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明朝这些事儿》通俗讲解明史书籍的畅销,大明王朝灭亡的话题,已经快跟三国这个话题差不多了,谁都可以说上两句。

如果要问你,大明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你的答案是什么?

有人说辽东满清的不断侵扰啊,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可不管是后金,还是满清,都没有停止过对大明的侵扰。

最后灭了南明的,还是满清。

有人说是农民起义啊。李自成,张献忠率领的农民起义,屡败屡战,最终建立了农民政权,攻入了北京,推翻了大明,害的崇祯帝自杀。

不然,光靠满清,哪能进入北京城,还不是捡了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

有人说是天灾啊。看看崇祯在位的十七年间,有多少年是大旱,甚至连着好几年大旱,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没有这样的天灾,农民有吃的,哪来的农民起义啊?

有人说是阉党啊,是东林党啊,是明朝的党争啊。先是魏忠贤的阉党,祸国殃民,弄的天下百姓苦不堪言,后是东林党,卖国求荣,只顾自己的荣华富贵,吝啬怕死,不敢一心为国。

崇祯吊死煤山

那现在问题来了,如果再问你,大明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我原来也以为,是这些原因,让大明灭亡。

但自从我看了马伯庸写的《显微镜下的大明》之后,里面提到了大明王朝黄册制度的兴起和衰败,我就开始明白了:

明亡的根本原因,是大明黄册制度的衰败。

而上面提到的那些原因,只能说是黄册制度衰败后,大明国力凋敝,无力控制局面的几个结果而已,这些结果又反过来推着大明继续衰败,直到灭亡。

如果大明黄册制度能够得到认真执行,保障国库丰盈,对民情的掌握,上面那些结果产生的可能性就小很多,就算产生,明朝也有能力控制。

黄册制度的伟大

秦朝灭亡后,当刘邦率领的军队进入咸阳,其他的人都去抢夺财宝时,只有萧何封锁了秦朝丞相和御史府邸里的档案库,那里面的图书典籍,记载有天下的地理、人口、特产、每年所缴的赋税等各种信息。

有了这些档案在手,就算刘邦被封锁在汉中,也能了解天下实情,最终刘邦果然在萧何的辅佐下以弱胜强,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

而秦朝丞相和御史府邸里,记载天下地理、人口、赋税信息的那些档案,在大明,就叫黄册。

黄册制度是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费了千辛万苦制定的。

因为明朝得国于元,元朝的赋税制度实在是太烂,或者说就没有像样的建立过赋税制度。

所以明朝立国后,对于天下人口的数量,天下赋税的收取等情况,一无所知,两眼一抹黑,而且人民流动性很大,这就很不利于明朝的统治。

于是雄才大略的朱元璋,开始了他的伟大规划,从里甲、户帖制度开始,然后到洪武十四年设立黄册制度。

简单的说,黄册就是地方上记载有人口情况,土地情况,赋税缴纳情况,服徭役情况的册子,每一家都要如实填写,因为是用黄纸制成,所以称为黄册。

黄册的格式,由明朝官方设定,一式四份,从里,甲开始填写,然后一步步由下到上,从县、府、省递交到户部,最后保存在南京玄武湖旁边的黄册库里,朝廷专门有人看守、审查黄册,避免造假。

而且朱元璋留下祖制,黄册要十年编修一次,以掌握天下情况变动。

这样,大明天下内的田地变化、人口数量,赋税多少,各地的情况如何,都被朝廷看在眼里。

各地的人口流动性如何,每年的赋税有没有如实上缴,一查黄册都可以看出。

因此,黄册制度不仅让明朝掌握了天下民生,而且保障了每年的赋税收入如实入库,各地工程如期进行,也有效的威胁了地方上的阳奉阴违。

可以说,大明王朝,只要黄册在手,就会天下透明,天下我有。

明朝灭亡的原因与结果(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

黄册样本

黄册制度的衰败

然而,任何制度都有漏洞,一旦被钻了漏洞,制度就会迅速坍塌。

黄册制度也不例外,朱元璋设立黄册的初衷是很好,可是这项工作太繁杂,从上到下,牵扯太多,可以造假的地方就太多,这就给了下面的人钻空子的机会。

尽管明朝也制定了一些变化,审查策略,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始终无法有效解决。

何况,明朝看守、审查黄册的机构经费太少,审查工作也太繁杂,这些人就慢慢敷衍,审查的速度慢的不行。

地方上逐渐发现朝廷户部对黄册制度的放松,又看到审查的速度慢,就对数据进行造假,甚至索性直接拖延缴纳黄册。

尽管朝廷户部三令五申的下文申饬这些地方省份,但造假风气已成,已经无法纠正了。

而且黄册制度再造,在没有信息化,网络化的明朝,实在工程太过浩大,最终地方上造假成风。

明朝中后期,黄册制度逐渐瘫痪,崩溃,连户部都不指望黄册来收赋税了。

这样明朝的赋税收入就变少了,但下面地方官员和富绅的口袋却肥了。

他们趁着黄册数据造假的空子,贪污受贿,圈田占地,反正不管国家有没有收入,他们有收入就行。

于是,这些民脂民膏,下不在民,上不在国,都被这些蛀虫们中饱私囊,明朝国力逐渐空虚。

看看明末京城的那些官员们,有多少财富就知道了?

明朝灭亡的原因与结果(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

黄册封存

可是黄册制度不行了,明朝用什么办法来收税呢?

明朝后期,张居正和万历皇帝这一对师徒,各自想到了办法。

张居正走的是正道,虽然没有办法重造黄册,但可以另起炉灶,不造黄册,先清量田亩,然后再用一条鞭法改革赋税制度,不管你是大地主,还是官员,有地就得缴税,就得服徭役。

你不想派人服徭役也行,按照朝廷的法度,把该服的徭役折合成银两缴税吧,朝廷拿这些钱帮你雇人服役。

尽管这得罪了那些大地主和官员们,但是张居正态度和手段强硬,这些人也没办法,可惜张居正最后人亡政息。

万历皇帝走的是偏道,他派宫内的太监去各地,收商税,收矿税,但百姓负担也难免加重。

当然,这也有万历皇帝自己贪财的因素在里面。

不管用什么办法,归根结底,都是想让干瘪的大明国库,再重新充盈起来。

而大明的赋税收不上来,国库空虚,恰恰是黄册制度衰败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

大明灭亡的根本原因

黄册没有了,官员和大地主们,有地不纳粮,不交税,不服徭役。

而那些底层人民,被他们在黄册上运作,什么都没有,反而既要交税,又要服徭役。

风调雨顺的年景,就算给地主们做佃农,他们也还能勉强活下去。

可一等到天灾,还怎么过,怎么活呢?地主不会良心发现不收租子,朝廷的赋税又都被转加到他们身上。

不能造反,就只能逃跑。

如果逃跑的过程,又遭遇了人祸,比如地方剥削什么的,还是活不下去,那就只有造反了。

明朝灭亡的原因与结果(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

李自成

以李自成为例,李自成原本是大明驿站的一个驿卒,如果不是因为明末国库空虚,为了节省开支,裁减驿站,李自成下岗,又没有活路,也不会造反。

简而言之,不管是农民起义,还是辽东后金,或者天灾,这些因素造成大明灭亡,都是在大明黄册制度崩溃,国库收入减少,国力衰弱,无力控制局面的情况下发生的。

如果大明黄册制度不崩塌,天灾可以赈灾,就不会有农民起义,多几年天灾就多赈灾几次。

辽东后金有足够的饷银,还是可以抵挡的,更不会产生那么多贪图富贵,惜身怕死的蛀虫。

就像一棵坏了根子的大树要倒一样,本来根子上已经坏了,不管是风吹,还是雨打,树倒了,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根子坏了。

黄册的结局

大明亡了,可这些黄册的结局,跟明亡一样的令人唏嘘。

明亡,这么多的黄册都在南京,也都没用了,一堆废纸,南明朝廷拿它们去做纸甲,做点燃火器的引火折,因为纸质上乘。

清军占领南京后,清朝还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工部、户部的官员们就把它们当做废纸卖了,当初记载了大明王朝天下民生的黄册,就这样毁的毁,烧的烧,卖的卖,流散的流散,南京玄武湖旁的黄册库很快为之一空。

明朝灭亡的原因与结果(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

南京黄册库

康熙年间,清朝因为需要了解前朝的情况,又向民间搜集这些资料,并把搜集到的这些珍贵资料存在北京。

可到了清末民国年间的战乱,这些明朝的黄册又要遭遇一样的浩劫,很多文档被焚烧,被损毁,最后连同清朝的很多资料,几经辗转,被大收藏家李盛铎整理,抢救,存于民国北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抗战开始后,这批资料一部分辗转到了南京,剩下的一千七百麻袋就留在了北京。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档案局于1958年对这一千七百麻袋展开了清理工作,最后挑出具有史学价值的三百麻袋资料,其中就包括三千件明代的文牍档案,收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至今。

这里面就有大明黄册的身影。

PS: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白璧青钱,或者分享,谢谢支持和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