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唐封叶

说起周代楚王室的姓,很多人会很不屑,认为这问题也太简单了啊,咱没看过历史书,还没看过风靡一时的电视剧《芈月传》吗?楚王的姓不是“芈”嘛!当时看电视剧咱还专门学过这个字呢!

古代晋国王姓氏排名(楚王室的真实姓)(1)

至于楚王室的氏,一些历史爱好者也能答得上来,那不就是“熊”嘛!《史记》等书记载,楚王都叫“熊某”,比如商末周文王老师叫鬻熊,周代楚国始封君为熊绎,春秋战国的楚君有楚庄王熊旅、楚惠王熊章、楚怀王熊槐,等等等等。一些近现代历史学者还煞有介事地分析,楚王室这一支的氏之所以是“熊”,应该是因为他们部族最初以熊为图腾。

以上就是大家心目中的“常识性”答案,自秦朝以来的各类史书也都是这样介绍的。可不好意思的是,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考古学家和古文字学家们很遗憾地告诉大家,这些说法其实全都是错的!

古代晋国王姓氏排名(楚王室的真实姓)(2)

楚屈子赤角簠

1975年11月,考古学家在湖北随州发现一件春秋时的楚人器物——古人盛饭的长方形青铜器簠(fǔ),后来被命名为“楚屈子赤角簠”。铭文上写着:“唯正月初吉丁亥,楚屈子赤角媵仲嬭璜飤簠,其眉寿无疆,子子孙孙永保用之。”从铭文可知,这是楚国贵族屈子赤角(屈原的一位祖先)给自己闺女仲嬭(nǎi)做的一件当嫁妆的簠。了解点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周代女子称姓不称氏,楚国屈氏是楚王室的一个分支,跟楚王一个姓,可铭文里这位屈子的女儿不写作“仲芈”,而写作“仲嬭”!

古代晋国王姓氏排名(楚王室的真实姓)(3)

楚屈子赤角簠铭文

除此之外,楚王钟、曾侯作季汤嬭鼎等青铜器铭文里,楚人的姓都是写作“嬭”的。

这下子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恍然大悟,原来楚人的真姓不是“芈”而是“嬭”,与那些上古的大姓如姬、姜、姒、嬴、姞、妫、妊(任)等一样,都带女字旁!后世文献把“嬭”写成“芈”,其实是通假,说白了就是错字。

古代晋国王姓氏排名(楚王室的真实姓)(4)

季汤嬭鼎

楚王室的姓我们一直搞错了,他们的氏也一样。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还发现,周文王老师鬻熊的“熊”字,包括他的后代历任楚国君主称呼中的“熊”字,出土东周简帛书和金文里也不写作“熊”,其实是写作“酓”(yǎn)的,上古这两个字音近可以通假。如:新蔡楚简中鬻熊写作“鬻酓”、清华简《楚居》里楚君熊丽、熊狂、熊绎写为“酓丽”、“酓狂”、“酓绎”,曾侯乙镈(bó)里楚惠王熊章写作“酓章”……

古代晋国王姓氏排名(楚王室的真实姓)(5)

曾侯乙镈

古代晋国王姓氏排名(楚王室的真实姓)(6)

曾侯乙镈铭文

有人好奇,这里“酓”是什么意思呢?

从字形看我们能发现,“酓”上面是一个“人”,下面是一个“酉”也即酒缸,合起来就是人趴在酒缸上喝酒的意思。“酓”又通“窨”(yìn),意为在地下室。所以楚国君主氏“酓”,可能是因为鬻酓(即文献中的“鬻熊”,楚君中第一个带酓字的人)好喝酒;也可能是因为鬻酓喜欢呆在洞穴里,安徽大学藏楚简中就是这样说的。不管“鬻酓”的名字中的“酓”是啥意思,总之楚国君主以酓为氏,是取祖先的名或字为氏,这是古代常见的取氏方法,如孔子五世祖为孔父嘉,所以就以孔为氏。

古代晋国王姓氏排名(楚王室的真实姓)(7)

后世有些史学家因为没看到“酓”的本字,只看到传世史书中楚国君主名字里都带个“熊”这个通假字,就把楚人与动物“熊”联系起来,认为楚人可能是用“熊”做图腾,这显然是错得没谱的。当然这也怨不得这些史学家们,要怪只能怪秦始皇的焚书,让汉代以后的学者难以看到更多古文献。

那么传世文献为什么会把楚王室的姓、氏都写错呢?

据当代学者考证,目前已知的、最早把楚王称号里的“酓”写成“熊”的出土东周资料,是战国末期秦惠文王诅咒楚怀王熊槐而写的《诅楚文》。《诅楚文》原文刻在石碑上,宋代出土,该文里就没有把熊槐写作“酓槐”,而是写作“熊相”(“相”与“槐”古音相近)。所以很可能是秦人最先在文献里把楚王名号里的“酓”字偷天换日换成了狗熊的“熊”字,以表示对楚王的轻蔑和咒骂;而后来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焚烧了诸国史记,只留下秦国史书,于是汉代学者就把楚王称号按秦人的记载写成了“熊某”。

回过头来再看楚国的王姓“嬭”被改成“芈”一事,“芈”本意是羊叫,显然不算好字,所以这种改楚王王姓的事儿极有可能也是秦人为了辱骂楚国而故意干的。

现在我们该给楚王室正本清源了:楚王室不是姓“芈”、氏“熊”,而是姓“嬭”、氏“酓”!之所以传世文献写错,很大的可能是秦人为了埋汰楚王室而干的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