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救森林草原火灾最危险的一环(官兵扑救内蒙古毕拉河重大森林火灾背后的故事)(1)

2017年5月3日,武警呼伦贝尔森林支队将兵力空投至火场山下,官兵们徒步向火场开进。

5月2日12时,内蒙古大兴安岭毕拉河林业局阿木珠苏林场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火场过火面积1.15万公顷,投入兵力近万人。经过3天3夜全力扑救,5日12时,大火实现全面合围,外围明火全面扑灭。5月6日,火场得到全面封控,实现“三无”,扑救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

扑救森林草原火灾最危险的一环(官兵扑救内蒙古毕拉河重大森林火灾背后的故事)(2)

到达火场一线,呼伦贝尔市森林支队直属大队班长兰宁带领战士对火头实施扑救。

毕拉河扑救攻坚战中,武警呼伦贝尔市森林支队官兵连续奋战,攀陡坡、穿河流、越沼泽,脚磨烂、手烫伤的扑火人员不计其数,火线上的迎雪前进的队伍、睡倒在灰烬中的身影,无数可歌可泣的火场故事转化为战胜火魔的决定性能量,感动着无数网友,被网友称为“生态万岁军”。

扑救森林草原火灾最危险的一环(官兵扑救内蒙古毕拉河重大森林火灾背后的故事)(3)

火场地域山高坡陡,官兵攀爬才能到达火场一线。

扑救森林草原火灾最危险的一环(官兵扑救内蒙古毕拉河重大森林火灾背后的故事)(4)

火场风向不定,为扑救工作造成很大困难。直属大队迅速调整扑救方案,采取分兵合围战术对明火实施扑救

扑救森林草原火灾最危险的一环(官兵扑救内蒙古毕拉河重大森林火灾背后的故事)(5)

火场表层枯木横立,因当地多年未发生火灾,丰富的可燃物对这次火灾蔓延造成极大影响。

扑救森林草原火灾最危险的一环(官兵扑救内蒙古毕拉河重大森林火灾背后的故事)(6)

十七中队班长张振飞全班负责攻打火头和清理火线,入伍十三年,这名官兵因任务完成出色,多次受到上级嘉奖,被总队评为“兵王”。张振飞在对枯木用水枪实施灭火。

扑救森林草原火灾最危险的一环(官兵扑救内蒙古毕拉河重大森林火灾背后的故事)(7)

地方扑火队员的协同对扑救火灾至关重要,张强为北大河林场一名职业扑火队员,从事扑火专业长达七年之久,扑火经验非常丰富,对当地植被和林区状况也很了解。

扑救森林草原火灾最危险的一环(官兵扑救内蒙古毕拉河重大森林火灾背后的故事)(8)

林区内引发火灾可燃物多为落叶和松针,最深的腐殖层可达50厘米厚,因火灾现场为原始林区,落叶常年堆积,致使其成为诱发火灾的主要隐患。

扑救森林草原火灾最危险的一环(官兵扑救内蒙古毕拉河重大森林火灾背后的故事)(9)

火灾现场植被为白桦树和落叶松以及灌木林组成,扑救火灾的官兵稍不留意就会形成树冠火,为救火任务造成很大困难。直属森林大队的李壮是一名来自南方的战士,第一次面对森林大火,毫不畏惧,他说,见到火头,反而有些兴奋。

扑救森林草原火灾最危险的一环(官兵扑救内蒙古毕拉河重大森林火灾背后的故事)(10)

阿木珠苏火场起火点有5个,因过火面积大,前线指挥部将火场分为南北两线,呼伦贝尔森林支队负责南线火场,扑救完一个火点后,官兵要立即转场另一个火点进行扑救,林区开阔地带多为塔头地,官兵常常因转战火场要穿越沼泽、塔头地和河流。

扑救森林草原火灾最危险的一环(官兵扑救内蒙古毕拉河重大森林火灾背后的故事)(11)

呼伦贝尔市森林支队针对复杂地形出动了4辆装甲车投入火场一线,主要负责运送兵力、扑打火头,因火灾发生地多为沼泽地区,装甲车在灭火作战中发挥了巨大力量。

扑救森林草原火灾最危险的一环(官兵扑救内蒙古毕拉河重大森林火灾背后的故事)(12)

最难处理的是地下火,因地下火无法进行表面扑救,森警官兵要用手扒开落叶,开发防火隔离带,以防火势在地下蔓延,因腐殖层较厚,火场面积较大,每名官兵都磨破了手套,磨烂了手指。

扑救森林草原火灾最危险的一环(官兵扑救内蒙古毕拉河重大森林火灾背后的故事)(13)

周生发是一名副班长,火线合围后,他利用休息时间在一段过火的白桦树上割下一块树皮,写下了自己的扑火心得。

扑救森林草原火灾最危险的一环(官兵扑救内蒙古毕拉河重大森林火灾背后的故事)(14)

对陡坡明火就行扑救。

扑救森林草原火灾最危险的一环(官兵扑救内蒙古毕拉河重大森林火灾背后的故事)(15)

官兵因转战多出火点,鞋里面灌满的积水泡烂了双脚,据不完全统计,参战官兵大部分因开挖隔离带、穿越沼泽地,手脚都有不同程度受伤。

扑救森林草原火灾最危险的一环(官兵扑救内蒙古毕拉河重大森林火灾背后的故事)(16)

完成任务后,官兵疲惫不堪,就地而眠,连续奋战透支了官兵的体力,扑救任务中,全体参战部队连续作战,每天仅休息2-3个小时。归队后,记者随队采访时问战士,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他们回答说,就行好好睡一觉。

扑救森林草原火灾最危险的一环(官兵扑救内蒙古毕拉河重大森林火灾背后的故事)(17)

5月5日,据气象部门报道,当日林区有强降雪,气温骤然降低至零下。为解决取暖问题,官兵在火烧迹地点燃了一堆篝火,围在旁边休息。

扑救森林草原火灾最危险的一环(官兵扑救内蒙古毕拉河重大森林火灾背后的故事)(18)

5月5日下午两点,因人工降雨原因,火场下起了雨夹雪。官兵因需携带大量机具赶赴火场原因,无法携带更多被装和给养,此时,参战官兵只能围在用雨衣撑起的建议帐篷内,围在火堆前相互取暖。

扑救森林草原火灾最危险的一环(官兵扑救内蒙古毕拉河重大森林火灾背后的故事)(19)

因连续奋战,体能透支较大,上山时携带的给养也仅剩几个馒头和几袋方便面。为防止身着单衣的官兵被雨水浇湿,他们用树枝搭建起帐篷解决避雨的问题。

扑救森林草原火灾最危险的一环(官兵扑救内蒙古毕拉河重大森林火灾背后的故事)(20)

5月5日下午两点多,雨夹雪开始转为大雪,官兵们紧紧围在一起,吃着仅剩的给养,围坐在火堆前取暖。据前线消息,官兵在一线缺少给养,在严寒天气下,每天只吃一顿饭。

扑救森林草原火灾最危险的一环(官兵扑救内蒙古毕拉河重大森林火灾背后的故事)(21)

大雪交加,火场实现了“三无”,积雪覆盖了火烧迹地,导致下山路线无法确定。党员突击队打头阵下山,穿越沼泽地,对下山路线进行摸索前行。

扑救森林草原火灾最危险的一环(官兵扑救内蒙古毕拉河重大森林火灾背后的故事)(22)

5月5日,行进在山里的官兵以苦取乐,用相机记录下了这难忘瞬间。带队的二中队中队长丛德龙说,这场火确实打的很艰难,但却打出了我们的战斗力和强大的凝聚力。

扑救森林草原火灾最危险的一环(官兵扑救内蒙古毕拉河重大森林火灾背后的故事)(23)

5月6日,火场安全了,当地林业扑火队员组织下山,因需穿越河流,武警呼伦贝尔市森林支队紧急调动莽式运兵车和装甲车各一台,输送人员过河。

扑救森林草原火灾最危险的一环(官兵扑救内蒙古毕拉河重大森林火灾背后的故事)(24)

火场扑火力量达到9000多人,运输车辆较少,只能分批将人员输送,图为当地扑火队员在等待车辆运送过河。

扑救森林草原火灾最危险的一环(官兵扑救内蒙古毕拉河重大森林火灾背后的故事)(25)

5月7日,参战官兵行军四十多公里,走了一天一夜,到达集结点,留守官兵为前线战友杀鸡宰羊,让战友回来就能吃上一顿饱饭。

作者 | 纪松涛

摄影 | 纪松涛、李建龙、张蒙、 赖德兴、周云祥、林小龙、吕小虎、王启东

来源 | 解放军报记者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