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路

日本天皇和玉皇大帝哪个大(日本天皇是怎样出现的)(1)

日本天皇究竟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从石器时代到天皇时代,天皇是怎样产生的?与中国的周天子、秦始皇这两种类型的首领有什么区别?本文将会植根于日本深厚的巫术传统,讲解天皇的本质。

日本天皇和玉皇大帝哪个大(日本天皇是怎样出现的)(2)

有一位日本学者曾经说过,虽然埃及、希腊、罗马、维京的神话无论是知名度还是对后世的影响,都远远要比日本神话更大,但这些神话都已经死去,但日本神话却依旧还活着。虽然在世界各主要文明中,唯有日本文明依旧还拥有活着的神话。

他这话的意思,大意是说由埃及、希腊、罗马、维京等神话体系所构筑社会体系皆已淹没在历史的沙海之中,唯有日本神话体系所构筑的社会体系依旧还留存在世上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而这种生命力最明显的一个特征,便是号称千秋万世绵延不绝的天皇家的世系,依旧可以追溯到古老的神话时代。而且不仅天皇如此,诸如出云国造家、阿苏国造家等与天皇家一样古老,一样来自神话时代的世系,不仅没有断绝,甚至依旧在当地发挥着其传承自神话时代的社会机能。

纵观当今世界的主要文明,如日本这样没有走出神话时代却依旧发展出高度发达的社会体系与文化体系的加拉帕戈斯文明,恐怕是独一份。

而正因为日本没有走出神话时代,经历如其他世界主要文明都曾反复经历过的怯魅阶段。所以天皇的起源依旧为神话的迷雾所笼罩,至今为止也没有谁能够真正说清天皇是从哪儿来。而就连历史学界,虽然一致认为认为应神天皇之前的天皇都是建构的产物,但是对于应神天皇是否存在却也没有一个一致的见解。

在这种情况下,要很明确的说清楚天皇的起源,委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不过虽然我们没办法确切的说明天皇诞生的过程,但是却依旧可以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对天皇的起源做一些大胆的推测。

天皇即位仪式

根据日本书纪记载,在公元六世纪到七世纪期间,在天皇的即位中,有两个很有趣的环节。即群臣在礼拜天皇之后,天皇需要通过再任以及新任的方式,对于群臣的职位进行再确认。随后诸氏族的代表将陈述本氏族侍奉天皇的由来并且祝福天皇登基,以此来向天皇宣誓效忠。

不难看出,虽然天皇登基的礼仪毫无疑问参考同时期隋唐皇帝的登基礼仪,但隋唐皇帝在登基时,却并没有如日本天皇一样通过官职的再任命,来与群臣缔结君臣关系的流程。而氏族早已不复存在的隋唐,更不可能有诸氏族代表向皇帝宣誓效忠的环节。

说到底,在隋唐时代,中国早已拥有一套以官僚士大夫为主的高度发达的官僚体系。虽然世家大族依旧在朝堂上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甚至会垄断不少重要官职。但在政治理论上,由特定的世家大族垄断重要官职,其实并不符合政治伦理,所以常常为人所诟病。而皇帝本人对于世族门阀独占重要官职的现象更是深恶痛绝,所以才会有自李世民到武则天,三代君王通过重新世族志来打破世族门阀独大的格局。

与同时期的中国相比,日本最大的不同在于,根本就没有一个游士性质的官僚士大夫群体。所以,由特定的氏族世世代代独占特定官职的做法,在日本却是理所当然现象。而正是由于官职都是由特定的氏族独占,所以天皇在登基即位之时,才要反复的进行群臣劝进-官职再赐予这一整套的程序,来与群臣所代表的诸氏族再次缔结主从关系。

当然,在当时的日本,由于律令制的引进与很多古老氏族的日益边缘化,由特定氏族独占特定官职的情况已经发生很大的改变。但正因为如此,在这样一个时期却依旧反复履行这样与氏族缔结主从关系的仪式。足以说明这套仪式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甚至于非常可能与天皇的诞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日本天皇和玉皇大帝哪个大(日本天皇是怎样出现的)(3)

日本天皇登基仪式

也即是说,作为氏族联合的领袖,最初的天皇并非如记纪神话中所记载的那样源于天照大神的授权,而源于诸氏族的推举。

很可能是近畿地区的一些氏族在结成氏族联合之时,推举了其中某个氏族成为氏族联合的首领,也即是后来的大王・天皇。甚至有学者认为在最开始,担任氏族首领的氏族很可能并没有特定为某一氏族。

只是在继体天皇之后,由特定氏族出任大王・天皇的情况才被固定下来。但即便如此,也没有改变大和王权氏族联合体的本质。所以这种群臣推举天皇的仪式,才会作为一种政治传统,在奈良时代依旧被保留了下来。

但既然天皇是由近畿地区的氏族联合推举出来的领袖,那他充其量也不过仅仅是一个地方氏族联合的领袖而已。他是如何将自己的权力扩展到整个日本列岛的呢?

答案是很可能是——巫术。

言灵的威力

在常陆国风土记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倭武天皇巡幸到相鹿丘时,膳炊屋舍为天皇修建了通往御所的桥梁,为了表彰膳炊,天皇便将这一代命名为大生村。这类地名诞生的传闻,在各地的风土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唯一例外的只有出云国风土记,在出云国风土记中,当地地名的由来并非来自于天皇的恩赐,而来自于大国主神等地方神明。

之所以会有这种差异,有一种说法是在诸多风土记中,唯有出云国风土记并非是由大和朝廷的官员,而是由出云国国造家负责编撰的。所以出云国风云记录才会强调地方神明而非天皇在地名由来中的作用。

这种反差其实说明了一个问题,即大和朝廷的官员们在编撰各地风土记之时,其实在有意识的将各地地方的由来与天皇绑定在一起,由此来宣示天皇对各地统治的合法性。

那么,为何在强调天皇对各地统治的合法之时,大和朝廷的官员们会如此执着于地名的由来呢?这就涉及到从古自今,日本社会非常重要一个现象,言灵崇拜。

所谓言灵崇拜,即认为言语中有着神秘的力量,通过言语,能对现实事物施加强有力的影响。好的言语能够产生好的结果,坏的言语则会招来厄运。而万事万物在具有其表面的名字之外,还具有另一个更为本质的名字,即真名。而只要知道这个事物的真名,无论是花石草木,飞禽走兽还是人,你都可以成为其的主人,随意的进行操控。

在古代日本,人们便相信日本乃借由言灵之力而获得幸福的国度。比如在万叶集中,便有「志貴嶋 倭國者 事霊之 所佐國叙 真福在与具」 - 柿本人麻呂 3254)「…虚見通 倭國者 皇神能 伊都久志吉國 言霊能 佐吉播布國等 加多利継 伊比都賀比計理…」 - 山上憶良 894)等表现日本获得言灵庇佑的和歌。

因此,大和朝廷的官员们在编撰各地风土记之时,之所以煞费苦心的将各地地名的由来与天皇绑定在一起,实质上是在向天下宣示,拥有言灵之力的天皇,通过向各地赐予地名,使得言灵之力渗透到这些地区,从而确立了对这些地区的统治地位。

日本天皇和玉皇大帝哪个大(日本天皇是怎样出现的)(4)

日本天皇靠巫术统合日本

而这种宣示之所以有效,除了来自大和朝廷官方的宣传之外,恐怕各地地方豪强对于言灵威力的认可,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否则这种宣传本身便不具有任何现实的政治意义。

换而言之,通过言灵的威力来确立天皇对各地统治权的做法,正是基于大和朝廷与各地豪强在言灵崇拜上所具有的共识,才能够推行的政策。而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极其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大和朝廷对于各地统治合法性的基础,很可能并非如大陆上的诸文明一样,来自于强有力的军事力量或是高效的官僚系统,而是基于巫术。

这一点,除了玄之又玄的言灵崇拜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神奇的神邸官系统及与天皇家一样古老的国造家获得进一步的确认。

神祇伯与国造家

日本在打造律令制国家时,除了仿造隋唐的政治制度打造行政官僚体制之外,还特别创造了另一套独立于行政官僚体系太政官的官僚系统神祇伯。

神祇官的长官为神祇伯,其下设有次官神祇副,判官神祇祐,主典神祇史。你别看神祇官的位阶不高,长官神祇伯位阶不高,才从四位下,逼格却不小。

在古代律令养老令的职员令中,神祇官的排名居然高于负责行政事务的太政官,位居百官之首。其长官神祇伯多由中臣(藤原)氏或皇族下降的贵族充任,后来更是由皇族下降的白川伯王家世袭,并世代享有只有皇族才能享有的王号。其尊贵之致可见一斑。

神祇官的职能除了各种祭祀活动及管理中央到地方的大小神社之外,最为重要的一项便是幣帛班给。

所谓幣帛班给是指朝廷将寄宿了皇祖神神力的稻种颁发给各地神社,各地神社再将这些稻种混入要播种的稻谷之中,以祝福来年能有一个好收成。而各地为了回报朝廷下赐由皇祖灵力加持的稻种,需要在收成之后向朝廷缴纳各种贡赋。而神祇官们再从这些地方所上缴的贡品中取出一部分的稻种,通过特定的仪式使其中寄宿皇祖神的灵力,再颁发给各地神社。如此周而复始。

在根本没有多少编户齐民,完全由氏族部落占据主体的古代日本,其贡赋体系,实际上是依赖神祇官所运作的幣帛班给来进行维持的。

虽然这套系统在有史料明确记载以来实际上只维持了一百多年,但是我们完全由理由认为这套系统并不是律令制时代的首创,而是基于一些极其古老的传统,而神祇官系统的幣帛班给,很可能是大和王权在律令化之后这些古老传统的遗留。也即是说,在更早的时期,大和王权恐怕正是通过类似于幣帛班给的巫术体系,来实现对日本各地的实际支配。

这一点还可以通过国造家的存在来获得进一步的确认。

所谓国造家,是指过去曾经出任过国造的氏族。大和朝廷在确立对日本各地的统治之后,将全日本划分为以国命名的地方行政单位,并任命官员代表大和朝廷进行统治,这便是国造。

日本天皇和玉皇大帝哪个大(日本天皇是怎样出现的)(5)

大化改新以后的66个令制国

被任命为国造者,是大和朝廷所派遣的中央氏族或者归顺大和朝廷的地方豪族。国造的权限非常广泛,除了行政权之外还包括军事权和司法权,也即是说,国造所统治之国,实际上是一个高度自治的地方行政单位。加上国造一职本身是有某一氏族世代承袭,这在无形之中更强化了地方行政单位的自治权。

虽然在大化革新之后,日本朝廷开始效仿隋唐律令重新编组地方行政单位,国造也由地方上的最高行政长官,退化为只负责祭祀事务的名誉职。但其依旧保留了很大的影响力,诸如出云国造,肥前国造,尾张国造等作为社家传承至今,是与天皇家一样古老的存在。

为何在大化革新之后,成为名誉职的国造家依旧可以传承千年以上?这恐怕是因为这些国造家本来便是当地氏族联合中负责祭祀的巫的氏族。在大和朝廷确立对日本各地统治之时,正是通过联合这些巫的氏族,才能实现对日本各地的统合。因此也就不得不赋予其极大的权力,并保证其家系的传承。

大化革新之后,律令制国家试图效仿隋唐,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所以剥夺了国造们统治地方的权力。但是在缺少一个游士构成的官僚,政治系统主要是由氏族构成的日本,律令制国家没有也不可能仅仅靠编户齐民就推行自己的统治,其依旧需要依赖古老的神祇官系统来维系其统治。

而这又有赖于作为各地巫术头子的国造们的合作,所以律令制国家没有也不可能剥夺国造们的祭祀权。而只要祭祀权还在,国造们就能够保持其在地方的影响力。如同天皇家一般千秋万世,世代承袭。

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没有很明确的史料支撑,但是我们依旧可以对天皇的诞生做一些比较大胆的推测。

天皇最初很可是大和地方的一个专司巫的氏族。在大和地方的氏族组建氏族联合体大和王权之时,天皇家作为巫师氏族被推举为氏族领袖,从而成为名为大王的巫王。

而在巫王所领导的大和王权将权力蔓延到日本全国之时。巫王一方面通过巫术来构筑其统治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与各地的巫的氏族联合,来实现对各地的实质性支配。由此,天皇不仅仅再是大和地方的巫王,更是统治日本全土的众巫之王。

这个联合过程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为何各地的巫们会认同大和地方巫王的宗主权?这些目前还缺乏足够的史料来进行考察。

但可以确定的是,军事征服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很可能比较次要。因此,世界各地频频上演的掌握军权的英雄王取代掌握祭祀权的巫王成为文明领袖的演化路径,在日本并未发生。这可能正是其他文明史诗中所频频出现的英雄王形象,在日本的记纪神话中却相当罕见的原因所在。

日本天皇和玉皇大帝哪个大(日本天皇是怎样出现的)(6)

比秦始皇陵还要大的大仙古坟

与从蒙古高原到美洲的土丘墓类似

这种以巫术统合众氏族的早期国家建构方式,更为深远的影响恐怕在于,大量的氏族不仅并未在早期国家构建的过程中遭到破坏,反而原封不动的被编入到大和王权之内,成为大和王权政治结构最为主要的构成部分。

仅此一点,便注定了日本的历史演化轨迹,必然走上一条与中国完全不同的道路。

欢迎关注文史宴

专业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专业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