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似水话童年

石铁民

我的母亲李若兰是渤海解放区培养的医生。50年代初经常调动工作,1958年夏天我十一岁那年,又随母亲和外祖母来到了济南。

解放初,母亲在阳信康复医院当医生,那是所专为解放战争的伤病员开办的医院。后到惠民专署第一人民医院,又从惠民调到北镇的第二人民医院,再从北镇到惠民改了名的中心医院。

北镇有老北镇和新北镇之分,后者是惠民专署从惠民县调至北镇建立的新城市,是从专署改为专区以后称为地区安营扎寨的新地方。我在小学二年级时,整个小学变成了一长流的骡马大胶皮车隊,马拉套子骡驾辕,行李,书包,教学设施,学校器材,全部装在双套的大胶皮轮马车上,浩浩荡荡,一路卷起如雾腾喧的尘土,鼻中嗅着黄河边特有的盐碱地青草的咸碱气味,从惠民县城一路搬迁到滨县的“烈士祠”建立新校。

清晨,如薄雾缭绕的晨曦中,全校师生挤在“大胶皮”马车上,感觉新鲜而兴奋异常!早点,在一个十字路口的大路边土屋旁,几块粗布围起的長条矮桌和“脚撘床子”(小板凳,兀扎子)小摊旁,热腾腾的小磨磨的细细的小米面粘粥和甜甜的香油果子(油条),几十年后仍旧能忆起那再未光顾过的味道。车队过北镇前的黄河渡口,人欢马叫,激流险滩,“万马奔腾”,势如古代摆阵对战,惊险万状的群马泅渡。宽阔的渡口上,师生们先从大车上下来,在岸边候着,再由骡马把大车一辆辆拉到摆渡船上排好,用石头研住车轮,卸套子,将骡马牵下船来在岸边准备泅渡。随后师生们再回到大车上。放眼黄河,天蒼蒼,水茫茫,风吹流急,漩涡深,湍而狂!

八岁的我,生我育我的黄河!1947年婴儿期八个月,黄河砂土布袋子中的我,蹬腿,伸手,拉屎,尿尿,运动,入厕,全在这微微细细的袋子中。这砂土放在一个大铁碗中,置于煮饭后灶火坑的木炭余烬上,微微灶火自然将砂土煮至开锅沸腾,火消毒,杀死微生物和细菌病毒,再自然凉透之,装入用黄河三角洲自家地里产的“娘花”(棉花)和家家有的织布机织的老粗布缝织的袋子里,系在婴儿腰间,用作吸服婴儿排泄物的“尿不湿”用。黄河儿女天上来,喝黄河水,睡黄河土,取自天然,无菌,消毒且细腻柔软舒适的大自然。黄河砂土袋文化,民族先人的智慧结晶。

我是黄河入海口利津城南街的儿子,又来到了黄河口,生平第一次见到了有如万马奔腾,激流勇进,波澜壮阔的骡马泅渡场面!滚滚黄河,混沌莫测,暗流涌动,一泻千里,漩涡急流,惊险夺目!而把数匹骡马缰绳连成一体,由一水性好的船工在头前牵领,马屁股上方鞭声飞扬,打得“嘎嘎!”山响。那赶马人“噢喝噢喝!”“喔喔喔!”“咿咿咿!”声嘶力竭的吼声,那儿马受惊后的咴咴嘶鸣声,伴随着岸上、船上人们的叫喊叫好和感叹声,浑然一体,声声震耳,人喧马欢,天地合一。马群从岸上扑嗵嗵扑向激流而去,赴汤蹈火一般,气壮山河之势,如赴战场,如扑烈焰!看那马的双双鼻孔张大,喷射着热腾腾烈焰般的团团粗气;双目园睁,有如瞪出赴汤蹈火般的浩然正气;昂头扬蹄,尾翘耳竖,加上身后的趕车人“噢喝!噢喝!喔喔!”的叫喊声。吼声,鞭声,喝釆声,马嘶,人欢,激流逐水声,声声入耳,震天动地!它深深地刻在我八岁时童年的记忆中。

1951年我四岁时入惠民专署托儿所,供给制,一人一个搪瓷绿白花有底儿小铁碗,一人一个小小针线包。夏季的傍晚,小朋友们排着队外出散步,喊着“一二一”,回来齐奔石头桌上摆着的盛满热水的小铁碗,白开水是那么地好喝,是那么地好甜!是那么地美!托儿所的阿姨们,职尽守责,无微不至。我们喝羊奶,做值日,自己学习缝缝补补,是托儿所还是小学时发的双人床般大小的地儿色白印有蔚蓝色杠杠的毛巾被,被角上用黑线绣上我的名字,母亲压箱底保存了几十年。

六岁时我上“惠民专署烈士子弟小学”后来听说中央领导同志指示“干部子弟不能搞特殊化”,学校改名为“惠民师范附设小学”。我在惠民上了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学校的校长。记忆中原为利津县的老县長,对母亲和我们照顾有加。

白天,我常跟着母亲在惠民县城赶大集,母亲常常被一些热情的姨们拦住,说“我那个老几是你接生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的神色。

三更半夜,我家的屋门经常被“哐眶”的砸门声惊醒,“李医生!李医生!”地叫个不停。母亲赶紧起床穿衣,这是有难产的孕妇,需要妇产医生护士远程接产。手术器械和医药箱、手电棒子早已备好,人骑一辆有车灯的自行车,铃铛是有一个转轮置于前轮上方,另一端一条长绳连接在车把上。使用时,手一提,绳一紧,铃铛的小轮与车轮摩擦,发出一连串连贯的响亮清脆的铃声。小分队走后,我经常被孤零零地留在家中。

当夜,肯定还会有第二次的惊醒,那是这个抢救队完成任务后胜利的欢笑,幸福和兴奋的回忆!谈笑声往往把我惊醒,还有那对手术成功和吃西瓜的甜蜜回味。因为远程奔袭,手术劳顿,口干舌燥,口渴难忍,所以在回程的路上往往有瓜地的记忆。

惠民的沙地多,瓜大且甜,路过瓜棚,向看瓜人买两个上“麻糁”(豆饼)当肥料的大西瓜,饕餮大餐一顿,纯粹美味!大人们的兴奋,吵得我也无法入睡,或许,这是我自幼生活不规律的缘由之一。

1958年,母亲考上山东医学院,我自己无法一个人留在惠民,便被小脚的姥娘送到沈阳姨家代养。姨夫与姨是山东支援东北重工业建设的骨干,在沈阳410厂,也就是沈阳黎明机械厂,他们在这个具有四万职工的飞机发动机制造厂分别担任领导和技术人员。我小学六年级在沈阳大东区小河沿旁和睦路小学,后称沈阳实验小学毕业。1959年我从沈阳坐火车,由姨母托付一位福建前线回沈阳探亲的炮兵战士路经济南送我回家,才成了真正的济南人。

独念流年似水(流年似水话童年)(1)

与著名跑车兰博吉尼老板合影

独念流年似水(流年似水话童年)(2)

石铁民文学简历

石铁民,济南人,大学文化、曾当过兵,工厂做过工,原在省直单位工作,现旅居意大利米兰。热爱家乡,热爱文学,自幼文学梦,偶有文学作品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