的小桥,是供朝臣们经过的。

是不是与《如懿传》中,乾隆君臣走太和殿前的中间丹陛石和两旁的台阶,效果一样。

如懿传乾隆死后谁登位了(如懿传中乾隆走丹陛石登基)(3)

先看制片人黄澜怎么说吧。由于是视频拍摄,在有限宽度的镜头中,既要要体现九五至尊的尊严,又要体现众臣拱卫的行进效果(就是登基仪式的威严和美惑),黄澜说只能这么拍。

何况,乾隆帝走在凹凸不平高差达8米、倾斜向上的丹陛石上,是为了展现和象征,乾隆登基后的坎坷前路。

黄澜同时也承认,《如懿传》并非纪录片。言外之意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那么历史上清帝登基的真实场景,是怎样的呢?

如懿传乾隆死后谁登位了(如懿传中乾隆走丹陛石登基)(4)

在登基大礼之前,先由礼部官员祭告天地、太庙、社稷。交五鼓之时,将宝案、笔现案、表案等一应御物设置安放妥当。乐器司奏安置在殿外两侧,鹵簿、法驾摆设广场的两侧。一应俱全后,由内阁大学士率一干人臣,将御玺奉进殿内御座前的宝案之中。

新皇由北面内廷之寝宫出发,先至太后宫中,向太后行三拜九叩之礼。随即新皇乘舆,经乾清门向太和殿行进。

经保和殿外御道,先进中和殿,接受部分主持大典的官员以及大内侍卫的朝贺,等礼部尚书奏请新皇登基之时。方从中和殿行进至太和殿,坐在御座之上,接受列班百官三拜九叩之礼的朝贺。

接着由礼官将宝案内御玺奉出,盖在事先写好的即位诏书上,尔后再将诏书迎送到天安门城楼之上,用“金凤衔诏”和“云盘接诏”的颁诏仪式,完成了整套即位诏书的颁示仪式。

如懿传乾隆死后谁登位了(如懿传中乾隆走丹陛石登基)(5)

而后将即位诏书,向全国郡县府城颁发,以此宣告新皇登基,及诏告天下的隆重仪式过程的结束。

《日下旧闻考》有记,“凡国家大庆,覃恩,宣诏书于门楼上,由垛口正中,承以朵云,设金凤衔而下焉。”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新皇御极登基的路线,是由北面的内廷,经乾清门向外朝行进。出乾清门,经保和殿的御道,先至中和殿歇息受贺,再由大内侍卫和礼部官员簇拥新皇,由北面进入太和殿的御座。

不必像外官一样,从禁城外由南至北,向太和殿行进。新皇的路线,是由北向南进入太和殿,根本无需像《如懿传》所拍摄的那样,新皇从丹陛石攀登而上太和殿。而且这一路之上,新皇都是乘着與、或辇(中间有换乘)在行进。也没有徒步的情节,自然就无攀登之状况了。

如懿传乾隆死后谁登位了(如懿传中乾隆走丹陛石登基)(6)

如懿传乾隆死后谁登位了(如懿传中乾隆走丹陛石登基)(7)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穿越历史的迷雾,检视历史的足迹,仰望历史的辉煌,感怀历史的沧桑。“剑雄品评文史经济”与您同学同行,同喜同叹。您的关注,是我奋笔疾书的动力,您的阅读,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