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落尽残红始吐芳。牡丹花开在暮春,彼时群芳散尽,唯有它“占断城中好物华”,对于牡丹花的晚开,刘禹锡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但是,花开有期,纵然是雍容华贵的牡丹也不能久开不败,“花开花落二十日”,正是因为认识到了时不我待,白居易才会“夜惜衰红把火看”。
“粉光深紫腻,肉色退红娇”,牡丹花国色天香,品冠群芳,深得世人喜爱,文人墨客对其更是毫不吝啬地对其吟咏赞美,写下了大量的佳作。
“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在众多咏牡丹的诗作中,王建的《赏牡丹》可谓匠心独运,从盛时到凋零,写尽了牡丹的一生,满满的怜惜珍爱之情,读来令人感触颇深。
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
香遍苓菱死,红烧踯躅枯。
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
满蕊攒黄粉,含棱缕绛苏。
好和薰御服,堪画入宫图。
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
教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
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 ——唐王建《赏牡丹》
简译:
牡丹花独具一格,它的声名和身价都和其他的花不同,绽放时顷刻间就溢满整个都城。
它香气四溢,足以让以芳香著称的苓菱自愧弗如,它红艳如火,令那些山踯躅黯然失色。
它柔和的色泽笼罩着纤细的肢体,摇曳生姿,它艳丽的色彩温暖着鲜美娇嫩的肌肤。
它硕大的花朵中蓄满了金粉般的花蕊,它翻卷的花瓣犹如一缕缕大红的流苏一般。
它香气和顺,足可以熏染帝王的服饰,它姿态优雅,足可以画进选入宫中的美女图。
它即将凋零时,犹如那含着淡淡哀愁的新妇,它凋零后,就像那个照顾病中丈夫的妻子,鬓钗不整,形容憔悴。
我之所以要如此形容牡丹花,就是想要让大家知道,花开短暂,请尊贵的客人留下多欣赏片刻吧。
因为,只需一夜清风拂过,这场牡丹的花事就结束了,即使千金也难以买回今年的花开,要相见,隔年期。
赏析:
“可怜零落蕊,收取作香烧。”,和他《题所赁宅牡丹花》一诗中所寄寓的身世之愁不同,王建这首《赏牡丹》不寄托理想和抱负,以及诗人的个人得失,只是单纯的从“赏”字落笔,“惜”字入情,可谓匠心独运,是不可多得的赏牡丹诗佳作。
“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诗的首句写牡丹的尊贵,首先是有声名,其次是身价高,次句写花开时的盛况,声名远播,花开遍地,那情景是何其的壮观。
牡丹花开时,全城出动,赏花的人络绎不绝,足见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难怪刘禹锡说:“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香遍苓菱死,红烧踯躅枯。”,三、四句用对比的手法来描写牡丹花的芳香和红艳,“苓菱”是传说中的香草,“苓”古时通“莲”字,“菱”名芰,与荷花都是以芳香著称的花卉,可在牡丹花面前,它定会自愧弗如。
“踯躅(zhi chu)”指山踯躅,又名红踯躅、山石榴、映山红、杜鹃花等,颜色红艳,韩愈就有“踯躅闲开艳艳花”之句,可在红牡丹面前,它们顿失色彩,没了生机,几近枯萎。
“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五、六句写牡丹花的娇美和气韵,柔和的色泽笼罩着轻盈的枝干,艳丽的色彩晕染了娇嫩的花朵,这是对牡丹整体形象的描写。
“满蕊攒黄粉,含棱缕绛苏。”,七、八句从色泽到形态,是对牡丹细节的描写,细细碎碎的花蕊填满了花心,像明亮的金粉一般,硕大的花朵,花瓣向外翻卷着,像火红的流苏一样鲜艳可人。
“好和薰御服,堪画入宫图。”,九、十句呼应首句,极写牡丹之尊贵,将牡丹花的美升华到了极致,它芳香四溢,可以熏染帝王的服饰,它天生丽质,如美人般可临摹入宫画。
“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十一、二句写牡丹花的晚态和凋零之状,花开时有多美好,花谢时就有多凄凉,和前十句的光鲜亮丽相比,这两句极写其孤单寂寥,是繁华落尽后的无边怅惘,读来令人心生怜惜。
花开有期,好景难留,美好的事物总难长久,“教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所以诗人在后四句抒发内心的感慨,旨意就是提醒人们对事物要有珍惜之心,别辜负这一季的花开。
写在后面:
王建,字仲初,河南许昌人,出身寒微,少年时与后来的水部员外郎张籍一起从师求学,以《宫词》知名,乐府诗和张籍齐名,有《王司马集》等著作传世。
他这个大历年间的进士,虽然才华与张籍不相上下,但是若论幸运,他就远不及张籍,因为张籍能够得到韩愈的提携和引荐,而王建却只能“从军走马十三年”、“终日忧衣食”。
王建的人生从四十岁后才开始有了转机,“白发始为吏”,先是为昭应县丞,后又入长安迁任太府寺丞,转秘书郎,此后又有出任陕州司马等职的经历。
王建一生文学成就斐然,有大量优秀的作品存世,这首《赏牡丹》作于其归京后,颠沛流离,沧桑历尽,对事物的珍惜之心,自是更具别样情怀,“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殷殷之情,尤其令人感动……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