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开始做知识整理系列,到目前已累计完成了22张知识整理魔法卡,从简单的想法整理到书籍知识如何开始、知识提炼到现在的知识分类,每一主题都做了详细的教学,今天继续回归基础技巧,只有把基础练扎实,才能在知识体系的路上,走得越来越顺。本次主题是了解知识分类的作用与实操阻碍。

一、知识分类有哪些?

之前我们有提到,知识可以分为四大类:概念、数据、原理和流程。事实上,知识分类有很多,常见的除了刚说的四大类外,还有这些分类。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将知识分为4类: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

事实性知识是指独立的知识点,学习者通晓一门学科或解决某个问题所必须知道的基本要素。

概念性知识是较为概括性、组织性的结构化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某事的一套程序或步骤。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即从更高层次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而迈克尔.波兰尼则把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这类称为显性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属于隐性知识。”

有些知识学者按人类认知划分,将知识分为四种境界: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四类很容易理解,即把人的认知分为知道和不知道,把知道分为知道和不知道。

有这么多的知识分类,那我们在实际的知识整理中,该如何为自己的知识作分类呢?

二、知识分类对知识整理的作用?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清楚,知识分类对我们知识整理,形成知识体系有什么用。

1、知识分类是知识整理的过滤器

知识整理既是对知识进行去粗存菁,又是知识重组获得体系化的过程。知识分类承担起中间的过滤,对知识进行不断地分类,找到知识体系的需要的知识。知识如果没有分类,无法对现有信息做出判断,即使看起来有信息区别,却依然是混乱而没有主题。

2、知识分类是知识整理的必学技巧

知识整理看起来容易,但实际操作并没有那么简单。能不能做好知识分类,取决于自身储备的知识有多少。

就像有一批植物种子,需要你进行区分。知识储备不足的人,或许只会分成一类:都属于植物种子;知识储备有点的话,也许会分为:玉米种子、豆子种子等;如果足够,就会将豆子还会分为:绿豆、黄豆等。

不同的知识储备,决定了你的知识分类区分精细的程度。

三、知识分类分不清的阻碍

很多人热衷于报思维导图班、知识卡片班、笔记整理班,真正能够学会知识并应用实践的人并不多,在我经手的一些实战营里,最后因为这个学习而对自己产生作用的反馈,少之又少,方法学得多,但用起来并不多,归根到底,还是不知道知识该如何分类。

根据我的观察和实践,知识分类分不清的阻碍主要有两方面。

一种是自己本身知识储备不足。这里的储备既是指脑袋的知识储备,也是指知识积累的储备。

二种是分类区分模糊不清。虽然储备中有了知识分类的定义,但定义与实际的内容区分不清。

因此,要想把知识整理做好,首先把知识分类做好。知识分类是一个大课题,需要一步步来学。

你必须知道的知识点总结(真正的知识分类是这样的)(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