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背景下,德国现代社会学缔造者滕尼斯 在其代表作《community and society》(《共同体与社会)中 提出“共同体”与“社会”两个重要概念,成为了社区理论的创造者。

社区的性质和职能(社区的定义)(1)

韦伯:基于成员主观的共同情感,建立起来的关系,包括近邻、家、种族、宗教等都属于礼俗社会;

涂尔干(迪尔凯姆)则提出了“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的概念

涂尔干的“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这对二分法的概念是用来分析“社会团结”的。 它们产生于不同的社会结构里:

“机械团结”是在不发达的社会结构中产生的。机械团结是建立在社会中个人之间的相同性与相似性特质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社会联系。按涂尔干的观点, 机械团结的主要特征是: 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甚小, 集体成员具有类似的特质, 情绪感受类似, 价值观类似, 信仰也类似; 由于人与人之间没有分化, 这样的社会呈现高度的一致性; 人与人之间保持相似性与相同性, 是以集体湮没个性为代价的; 相互依赖程度低, 社会纽带松弛; 社会与宗教结为一体, 宗教观念渗透了整个社会; 机械团结还有一个明显的客观标志, 是“镇压的权利”, 即对差别性、异质性的强制压抑。

“有机团结”是发达社会的产物。发达的社会就像一个具有各种器官的有机体一样, 其中每个人都按照社会的分工执行着某种专门的职能, 这种社会中所出现的新的团结类型即是有机团结。 有机团结是建立在社会分工与个人异质性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联系。有机团结的主要特征是: 社会上个人与群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并且这种差异不断发展; 社会分工变得错综复杂, 社会的基本任务以各种曲折的方式由人们共同来完成; 专门化分工发展的结果导致相互依赖性的增长。涂尔干认为, 分工越细, 每个人对社会的依赖就越深, 每个人的行动越是专业化, 其个性也就越鲜明; 社会部分的个体化越鲜明, 社会整体的统一性也就越大

滕尼斯和涂尔干提出的这两对范畴明显带有社会进化论色彩。

滕尼斯关注于个人的情感, 而涂尔干更多的是关注于个人对整体即社会的功能

一个人早期的生活经历,会给他以后的人生留下深刻记忆。正如滕尼斯传记的作者卡斯滕斯在开篇写道:“人是在温柔的菩提树下成长,还是在刚毅的橡树下成长,情况不同就会成为不同的人。费迪南·滕 尼斯是在风景如画、一望无际、仅仅受到地平线限制的艾德斯泰德一个湿地的农家大院里的菩提树下成长 起来的,是个农村的快乐的孩子,备受宽宏大量的父母的呵护……”滕尼斯的童年和青年的生活经历, 可以说是一种共同体的生活,这种经历给他打下了很深的烙印,这种生活和他后来经历的都市生活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滕尼斯是传统共同体生活到现代都市生活的亲历者,他亲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活并以其社会学家的敏锐观察和哲学家的深刻思考把这些写下来,他并不想隐藏他对 “共同体”向往和对“社会”失望的情感,留给后人思考探索和追求,也给后人带来无尽的困惑。

滕尼斯、涂尔干——“社区消亡论”:礼俗社会将被法理社会替代;

费舍尔——“社区解放论”

贝尔和纽柏总结为对各种“社区”的定义进行了分类,认为应该包括三个方面:

社会互动

地理区域

共同关系

综合国内外和我国实际情况,我们认为,“社区”(学理):社区是具有共同联系的具有某种互动关系的人们结成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区域。

社区的性质和职能(社区的定义)(2)

1.滕尼斯所定义的社区未指出地域性

2.所有对"社区"的定义的共同点都包括人,除此还要有互动

3.社区有供独立生活的的生产生活设施

社区的性质和职能(社区的定义)(3)

社区体制改革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逐步扩大 ,城市人口快速增加,许多城市针对现有的“ 市 -区 - 街道-社区 ” 四级管理体制进行精简管理层级、提高服务效能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

街道办事处>体制改革后的社区>原来的居委会

社区的性质和职能(社区的定义)(4)

社区是农村中的乡村镇或者城市中的街道或居委会辖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同时也逐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这使得单位制解体进程不断加快,许多城市居民逐渐脱离单位成为社会人,能否对这些社会人进行有效管理是对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能力的重大考验 ,社区作为城市基层组织,承担着大量 基层社会管理职能,其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也迫在眉睫。随着单位制的解体,以往由 单 位组织承担的社会管控职能也纷纷转移至社区,这使城市社区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 。

社区的构成要素

社区的性质和职能(社区的定义)(5)

社区概念的几个主要特征

社区的性质和职能(社区的定义)(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