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妍奇

习作课写出人物的特点(习作课例让人物)(1)

【课例实录】一、游戏导入

1、你比划我来猜 :请坐表演

2、师:你是怎么猜到的?(动作也是无声的语言)

“只有描写动作,人物才能站起来”——老舍

3、出示课题:让人物“站”起来

二、出示片段一:《武松打虎》的片段

1、同学们圈出描写动作的词语。(掀、翻、剪、闪、躲、跳、跃……)

2、你认为这个片段中哪个词语用得好?学生交流,理解用词的准确性。

妙招一:选用准确的动词

3、老师示范拿一本书演示不同动作,通过自己的观察组织语言复述一遍。

【点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中不是缺少作文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眼睛。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握教材特点,抓实语用训练。通过关注细节,才能让更多孩子写出精彩作文。

统编教材独具匠心,设计了两个模仿运用序列,一个是“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序列,一个是课后习题中的“小练笔”序列。平时在写作中我们往往强调把某件事写完整,而忽略了生动具体、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导致很多习作叙述空洞无物,难以表情达意,引发读者的共鸣。】

习作课写出人物的特点(习作课例让人物)(2)

三、出示片段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救助车夫的片段

1、让学生懂得理解把大动作分解成细小动作的写法。

2、指名学生朗读片段,其他同学想象画面,通过分解动作,深入了解人物形象。

妙招二:选用连贯的动词

3、出示“老师喝茶”图片

师现场示范喝茶的动作,学生仔细观察叙述老师喝茶的一系列动作。

4、片段练习:生用上连贯的动词,把老师喝茶的动作写下来。(播放舒缓柔和的背景音乐《星空》)

5、用展台展示学生写的片段练习,全班交流点评。

师小结:动作写得很连贯,但是描写比较生硬,但总体感觉把老师写成了僵化的机器人,怎样把人物写生动,需要我们学习第三招。

【点评:习作片段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精彩句段的赏析,积累借助精彩句段,掌握语用技巧。指导细节描写,需要我们适时地进行专项训练,掌握刻画人物的细节可从环境、场景、服饰、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多方面,根据需要进行取舍。

分主次递进式的细节描写可以把人物写得生动饱满,栩栩如生。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主动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把活动中形成的新问题引向深入,拓宽写作思路。】

四、出示片段三:《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人部分

1、生齐读课文片段。

2、你觉得这场战斗打得怎样?(激烈)

课文怎样写的?出示蓝色划线批注,指出在动词前或者后面加上修饰成分就能让作者笔下的人物站起来了。描写的时候可以适当用上一些修辞手法,让细节描写更加生动。

妙招三:对动词进行修饰

3、课堂练笔:生练习在刚才写好的片段基础上对动词进行修饰,把老师喝茶的动作部分写得更生动。

4、展示学生修改后的片段,全班交流评议,说说前后对比有什么不一样?好在哪里?

【点评:新课程标准要求增强儿童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心。有了兴趣便有了主动性,有了主动性才有创造性。细节描写还需要巧用专项训练,夯实语用能力。巧妙运用修辞,写好特定场面,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感受,学会思考。

老师从多角度对学生的创造给予充分的肯定,逐渐培养起来的对习作的兴趣和信心,是今后孩子作文的重要的情感基础。】

习作课写出人物的特点(习作课例让人物)(3)

五、学生现场“掰手腕”比赛

1、老师当主持人,全程解说。

2、角色转换,记者采访两位选手的感受。

3、指导学生用上三大妙招,把“掰手腕”比赛的场景写下来。还可以参考结合老师给出的一些动词写进片段中,如:抓、拿 、捏 、掐、撑、掬、拖、抛、撞、擒、撤、捣、持、掷、握、跺……

4、学生开始片段练习,写下掰手腕比赛的场面。

“掰手腕”比赛开始了,你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习作点评,出示评星标准,学生给自己的片段自评打星。

习作课写出人物的特点(习作课例让人物)(4)

【课后评析】

综合评议整节课,凸现出三大特点:


习作课写出人物的特点(习作课例让人物)(5)

【教学研讨】

一、教师发言: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片区教研活动,这样一场别开生面的习作交流活动让我们收获满满。接下来,我谈谈几点收获:

1. 联系统编教材,重视细节描写。

奇思妙想配画面,语言幽默又精练。巧用比赛来引路,兴趣盎然最有效。这堂课《让人物站起来》就是先从已学过的课文中找到动作描写的范本,让学生慢慢找到窍门,在练习的过程中巩固动作描写的妙用。

我们说,最有效的作文教学往往就是隐藏了作文意图的教学。学生在趣味盎然中,一种课程论语境下的“游戏”精神正在海潮般地蔓延开来,作文诉求、作文动机正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泉水般汩汩溢出。

2. 融于日常训练,突出细节描写。

统编教材的习作就是呈现螺旋上升趋势的。能抓住习作训练的点,由一个点去带出写作训练的面。比如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单元习作有两个习作要素: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特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将真实的作文目标和任务巧妙地结合起来,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件既新鲜又好玩的事情。通过对课文范例的学习、欣赏、揣摩和梳理,无疑是一种绝佳的文化引领。在例话的引领下,学生自主建构起习作片段描写的组织者,效果非常好。

二、教师发言:

专项训练绝对不能割裂使之独立,应是相互融合运用。老师的课里也印证了这一点,我们只需把握好每次训练的重点,习作训练就会事半功倍。

这堂习作指导课,不仅在孩子们心中建构了一个清晰的动作描写的框架,同时也为我的习作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思路。课堂设计上给足了学生“看见感”:你演我猜、教师表演喝茶、翻书和掰手腕比赛,一个个近在眼前的有趣画面,让学生有了充分的观察体验,从字到词,句和画面,层层递进,不仅让学生学得开心,也让学生学得有序有法。

无论是充满趣味的导入,或是衔接自然的过渡语,还是老师在课堂上的洒脱沉稳,无不令人佩服。从选准动词到分解细化,再到合理修饰,教学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看似普通的小妙招却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让孩子文思泉涌。

三、教师发言:

相信在经过了这次人物描写的课堂后,孩子们笔下的人物一定能够真正地“站”起来!从小处着眼,细化片段”的描写,以细小连贯动作描写为突破口,进行描写训练。老师能充分发挥、把握本次习作课的教学目标:动作描写。通过游戏“你比我猜”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兴趣。教学过程中层层铺垫,步步引入,授予学生三个动作描写小妙招,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活动总结】

本次教研以“细节”描写为主题,进行课例展示及专题讲座,交流研讨细节描写的几个小妙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升学生写作能力。这样的汇报、交流活动,唤起了学生对探索过程的回忆,既是对活动成果的汇报,又是对写作方法的梳理。通过片区教研活动使老师们的教学理念互相碰撞,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大家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网络世界给语文课程建设注入了生命的活力,语文课程整合开发还需要多元化、多维度方向发展。我们还可以合理利用当地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学活语文。让我们的语文课程学习更加多姿多彩,更加根深叶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