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了下,《少年闰土》据说是1992年入的语文教科书,已忘了是几年级哪册所学。
我96年小学毕业,所以读这课文,至今最少也有26年了。
年近40岁,再读《故乡》,多有感慨。
呵!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此句独为第三段,苍黄天空下,远近横着的几个乡村,已非鲁迅心心念念的诗和远方。然我读到这个句子,却与《呐喊》集中的前一篇《风波》联系了起来。九斤老太总说,一代不如一代了。
再到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那时,就算老师不兜兜转转的解释,我也觉得,这句话,真的是饱含哲理。
原因无它,只为我家也有个院子,也有围墙,因此,读起来,仿佛说的便是自己。
但现在,多想了一层意思。
在孩子而言,他们确实知道不多,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也极为正常。但多少成年人,那个院子四四方,似乎就是一口很深的水井,而他们,乃井底那只以为天空就是一个圆巴巴的青蛙。
在学过《少年闰土》之后,应该是在初中?我们又学完了《故乡》的通篇,如今再来看,我实在不觉得鲁迅有旧社会害惨了闰土一类的意思。
我看到的,只是一个中年回乡者,见到童年小伙伴时的尴尬。
这正是最可怕之处。
我们在朋友圈里习惯性点赞,过年过节群发着短信,但又有几个抽出点时间来见一面?
拖家带口嫌麻烦只是一个方面,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才是真正的原因。
我们没有什么成就,好多买不起房子,买了房子的,也是掏空了几个腰包,还得还贷几十年。
有的同学离了婚,却并没有一身轻松,独自带着娃,每天过得手忙脚乱。
中间偶尔也有几个做生意发了点小财的,也有40岁做到了正科级的,这就更不愿见了,除了认为自己怎么混得这么差,平添许多愁容之外,没有半毛钱的好处。
我们早就不复少年时的灵气,青年时的野心。谨小慎微,做着键盘侠,却不敢在现实里对老大说半个不字。
女的眼角皱纹越来越多,男的大腹便便满是油腻气。只想躺平得过且过,却又承载着一家人的期望,只能爬起来负重前行。
曾几何时,我们以为鲁迅写的是别人,真正到了中年才发现,鲁迅写的,就是我们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