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佛教的三大寺庙(高山王国千佛之国)(1)

尼泊尔位置地图

尼泊尔佛教的三大寺庙(高山王国千佛之国)(2)

尼泊尔地图

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Nepal),通称尼泊尔,是南亚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的一个内陆国家,北与中国相接,其余三面与印度为邻,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发源地。

18世纪中期建立了尼泊尔王国,并曾入侵西藏,后成为清朝藩属国。在19世纪初英尼战争后尼泊尔割地予英属印度并与其结盟。尼泊尔原为印度教君主制国家。2006年,国会冻结了国王贾南德拉的权力,2008年,尼泊尔制宪会议正式通过宪法修正案,废除君主制改国号为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

【国旗】

尼泊尔佛教的三大寺庙(高山王国千佛之国)(3)

尼泊尔国旗是世界上唯一的非矩形国旗,外形由两个三角形组成。一个世纪前尼泊尔就出现过这种三角旗,后来两面三角旗连在一起,就成为国旗式样。由上小下大、上下相叠的两个三角形组成,旗面为红色,旗边为蓝色。红色是国花红杜鹃的颜色,蓝色代表和平。上面的三角形旗中是白色弯月、星图案,代表皇室;下面三角形旗中的白色太阳图案来自拉纳家族的标志,太阳和月亮图案也代表尼泊尔人民期盼国家像日月一样长存的美好愿望。两个旗角表示喜马拉雅山脉的两个山峰。

【人口】

266.88万人(2013年)。

尼泊尔人包括白种、黄种、混血人种。人种的多样性使尼泊尔自古就成为一个多民族国家。这些民族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定居在尼泊尔的土著民族;第二类是西藏移民;第三类是印度移民。今天,尼泊尔至少有30多个民族。包括:卡斯族(Khasas)、尼瓦尔(Newar)、玛嗄(Magar)、塔芒(Tamang)、夏尔巴(Sherpa)、塔鲁(Tharu)、拉乌特(Raute)等。

在尼泊尔使用的所有语言都是国语。尼泊尔语是尼泊尔的官方语言。这种语言原先被称为Khas-kura,但是在20世纪后就被叫做尼泊尔语。然而不论官方语言是哪种语言,所有在尼泊尔使用的语言都可用于官方目的和文件中。城市中的大多数人懂英语,同时尼泊尔南部广大地区能懂印地语。随着这个国家的大多数私立学校使用英语教学,英语正变得越来越受欢迎。报纸和电视节目现在都广泛使用英语,而相比印地语,年轻人都更喜欢英语。

尼泊尔80.6%人口是印度教徒,10.7%是佛教徒(多数是藏缅语族),4.4%人口是穆斯林,3.6%信原始宗教,很多人同时信仰印佛二教(由于他们的密切接触与印度教种姓制度影响下,其中许多人最终采纳了印度教的种姓制度,二教已在很大程度上综合)。

尼泊尔的种姓人口可分五类:

1)佩戴圣线的人:卡斯人的山地婆罗门、刹帝利、南方的婆罗门与拉其普特人、尼瓦尔人中的婆罗门与印度教徒什雷斯塔种姓。

2)不可奴役的喝烈酒者:尼瓦尔人,古隆人、林布人、马嘉人、拉伊人。

3)可奴役的喝烈酒者:塔芒族、切彭族、夏尔巴人、塔鲁族。

4)不洁但仍可接触:尼瓦尔人的职业种姓(首陀罗),穆斯林,欧洲人。

5)不可接触者:卡斯人不洁职业种姓、南方不洁职业种姓、尼瓦尔人不洁职业种姓。

【行政区划】

尼泊尔佛教的三大寺庙(高山王国千佛之国)(4)

尼泊尔行政区划图(5个发展区)

尼泊尔佛教的三大寺庙(高山王国千佛之国)(5)

尼泊尔行政区划图(14个专区)

尼泊尔佛教的三大寺庙(高山王国千佛之国)(6)

尼泊尔行政区划图(7个省)

国土面积 14.72 万平方公里(与辽宁省相当),共划分 5 个经济发展区——东部、西部、中西部、中部和远西部发展区。 5 个发展区又设了 14 个专区, 14 个专区下共有 75 个县, 36 个镇, 3995 个村。 14 个专区分别为:巴格马蒂专区、佩里专区、道拉吉里专区、甘达基专区、贾纳克布尔专区、格尔纳利专区、戈西专区、蓝毗尼专区、马哈卡利专区、梅吉专区、纳拉亚尼专区、拉布蒂专区、萨加玛塔专区、塞蒂专区。

加德满都(Kathmandu)是尼泊尔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位于加德满都谷地的西北部,巴格马提河和比兴马提河交汇处,面积50.6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350米。气候宜人,有“山中天堂”的美誉。

尼泊尔颁行新宪法(宪法2015)后,撤消5个发展区和14个专区,每2个专区合并为1个联邦州(省),县维持不变。

【高山王国】

尼泊尔佛教的三大寺庙(高山王国千佛之国)(7)

尼泊尔地形图

尼泊尔北部喜玛拉雅地区海拔高度在4877米-8844米之间。世界上最高的14座海拔超过8000米的高峰,喜玛拉雅地区有8座,为珠穆朗玛峰、干城章嘉峰、洛子峰、马卡鲁峰、卓奥友峰、道拉吉利峰、马纳斯鲁峰和安纳普尔那峰。

尼泊尔从南到北100多公里,但是落差可以达到8千米,所以既有热带,也有亚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可能相差十几公里,气候就完全不一样。比如在全国同一时间里,当南部平原上酷热异常的时候,首都加德满都和帕克拉谷地里,则是百花吐艳,春意盎然,而北部山区却是雪花飞舞的寒冬。

【佛教发源地】

尼泊尔是佛教最早流行的地区之一。根据尼泊尔往世书的记载,印度教和佛教伴随着尼泊尔国家的诞生而兴起,历经古代、中世纪和近现代,至今不衰。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即诞生于迦毗罗卫的蓝毗尼(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附近的洛明达)。

相传在公元前520年左右,释迦牟尼曾率领弟子在尼泊尔谷地传播佛法。公元前265年,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曾带他的女儿恰鲁玛蒂到蓝毗尼园朝拜,并树立“尼加里瓦”石柱,并在帕坦城修建了“毕波罗瓦”佛塔。孔雀王朝时代,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法,尼泊尔是佛教徒朝圣的中心。

尼泊尔佛教在梨车毗王朝盎输伐摩王时代继续兴建一些巨大的佛教建筑,唐朝时出使尼泊尔的中国使节王玄策曾来到此地拜谒,留下记录。盎输伐摩王把他的女儿尺尊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公主赴藏时携去释迦牟尼八岁时画像和佛教文物,从此沟通了从印度经加德满都、拉萨到长安的通道。唐贞观七年(633年),中国高僧玄奘来到尼泊尔,瞻拜了迦毗罗卫和腊伐尼林。

【旅游景点】

旅游业是尼泊尔的支柱产业。尼泊尔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徒步旅游和登山业发达,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9%。

加德满都谷地(Kathmandu Valley)是亚洲最重要的文明与佛教、印度教和平相处的交汇点,于1979年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是尼泊尔世界遗产最集中的地方。七组历史遗址包括加德满都、帕坦和巴德冈王宫广场,斯瓦亚姆布和博德纳特佛教圣庙,伯舒伯蒂和钱古·纳拉扬印度神庙,全面反映了加德满都谷地闻名于世的历史和艺术成就。2003年加德满都谷地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尼泊尔首都附近的三个杜巴广场,分别是加德满都杜巴广场、 巴德冈杜巴广场及帕坦杜巴广场。之所以出现三个杜巴广场,源自15世纪亚克希亚·马拉国王去逝后三个儿子的分裂建国。当年兄弟纷争,攀比建庙让国力日渐衰弱,却为后人留下了举世瞩目的世界文化遗产。

(一)加德满都杜巴广场

尼泊尔佛教的三大寺庙(高山王国千佛之国)(8)

尼泊尔佛教的三大寺庙(高山王国千佛之国)(9)

加德满都杜巴广场曾是城邦国王加冕登基的地方,而“杜巴”即为“宫殿”的意思。如今,这座广场依然是老城区的中心,保留着尼泊尔16-19世纪的古迹,共有50座寺庙及宫殿,由红砖砌成的建筑样式极具特色,雕刻十分精美。整个广场是由三个分散的广场组成的。南面是空旷的Basantapur广场,它曾经是皇家养象场,现在则是各种纪念品摊贩的聚集地。西面是杜巴广场的主区,可以游览各种古寺。东北部则是杜巴广场的副区,皇宫旧址的入口就在那里。

(二)帕坦杜巴广场

尼泊尔佛教的三大寺庙(高山王国千佛之国)(10)

尼泊尔佛教的三大寺庙(高山王国千佛之国)(11)

帕坦(Patan )是尼泊尔第二大城市,位于加德满都以南5公里处。帕坦是著名古都,商业之城,艺术之城。相比其它两个广场,帕坦杜巴广场规模最小,建筑最为密集,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亚洲重点保护的18座古城之一。

(三)巴德冈杜巴广场

尼泊尔佛教的三大寺庙(高山王国千佛之国)(12)

尼泊尔佛教的三大寺庙(高山王国千佛之国)(13)

巴德岗位于加德满都以东14公里,始建于公元889年。巴德岗由于商业繁荣所带来的巨大财富使其成为三个马拉王国最强大、最富有的国家,巴德岗杜巴广场与加德满都杜巴广场、帕坦杜巴广场相比更是规模最大的一个,这里有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古城中心集中了四大广场:杜巴广场、陶马迪广场、陶器广场和塔丘帕广场。杜巴广场是最大的广场,有长达500年马拉王朝的王宫,有金门及55窗宫、宫殿、庭院、寺庙、雕像错落有致,精美的铜铸和木雕是罕见的艺术珍品。陶马迪广场是巴德岗第二大广场,该广场有三大寺庙分别是:著名的尼亚塔波拉神庙、拜拉瓦纳特神庙及纳拉扬神庙,其中尼亚塔波拉神庙是巴德岗乃至尼泊尔最高的寺庙。塔丘帕广场规模比杜巴广场和陶马迪广场小许多,这里有木雕博物馆,孔雀窗等。巴德岗陶器广场是老城主要大街必经之地,这里保留着尼泊尔传统的手工制陶工艺。

(四)尼泊尔-帕苏帕提寺

尼泊尔佛教的三大寺庙(高山王国千佛之国)(14)

尼泊尔佛教的三大寺庙(高山王国千佛之国)(15)

帕苏帕提寺位于尼泊尔加德满都巴格马蒂河支流河畔,寺中供奉着最受印度教徒敬畏的掌管毁灭与创造、重生于死亡的湿婆神,湿婆神能排除人体一切情欲和恶念,让人带着纯净的身心到达神的天堂。因此这里被印度教徒视为沐浴和轮回转世的绝佳之地,能够在圣河边结束这一生的苦难,是每一个印度教徒最后的梦想。这里是印度教徒举行火葬的地方,因此也叫烧尸庙。寺庙不对非印度教徒开放,但寺外的火葬仪式是开放式的。

(五)斯瓦扬布纳特寺(猴庙)

尼泊尔佛教的三大寺庙(高山王国千佛之国)(16)

尼泊尔佛教的三大寺庙(高山王国千佛之国)(17)

斯瓦扬布纳特寺(猴庙)位于加德满都的西部,作为加德满都河谷最古老的遗迹而引人注目,相传释迦牟尼曾亲临此地;这里的猴子很多,且不怕生人,因此取名猴庙。登顶后可俯瞰整个加德满都谷地。每年佛祖诞生日时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届时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六)蓝毗尼园

尼泊尔佛教的三大寺庙(高山王国千佛之国)(18)

尼泊尔佛教的三大寺庙(高山王国千佛之国)(19)

蓝毗尼园,为古代印度迦毗罗卫国善觉王夫人兰毗尼的私家花园,内有温泉浴池,因释迦牟尼佛诞生于此,成为佛教最重要的圣地之一。

蓝毗尼园地处尼泊尔南部的特莱平原上,今属尼泊尔蓝毗尼专区管辖,南邻印度国北方邦。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蓝毗尼园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七)奇特万国家公园

尼泊尔佛教的三大寺庙(高山王国千佛之国)(20)

尼泊尔佛教的三大寺庙(高山王国千佛之国)(21)

尼泊尔佛教的三大寺庙(高山王国千佛之国)(22)

奇特旺国家公园(Chitwan National Park)曾是尼泊尔皇室和他们的贵宾狩猎的私人领地,1973年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奇特旺国家公园占地930平方公里,园内生长着青翠的竹林、高大壮观的婆罗双树、木棉树和享有“森林火焰”美誉的深红色二月花蕨,长势凶猛的藤蔓植物像巨蟒一样紧紧缠绕着树木,合风不透,甚至能将大树置于死地。

奇特旺国家公园全称为“奇特旺皇家国家公园”,位于尼泊尔南部拉伊平原的天然动物保护区,是印度和尼泊尔之间喜玛拉雅丘陵地带中为数不多的未遭破坏的自然区域之一,也是世界上已经罕见的亚洲独角犀牛的栖息之地和孟加拉虎的最后藏身地之一。

(八)萨加玛塔国家公园

尼泊尔佛教的三大寺庙(高山王国千佛之国)(23)

尼泊尔佛教的三大寺庙(高山王国千佛之国)(24)

萨加玛塔国家公园(Sagarmatha National Park)位于喜马拉雅山区,北部与西藏珠穆朗玛自然保护区接壤。公园总面积1244平方千米,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首批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之一。

(九)费瓦湖

尼泊尔佛教的三大寺庙(高山王国千佛之国)(25)

尼泊尔佛教的三大寺庙(高山王国千佛之国)(26)

费瓦湖是尼泊尔著名的皇家度假胜地,雄伟的安纳普尔纳山峰构成了费瓦湖的天然背景,迷人的湖光山色每年都吸引大批的游客前来。尼泊尔的皇家的行宫坐落在湖的南岸,北岸王宫至宿营地路口的中湖滨区是是整个景区的中心地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