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我军进行了许多著名的阻击战,涌现了无数的抗美援朝英烈和模范单位,特别是松骨峰战役成就了“万岁军”38军,震撼了第一任"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铁原阻击战成就了63军,震撼了第二任"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上甘岭战役成就了第15军,震撼了第三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

1950年11月,参与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112师335团,为追击南逃的美军赶到了松骨峰一带。一营三连奉命抢占松骨峰北侧的无名高地,截击敌人,三连官兵以百人之力,在无险可守的情况下,阻敌数个师长达十几个小时,为主力部队围歼敌人、夺取第二次战役的胜利争取了宝贵时间。志愿军领导机关特授予该连"攻守兼备"锦旗一面,记集体特等功,同时为38军赢得了“万岁军”称号,也使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终于见识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盘点抗美援朝十大铁血阻击战(抗美援朝三场著名阻击战)(1)

松骨峰战役

1951年5月,志愿军第五次战役参战部队逐步向北转移。联合国军集中4个军13个师,组织了多支以摩托化步兵、装甲兵和炮兵组成的"特遣队",对志愿军组织了大规模追击行动。志愿军对其行动估计不足,敌军很快追击到朝鲜半岛的铁路枢纽铁原,企图包抄我军并予以歼灭。在这紧要关头,志愿军总部为堵住战线中部出现的缺口,命令我63军下属的187、188、189三个师在铁原及附近约25公里宽、20公里纵深地域就地组织防御。由于战术得当,将士用命,经过13个昼夜的拼杀,在敌我双方都牺牲万人的状况下,成功阻击了联合国军的疯狂反扑,使得中朝联军在第五次战役后期的不利局面得到彻底扭转。促使美第二任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清醒的认识到中国军队是不可战胜,朝鲜战争最终只有通过谈判加以解决。

盘点抗美援朝十大铁血阻击战(抗美援朝三场著名阻击战)(2)

铁原阻击战

1952年10月14日,"联合国军"先后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15军两个连防守的约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发起猛攻,志愿军防守部队进行了顽强抵抗,阵地多次失而复得。双方随后不断向上甘岭地区增加兵力和重武器,使上甘岭发展为局部战役规模,激战持续至11月25日结束。在持续43天的战斗中,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志愿军共击退"联合国军"900多次冲锋,最终志愿军守住了阵地,取得了胜利。上甘岭战役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高水平,志愿军15军等部队在此次战役中打出了国威军威。迫使第三任联合国总司令克拉克和美国政府加速了谈判进程,为最终签定《朝鲜战争停战协定》奠定基础。克拉克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没有在取得战争胜利协议上签字的美军司令。

盘点抗美援朝十大铁血阻击战(抗美援朝三场著名阻击战)(3)

上甘岭战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