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高会怎么样(何谓乙型肝炎病毒cccDNA)(1)


众所周知,乙型肝炎病毒(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是HBV感染的“生命之根”,持续和稳定的cccDNA是长期维持HBV慢性感染的关键因素。其实,肝细胞核内的cccDNA具体分子数处于不断更新和变动的动态平衡。


一个感染病毒体在感染肝细胞后只产生一个cccDNA,但处于稳定的每个感染肝细胞内约有6~60个cccDNA拷贝,其原因在于HBV cccDNA形成过程中松弛环状双链DNA(rcDNA)又被转运至细胞核内而发生构象改变形成新的HBV cccDNA,从而使每个细胞内HBV cccDNA在数量上均可达到6~60拷贝,这就形成了所谓的“HBV cccDNA池”。

同时,又以cccDNA为模板,转录成几种不同长度的mRNA,从而使“HBV cccDNA池”一直处于动态平衡,以致细胞核内cccDNA数量能够维持在可以保证病毒复制但不会造成细胞溶解的范围内,否则细胞发生溶解,cccDNA就会被清除。然而,“HBV cccDNA池”的动态平衡的具体调节机制迄今为止尚不清楚。因此,了解“HBV cccDNA池”的动态平衡的具体机制,或许将有助于我们研究彻底根除HBV cccDNA的方法及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已发现干扰素在免疫功能方面的作用已达成共识。

虽然它并不影响最初形成的HBV cccDNA,但可抑制子代HBV cccDNA的合成。近年进一步发现,虽然抗核苷类似物(NUCs)的抗病毒作用仅与其抑制P区HBV DNA复制有关,面对cccDNA并无直接作用,但新近发现它们实际上也可不同程度地抑制子代cccDNA的生成。其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部分NUCs(如替比夫定)有一定免疫调节作用,从而在其第一相直接抑制病毒复制之后,又通过与免疫调节作用相关的第二、第三及第四相反应,产生进一步抗HBV作用。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过去我们过度关注慢性HBV感染与cccDNA的关系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那就是成年人感染HBV后大约有90%~95%的人是急性自限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近乎100%的肝细胞都曾经感染过HBV,然而大部分被感染的肝细胞都通过非溶细胞途径清除了病毒,或者说在保全宿主细胞的同时清除了HBV cccDNA。这一过程不仅非常普遍,而且并不漫长,通常经过数周或数月即可完成持续过程因此。非溶细胞清除途径可为研究HBV慢性感染者cccDNA在体内的清除动力学提供依据,深入研究其中机制将为抗HBV治疗带来新的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