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低下,人们就容易生病,所以不管是老人、孩子,还是年轻人都应该保证我们的免疫力。

如果是衣服能保护我们,这算是一道屏障;那么皮肤也能保护我们算是一道屏障;免疫力其实就是我们的最后一道保险屏障。

传统医学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提高免疫力除了锻炼你做的正确吗(提高免疫力不是那么难)(1)

说的都基本上是一个意思,免疫力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就是正气;导致疾病的细菌、病毒、高危因素等等就是所说的邪气。

那么到底是吃点什么保健品,买点什么好东西吃;或吃点什么药物,打点什么点滴,能提高我们的免疫力呢?

其实,如果这样想,那就错了,要么是把免疫力想的太简单,要么就是把免疫力想的太复杂。我们要保证我们的免疫力,做好四点,而且是大部分人都能做到的四点,就能保证一个人的免疫力:吃好、睡好、动好、心好。

一、吃好

提高免疫力除了锻炼你做的正确吗(提高免疫力不是那么难)(2)

吃好,并不是吃什么山珍海味,吃什么保健品,而是全面的多样化的饮食,不挑食。

把握低油低盐低糖低精细粮的原则,食物尽可能多样化。

我们结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给出大家以下具体健康,每天饮食尽可能12种以上的食物,每周尽可能25种以上的食物。

每天:

1个鸡蛋;300-500g奶;1500-1700 ml水; 200-300 g粮食,其中50-150 g全谷物,50-100g薯类;300-500g蔬菜;200-350g水果;≤5g盐;25-30g油;120-200g肉,每天吃至少两次鱼肉;1把坚果。

肉蛋类:每天1-2种肉类,一周5种以上(猪牛羊鸡虾各种鱼);

主食:一天选择3种,一周选择5种以上;

蔬菜、水果、菌类:一天5种,一周10种以上;

奶、大豆、 坚果类:一天有2种,一周5种以上。

二、睡好

提高免疫力除了锻炼你做的正确吗(提高免疫力不是那么难)(3)

睡好不代表一定要早睡,或一定要睡多。

研究发现睡得太早,睡得太晚都有一定的风险;睡得太多或睡得太少,也会增加一定的风险。

更多的研究建议,每天11点左右睡觉,每天睡7-8个小时比较合适;如果有午休的习惯,可以睡30分钟左右。

当然比如睡觉的具体时间,和具体时长。睡眠质量更为重要,也就是说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可以早睡会,也可以稍微晚睡一会,但要保证睡眠质量,第二天能够精精神神的上班、学习、工作。

保证睡眠要有一个好的卧室,好的枕头,好的环境;睡前不要激动,不要喝茶或咖啡,不要吃得太多,可以喝点牛奶。如果睡眠无法保证,那么就需要咨询专业人士了。

三、动好

提高免疫力除了锻炼你做的正确吗(提高免疫力不是那么难)(4)

久坐不运动,我们的机体就会逐渐虚弱,最简单的观察就是,长期不运动,我们上楼、干活的时候,就可能会气喘吁吁。

研究发现久坐不运动带来的不仅仅是肥胖、大肚腩;而且久坐不运动会导致动脉粥样风险增加,进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所以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都应该坚持适当的运动,具体运动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体力和身体条件,选择自己能够坚持,并且喜欢的运动,比如说跑步、骑车、游泳、打球等等等等。

每周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总共运动时间不少于150分钟;运动的时候心率一般建议170-自己的年龄;或者运动的时候能说话,不能唱歌。

四、心好

提高免疫力除了锻炼你做的正确吗(提高免疫力不是那么难)(5)

我们所谓的健康,并不只是机体健康,只有心态健康,加上生理健康,才是全面的健康!美国科学家戴维·霍金斯博士通过几十年的研究,认为人的各种情绪具有不同的能量等级。能量等级越高,对身体健康越有利;能量等级越低,则对身体健康越有害。

经常怨恨、发怒、嫉妒、苛责他人、自私自利、很少考虑他人感受的人,甚至想危害他人的人,能量低,也就是我们说的负能量;经常关怀他人、有慈悲心、爱心、行善、宽容、柔和的人,乐于帮助别人的人,能量高,也就是我们说的正能量。

能量级低于200时,就会有生病的风险,能量级低于100,即属病态;低于30,则随时有自杀的可能;接近10,就是濒死状态。

日本医学博士提到,心情愉悦、放松、冥想、体育运动都会使大脑分泌一种被称为“脑内吗啡”的有益激素,其主要成分是β-内啡肽。

脑内吗啡除了让人感到快乐外,增强人体免疫力。而愤怒、焦虑、消极、压力等负面情绪会阻止脑内吗啡的分泌,转而催生有毒激素的分泌。所以,健康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和心态密切相关。

所以为了提高免疫力,少生病,不生病,我们也得做好事,做好人!

总之,免疫力不是靠吃什么保健品,免疫力要靠自己的健康生活和健康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