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我市万全县,为梦想来到北京,怀揣着不屈不挠的人生原则,在世界面前说“我不想凑合地活着”。

郝杰畅谈了自己的追梦之“痛”。他说,因为这些“痛”,正是“真实青春”的写照。

郝杰的第三部电影《我的青春期》今日就将登上全国院线。

包贝尔主演的爱情穿越剧结局(包贝尔主演郝杰导演的电影我的青春期)(1)

由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光棍儿(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浙江光棍儿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影行天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万达影业(青岛)有限公司、深圳市百慧影业传媒控股有限公司、天画画天(北京)影业有限公司联合出品,郝杰执导,包贝尔、孙怡联合主演的青春爱情喜剧《我的青春期》将于11月11日上映。

郝杰说,青春期之于每个人,总是伴随着遗憾,而电影《我的青春期》就喊出了“青春无码”的誓言,力求原汁原味展现“80后”男生的青春期。虽然本片在第28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一无所获,但还是获得好评如潮。

作为同档期中唯一一部为“漂”族代言的电影,从一开始导演郝杰就说过:“我就是草根出身,所以我拍这样一部电影,如果非要在青春片中去给它寻求一个‘定位’,那我觉得应该是‘极端写实’”。因此,在官方发布了《我的青春期之十二级痛》特辑之后,郝杰导演也畅谈了自己的追梦之“痛”,因为这些“痛”,正是“真实青春”的写照。

“我跟学校说,那你开除我”

不同于被我们所熟悉的青春片,《我的青春期》中并没有高大上的场景和“玛丽苏”式的爱情。它像一部手摇式放映机,替每个来自小城市的年轻人讲述了一段梦想之旅:那些让我们笑岔气的段子,也都源于与真实记忆的冲撞。电影的主角“赵闪闪”其实也是郝杰自己:出生在小县城,为梦想来到北京,怀揣着不屈不挠的人生原则,在世界面前说“我不想凑合地活着”。

郝杰说:“讲真话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但是他选择拍摄一部“真实青春”。他的理由是:虽然青春本身不完美,但是经历的过程太美好。美好到常常让他“魂牵梦绕”,所以要赶在“忘记”那种感觉前把它拍下来。在他刚到北京的时候,通过朋友找到一间五环外的理发店,理发店12点关门之后,他可以去睡觉,第二天5点钟起床跑去电影学院“蹭课”。但这一点都不影响他追求电影梦想的决心,甚至在原学校打电话给他下达“最后通牒”时,依旧斩钉截铁地说:“开除我也不回去。”对他来说,电影给青春期中的他打开了一扇大门,而这一瞬的痴狂才是最美好的回忆。

“初恋跟我说,没时间”

在《我的青春期》里,郝杰勾勒出了一个男孩和初恋之间最纯粹的感情:牵手时的悸动,人群中寻找她的焦灼,荷尔蒙飞舞的初吻,铭记于心的承诺,包括对女主角孙怡的选择都深深带着初恋的味道。但其实,当郝杰把这个“有关初恋”的故事拿给自己的初恋女友寻求意见时,对方的态度是“没时间”。说起这段现实和电影的反差,郝杰平静地说:所以更要把那时候的美好都记录下来。因为它过去了,就不会再重来。

“现实是残酷的,而电影是美好的”,这是郝杰贯穿在《我的青春期》中的态度。正因如此,他要把最美好的东西全部都呈现在电影之中,而这种美好又是源于真实的记忆。

“幸运的人都是最不幸的”

一部《光棍儿》,一部《美姐》,郝杰的第三部电影就将要登上全国院线。对于一个拍独立电影的导演来说,这似乎是一种“幸运”。可是郝杰听到这样的评价时,常常会笑而不语,追问之后他才会说:“努力才会有幸运”。因为他知道,这种“看起来的幸运”是因为“遇到了太多的不幸”,这种“看起来很美的成就”是因为“受到过太多的刺激”。

“人在受了刺激之后,才会学着去处理问题”

郝杰常常会在人前称赞包贝尔,说他是一个非常努力的演员。之所以这样乐此不疲地重复一样的话,是因为自己也是“同道中人”:为了找一个合适的演员饰演年轻时候的“赵闪闪”,他走遍了张家口所有的初高中,从10万个小孩中找出一个“有魅力的演员”;为了拍摄雪中场景,带着剧组杀到零下40度的大兴安岭,只为了拍出“大雪中的灵感”。他总是会习惯性绕过“放自己一马”,而“迎着刀子往前冲”:因为他有着梦想带给他的压力,也有着不实现它就无法释放的野心。

【链接】

土坷垃里开出艺术之花

郝杰1981年出生在张家口万全县顾家沟。这个在农村土生土长的“80后”,在河北一所大学读美术专业时对电影产生了兴趣,发现“这是他唯一的出口”。还没毕业,他就去北京电影学院旁听,一直试图考入北影学习,却始终被拒之门外。

为了圆电影梦,郝杰到电视台应聘过编导,在视频网站工作过,去影视公司上过班,最后却发现要实现梦想,“只能自己做电影”。促使他拍片的动力还在于他看到的电影都和他的感受无关,跟他的经历无关,跟他祖祖辈辈的语言、生活方式无关。他发誓,一定要拍一部电影来展示切身感受到的世界。

谈《光棍儿》

2010年,郝杰用千辛万苦争取来的30万元投资拍了一部电影《光棍儿》。故事就发生在他的家乡、张家口市万全县顾家沟。村里男人多,女人少,不少人因为穷打了一辈子光棍儿。老光棍儿们经常百无聊赖地在墙根下晒太阳、聊天。郝杰从小看在眼里,长大后也曾同这些人一起聊过女人,讲荤段子。通过描摹4个老光棍儿的苦闷,郝杰展示了一幅中国当代农村底层的真实画卷。影片的演员全部都是村里的农民,也没签合同,有的半路就不演了。这部看似打打闹闹的影片很快完成。因为没有制片方和宣传方,郝杰就自己把电影挂在网上,结果创下了2000多万的点击量。郝杰就这样以独特的风格和大胆的表达走入了大众的视野。

说《美姐》

郝杰不是电影圈的好孩子,而是个捣乱者。这从他继续拉着一帮非职业演员拍《美姐》便能看出。这部影片原名叫《铁蛋的情歌》,讲述铁蛋从小恋上成熟的美姐,长大后始终逃不开美姐的影响,并与美姐的3个女儿产生了情感纠葛。

《美姐》有着郝杰自身经历的投射。他小时候喜欢一个小卖部里的姑娘,人家20多岁,他五六岁,有事没事就跑到小卖部,看着人家姑娘,觉得怎么就长得那么好看,什么时候自己能娶个这样的媳妇就太美好了。在采访中郝杰强调,他是用“本能”在拍片,这种“本能”正是弗洛伊德式的“性驱力”。这也是为什么他的电影在原汁原味之外,呈现出一种生猛的原始野性。

拍摄《美姐》时,郝杰面对的依然是重重困难。剧组60人左右,除了摄影、主演等核心团队,其他工作人员常常跟他当面叫板。在农民眼中,郝杰“这副德性”的人怎么也不像个导演。

电影拍摄的地点在张家口、内蒙古,最初计划是拍60天,吃大锅饭,住便宜的窑洞,用能拍摄高清画面的照相机。郝杰用“惨烈”二字来形容拍摄时的压力。投资方看到情形如此糟糕,也勒令他赶紧打道回府。苦撑40天,草草拍完。在郝杰看来,作品留下一些难以弥补的缺憾:“如果能让我多拍一天,我跪下来梆梆磕几个响头都没问题。”

不过,经历了异常辛苦和威严扫地之后,《美姐》确实给郝杰带来了荣誉。影片获得第四十九届台北金马国际影展最佳亚洲电影大奖,并成功入围诸多世界级影展,从西班牙的圣塞巴斯蒂安到日本东京都受到外媒的好评。曾创作《霸王别姬》、《活着》的著名编剧芦苇称其为“这个时代中国电影中的文化精品”。(张家口晚报综合)

包贝尔:或许演得不好但很努力

郝杰导演,包贝尔、孙怡主演的电影《我的青春期》将在11月11日上映。出道以来,包贝尔一直通过喜剧表演的方式来努力逗乐观众。因在《奔跑吧兄弟》第二季以及《港囧》中,被认为是接替王宝强的角色,而引发极大关注。他坦言自己是个不快乐的人,“我骨子里是喜欢安静的,越来越不喜欢人多的地方”。接下来,包贝尔还有当导演的计划,一部喜剧题材电视剧将在12月开机。但对于未来是做演员还是当导演,包贝儿回答说:“做一个开心的人。”

这次表演做了减法

导演郝杰向来喜欢从身边寻找素材,新作《我的青春期》的故事灵感则来自郝杰的个人经历。影片讲述一名80年代出生的男生赵闪闪(包贝尔饰)一路从小镇青年成长为导演的故事。为什么认为包贝尔来演最合适?郝杰说,包贝尔给外界有两个印象,一是幽默,二是“中国好男人”,但郝杰认为这都是表象。“在他的内心有着青春期特有的荷尔蒙冲动。包贝尔是我熟悉的演员里面最男人的,特别坚韧,也很有担当。”

继承郝杰偏爱非职业演员的一贯风格,电影《我的青春期》中,除了包贝尔和新人孙怡外,其他全是非职业演员。与他们搭戏,学院派的包贝尔在表演时也要做出调整。他表示:“非职业演员往往靠死记硬背,说台词也只能表达出字面的意思。因此在表演过程中我要努力迎合他们,要做很多减法,这样才看不出我的表演痕迹。在这部戏里,我只‘演’了两场戏,一场是在KTV找爸爸的戏,还有是在镜子面前自杀的戏,其他的都不需要演,只要融合在氛围里就可以了。”

演《港囧》让我压力很大

除了演戏,今年12月之后,包贝尔还将拍摄一部喜剧题材电视剧。对于这部准备3年的作品,他笑言是因为3年前没人找他演“男一号”,所以拉了8个编剧写了一个故事。“为什么没人找我演?是因为我形象没那么好,不是浓眉大眼。坚持到现在,这个剧本已经像自己的孩子了,想放弃是不可能了,就努力吧。这是一部没网络段子、没有穿越台词的古装喜剧,希望能拍得有趣。”

当导演或许更多的是练手,演戏才是他的铁饭碗。包贝尔一直喜欢演喜剧,也喜欢研究喜剧理论,“就像科学家那样,去琢磨、去分析”。而形成演喜剧的爱好,恰是因为“自己不是一个快乐的人”。他表示,真实的自己比较内向,骨子里是个寂寞的人。每拍一部戏,包贝尔都希望呈现不同的自己。《港囧》中的表演给包贝尔带来很多非议,但他有劝自己的方式。“很多人说我表演不够好,能力有问题,但我对得起我自己了,没有把所有角色都演成一个模样。”

他说,演《港囧》压力很大,而他本人能力也有限,不能期待他演完之后所有人都觉得很牛。“接下《港囧》第一天,我就知道我一定会被骂,但我不认为蔡拉拉是个坏角色,过十年之后,大家的看法或许就会有改变。”争议之外,《港囧》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名声,“原来我也许等一年才能等到一个好剧本,演完《港囧》之后,我接的戏更多了”。(刘长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