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拓老师访谈(黄拓老师访谈一)(1)

南宋 马远 月下把杯图 天津博物馆藏

中国人的生命与时间

首先,从我们中医对人的定义说起。西方思想认为人是两腿直立,没有羽毛的动物,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黄帝内经》对人的定义则是: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从中国人的角度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天子,而不仅只有古代帝王是天子,这是《黄帝内经》非常革命的一个地方,它把人的生命跟时间直接关联在一起,因此中医的治疗、养生,其实都离不开时间。

黄拓老师访谈(黄拓老师访谈一)(2)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中《宝命全形论》一篇

黄拓老师访谈(黄拓老师访谈一)(3)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中《宝命全形论》一篇

《宝命全形论》: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有寒暑,人有虚实。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能存八动之变,五胜更立,能达虚实之数者,独出独入,呿吟至微,秋毫在目。(选自《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以平为期

中医不仅仅是中国的医学,更重要的,它是一种追寻中道的医学。中医用热的药,大热之药如附子,同时也用寒的药,大寒之药如石膏、寒水石等,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甚至可以用冰块来入药,而中医寻的“中”,则是指要有一个度数,古代称为揆度奇恒。

中医的宗旨是“以平为期”,我们中国人讲平平安安,心平气和,追求的都是一种“平”,平了才会安。其实“平”是很难做到的,从二十四节气来看,一年当中只有两天阴阳平均,即春分和秋分,而中国人的历史书就叫“春秋”,我们追求这样一种“平”,身体平和,天下太平。《黄帝内经》讲,一呼脉动两次,一吸脉动两次,闰之以太息,医生是一种不病的状态,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所以做一个医生,其实就是要帮助一个人达到一种平和的呼吸,这是整个中医治疗的旨归。

黄拓老师访谈(黄拓老师访谈一)(4)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中《平人气象论》一篇

黄拓老师访谈(黄拓老师访谈一)(5)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中《平人气象论》一篇

《平人气象论》黄帝问曰:平人何如?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选自《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量天尺”与“天人学”

《黄帝内经》里有一篇《平人气象论》,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整个生命的气象是什么样的。其中,平人也可以用平脉来表示。中医的诊断方法是望闻问切及号脉,因为人的脉和呼吸相应,通过脉,古人告诉了我们一个尺度,我们可以用这个尺度去度量。中医号脉,以人自身的腕横纹到高骨为一寸,高骨到肘横纹为一尺,一尺取九分来切脉,合在一起是一寸九分。一尺也好,一寸也好,都是以人的尺度去度量整个世界,因此可以知常达变,这就是中医的诊断。现在,我们有时候会陷入到各种各样的病症当中,其实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寻找健康的钥匙,也就是知道健康的状态是什么,然后才能去度量疾病。所有的治疗,目的也是为了回到这样一个正常的状态。

注:以人为尺度而衡量。《史记》记载,大禹“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因此以其“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后世宋徽宗为重制宫廷雅乐,广求知音之士,蜀地方士魏汉津曾以此为据,提议宋徽宗效仿黄帝、禹帝,用自己的手指作尺,三指之三寸,三合而为九,定黄钟之乐。

黄拓老师访谈(黄拓老师访谈一)(6)

明 佚名 伏生授经图(老子授道德经图) 弗利尔美术馆藏

去年,我在四川三星堆看到过一杆尺,因为三星堆有一颗神树建木,建木上伸出的一枝,就是一尺。我看到以后,觉得跟中医度量身体穴位的方法道理一致,它就是一杆“量天尺”。上古时代还没有知识,彼时的圣人如何获得那么多知识?他们要仰观俯察,然后以自己为尺度,去做实际的测量,比如三星堆大立人,就是一个八尺之士。古人对生命的了解,包括对天文中“立竿见影”等原理的掌握,都是如此。中医其实是这样一套天人之学。

黄拓老师访谈(黄拓老师访谈一)(7)

商 青铜神树 三星堆博物馆藏(图源网络)

注:建木为神树,也引为高树。《山海经 海内南经》: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叶如罗,其实如栾,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海内经》: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张衡《思玄赋》:躔建木于广都兮,拓若华而踌躇。

黄拓老师访谈(黄拓老师访谈一)(8)

商 青铜立人像 三星堆博物馆藏(图源网络)


三伏与夏季养生

现在是三伏天,关于三伏,古人是这样安排的:三伏的第一伏,即头伏,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在此之后的下一个庚日,即二伏;三伏则是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秋天还有秋老虎。为什么这个时候要“伏”呢?这里有一套中医阴阳五行的理论。因为庚在五行中属金,夏天从五行的角度来讲是火旺,火是往外的,比如夏天的时候,梧桐可以长得非常高大,因为火都往上走。到了秋天,金代表收敛,到我们每个人身上,肺主皮毛,属于辛金,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属庚金,在身体里面,大肠包括了肛门,这是一种收敛的现象。当火旺的时候会克金,其实这也是一种自然的物理现象,所以夏天的时候,医院通常会开设肠道门诊。而从保养肠胃的角度,朱丹溪提倡“茹淡”,也就是饮食清淡,油腻或是冰的食物,都会影响到肠胃健康,容易拉肚子。

另外,暑热耗气,夏天在户外易中暑,也容易出汗。《黄帝内经》里对出汗的定义是:阳加于阴,谓之汗。阳代表阳气,也包括外在天气的火热,而我们的生命70%是水,生命离不开水,《管子》里对人的定义是:人者,水也。阳气加诸于身,天热出汗,运动后出汗,晒太阳多了也会出汗,就是这个道理。中医说“汗为心之液”,关于夏天的养生,药王孙思邈提倡“五月常服生脉饮”,体虚容易出汗的人,可以服用生脉饮之类的保健药食。生脉饮里面的参,根据不同情况也可以用党参或者太子参、西洋参之类的,还有麦冬加五味子,其中五味子就起到收敛的作用。

黄拓老师访谈(黄拓老师访谈一)(9)

明 仇英 蕉阴结夏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古人称赞扁鹊的医术高明,并不在于他能对症下药。《淮南子》说:“贵扁鹊者,非贵其随病而调药,贵其擪息脉血,知病之所从生也”。中医是要“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真正好的中医,最重要的首先是诊断,通过望闻问切知道问题的根源在哪,然后就有很多方法,不管是食物还是药物,或者通过其他非药物的疗法,都可以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文字整理自黄拓老师与二十四节气研究所访谈,完整访谈视频见二十四节气研究所视频号)


|绍文堂|

乾坤清淑之气

在上为星辰

在下为河岳

在人为文章

(绍文堂)

黄拓老师访谈(黄拓老师访谈一)(10)

乾坤清气石刻

黄拓老师访谈(黄拓老师访谈一)(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