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财务系统从入门到精通(财务人员学习SAP的路线图)(1)

有许多网友给我们留言,咨询财务人员学习SAP的事情,如何才能快速掌握SAP,有没有捷径什么的。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财务人员学习SAP的经验,希望能够为财务人员揭开SAP神秘的面纱,学习SAP少走弯路。

刚接触SAP的财会人基本上都有同样的感觉,SAP和用友/金蝶差别好大,凭证录入界面反人类,什么是记账码?凭证居然不能修改?产品成本是怎么算出来的?报表数据怎么查?头都大了,SAP太难用了!!!

于是到处找资料,却发现网上的资料很少,几乎找不到。免费的没有,那花钱买吧,买到的大都是关于SAP技术类资料,还送虚拟机,一看蒙了。。。幸运者找到了关于SAP财务的资料,却是长篇大论,云里来云里去的。。。

sap财务系统从入门到精通(财务人员学习SAP的路线图)(2)

其实,对于使用SAP的企业来说,新入职的财务人员一般都会安排培训,由Key user来培训End user,也就是常说的师傅带徒弟(如果没有,那是管理的问题)。并且,一般都会有操作手册(如果看不懂,那是手册的问题)。 不过这些只能引你入门,要深入理解SAP还得付出更多努力。

SAP毕竟是业财一体化的ERP软件,许多财务结果是由业务驱动的,而业务又有严格的流程控制。例如,物料的收发直接生成会计凭证,那记账科目是怎么确定的,是否正确,如何进行控制? 应付账款的录入需要关联到采购订单和入库凭证,通过发票校验将采购系统与应付系统集成在一起,在发票校验环节实现发票数量和价格的审核。这样一来,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需要深入到前端去熟悉业务,而不能将目光只放在FI模块。因此,要完全理解SAP的业财融合,得有一个过程,即便是老会计。。。

言归正传,那财务人员该如何学习SAP呢? 根据我们多年的经验总结,学习SAP财务实操分为三个阶段: 一学基础、二学业务、三学成本。

第一步,学习FI模块的基础知识和系统操作。首先,掌握会计科目、记账码、特别总账、反记账、未清项管理等基础知识;理解公司代码、成本中心、利润中心、业务范围的含义和区别。然后,能够在SAP中录入会计凭证、查询凭证,能够查询科目余额、科目明细、科目余额表,客户/供应商余额、客户/供应商明细、客户/供应商余额表等信息。再则,要理解统驭科目与客户、供应商的关系,理解特别总账的记账原理,理解SAP的清账原理及作用,理解部分清账和剩余清账的区别,能够进行清账操作(收款、付款、一般清账)。最后,还要熟练使用SAP的报表,能够对报表数据进行排序、筛选、汇总、分类小计等操作,从而获得所需数据。

以上为FI模块下总账、应收、应付管理的主要内容了,如果说有遗漏,还可以去了解一下资产管理的功能。资产管理模块相对独立,学习思路比较清晰,把握一条主线即可:购置、折旧、减值、转移、报废。

掌握到这个层次,就算入门SAP了,使用SAP完全没有问题,可以在企业胜任大部分的会计岗了。如果要深入理解SAP,则需要进一步学习业务知识。

第二步,学习SAP的业务流程。在传统的进销存管理模式下,财务人员根据业务人员提供的单据录入凭证;而在业财融合的ERP环境下,业务与财务密不可分,业务发生的同时就自动生成财务凭证。这样,虽然减少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但许多朋友反而不适应了,因为这需要财务人员熟悉业务系统。其实业财融合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就是不知道在SAP中该如何查询对应的业务信息。

SAP包含了10多个功能模块,最常用的就5大核心模块:FI(财务会计)、CO(成本控制)、MM(物料管理)、PP(生产计划)、SD(销售分销)。其中,MM、PP和SD为后勤业务模块,涵盖了企业的供、产、销整个实物流。因此,我们重点学习这三个模块的业务流程就可以了。

sap财务系统从入门到精通(财务人员学习SAP的路线图)(3)

采购管理(MM): 重点掌握采购到付款(Procure to Pay)的完整流程,分为四个大的环节,订单、收货、发票、付款。首先,以标准的库存物料采购为例,熟悉各个环节的单据,关联关系,与财务的关系。在采购订单历史中可以查看各个环节的单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把从采购到付款的整个流程操作一遍,加深理解。接下来,需要熟悉特殊采购业务,包含:委外加工、消耗性采购、采购退货、供应商寄售、关联交易等。要熟悉各流程的操作步骤,以及对应的会计凭证。

库存管理(MM): 重点掌握移动类型,以及存货记账原理,能够查询库存报表。库存管理的核心是收、发、存,移动类型代表了收、发类别,不同的物料移动形成不同的财务结果。例如,101为物料入库,增加库存;261为生产投料,材料计入生产成本;601为销售出库,库存商品转入销售成本。

直接材料、辅料、备件收货的移动类型都是101,那如何计入不同的存货科目呢?这就要用到评估分类,通过评估分类和移动类型确定存货记账科目。评估分类在物料主数据会计视图中定义,因此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可能直接影响到财务的记账结果。

销售管理(SD):重点掌握订单到现金(Order to Cash)的完整流程,包含四大环节,销售订单、外向交货、出具发票、收款清账。首先,以标准的产品销售为例,熟悉整个流程,理解各单据的用途,与财务的集成关系。销售凭证流是串联各环节的单据流,在销售订单、交货单、发票中均可查询凭证流。然后,学习特殊的销售流程,包含:客户退货、客户寄售、借项凭证、贷项凭证、第三方销售等。要能理解每个流程所代表的业务含义,与财务的集成关系,能够从业务到财务、从财务到业务进行关联查询。

生产管理(PP): 与CO模块关系密切,产品的成本核算是以生产订单为核心的,因此要重点理解围绕订单生命周期的业务流程。生产订单的生命周期包含下达、领料、入库、报工和结算五大环节,后四个环节均匀财务关联,财务人员需要熟悉每一个环节对财务的影响。例如,生产领料后,材料消耗计入订单的生产成本;订单报工时,从成本中心结转工费成本到订单。

在SAP里,生产订单不仅是指导生产的指令,也是成本核算的关键。财务需要关注订单的状态,监控订单是否异常。例如,订单是否报工,是否及时关闭,以免影响到成本的核算。这与手工成本核算有很大差别,也是SAP不好理解的地方。关于生产订单状态,以及对结算的影响,我们后续单独在详细讲解。

学习到这个层级,可以算个SAP老鸟了吧,到哪里都有虫吃。如果说要再深入一点,就是学习成本控制了。有了前两步的基础,再来学习成本模块就容易很多。

sap财务系统从入门到精通(财务人员学习SAP的路线图)(4)

第三步,学习CO模块的知识,掌握成本核算原理。无论是传统核算、还是ERP里面,成本都是最难理解的,尤其是SAP,成本核算通过CO模块来实现,还涉及CO凭证。许多初学者不大理解CO凭证,成本结转不都是做会计凭证吗?这是SAP的特点,大家要勇于去接受新的知识,不要持怀疑的态度。

CO模块包含了成本中心会计、内部订单会计、产品成本控制、利润中心会计、获利能力分析几个部分。其中,产品成本控制是整个CO模块的核心,包含产品成本计划、成本对象控制、物料分类账三个部分。其余子模块的内容相对简单,比较容易理解;因此,可以说掌握了产品成本管理,就掌握了CO模块。

产品成本核算又和生产管理密切关联,以生产订单为核心。因此,需要熟悉生产订单的生命周期,这也是为什么掌握CO模块的成本控制比较难理解。在学习产品成本控制之前需要了解BOM、工艺路线、生产版本、生产订单、成本收集器等基础知识。

有了基础知识,就可以学习CO模块的标准成本管理。标准成本是事前的成本控制,根据BOM、工艺路线由系统自动计算出来的成本,可以分解为料、工、费。成本控制人员以标准成本为基础,分析实际成本的差异,以便控制差异,降低产品成本。在SAP中,半成品及产成品都需要估算标准成本,这样才能进行成本分解(计划和实际)。

接下来,需要掌握生产订单的生命周期(下达、领料、入库、报工、结算),熟悉每一个环节对订单成本的影响,能够理解订单成本的动态变化过程。然后重点掌握SAP的成本结算流程, 月结的操作其实挺简单,按照手册点鼠标就可以了,重点是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每一步的作用是什么,对成本有什么影响。归纳一下: 1)材料成本通过领料消耗直接计入生产订单;2)制造费用通过生产类成本中心归集,并以次级成本要素的形式结转到生产订单;3)订单结算后余额为0,成本被结转到产品上。当然,实际结算时可能还会涉及在制品,关于SAP成本结算的细节,我们后续在详细讲解。

最后,还要掌握SAP的物料分类账功能。启用Material Ledger后,系统会对每一个物料建立一个帐薄,记录其数量、价值的变化。对于标准价的物料,平时的收发以标准价评估成本,差异计入差异科目(在ML中会同时记录标准成本和差异成本),月底运行实际成本核算对差异进行还原,得到产品的实际成本。因此需要掌握差异分摊原理,能够分析未分摊差异形成原因,并进行合理的调整。

Material Ledger是对SAP的业财一体化的功能完善。对于S价的物料,在月中不可能得到实际成本,物料的收发只能以标准价生成会计凭证。如果没有ML,差异将无法分摊,无法得到产品的实际成本。因此,Material Ledger是成本控制人员必须掌握的一个内容。

说到这里,基本上把SAP核心的财务功能都提到了,完全掌握以上内容,可以说是SAP资深财务用户了,也就是常说的关键用户了。

sap财务系统从入门到精通(财务人员学习SAP的路线图)(5)

快去看一下自己处于哪个阶段吧! 作者:SAP财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