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狡狯:为了得到珍品不惜表演投河自杀
米芾对自己所藏书画爱护备至,并订立规矩:灯下不能看书画,喝酒不能看书画。对朋友借观书画,他也立了一个“阅书之法”:准备好两张干净桌案,铺好纸张,然后米芾净手,从盒中取出字帖,展开给客人观看。客人端坐案头,不能触碰字帖。客人说:“打开”,米芾就打开;客人说:“卷轴”,米芾就卷轴。
为了得到自己中意的书画,米芾不但散尽钱财,费尽心机,有时甚至强取骗夺,以至于有“米老狡狯”之说。唐代著名书法家沈传师有一幅《道林诗》,字体像手掌那么大,非常珍贵。藏在湘江边上的道林寺中。米芾在长沙做官时,曾向寺僧借出来观赏,越看越喜欢。到了晚上,米芾竟带着沈传师的作品飞奔而去,僧人讨要不回,不得已,只好讼之于官,最后是官府派人才为僧人将作品追讨回来。
还有一次,米芾和蔡京的儿子蔡攸乘船在河上游玩。蔡攸拿出王羲之的《王略帖》,米芾惊叹不已。他想拿自己的其他藏品与蔡攸交换,蔡攸面露难色。米芾说:“如果你不答应,我就投河。”说完,便大呼小叫,,一手扒船舷,做出要投水的架势。蔡攸无奈,只好把字帖拱手相送。
米芾不但书画水平很高,而且临摹功夫也很深。他临摹古帖十分逼真,往往能瞒过众人之目,被人当成真迹珍重收藏。现今看到的“二王”的一些作品,都不是“真迹”,而是米芾的仿制品。
传说有一次,一个书画商人拿着一幅唐人的真迹,扣开了米芾的大门,有意要卖给米芾。价钱有点高。米芾说,你先放这里,五天后你再来,我若要,你把钱拿走;我若不要,你把画拿走。米芾说完,商人走了。到了第七天,商人来了。米芾说:“画我看了,不错,价钱太高,你又不让价,就请你把画拿走吧。”说着把画打开,并说:“你看好,是不是这张画。”商人客气地答道:“没错。”商人把画拿走了。第二天,商人拿着画又来了。一见面,米芾就笑着说:“我知道你今天准来,有朋友请我,我都没去,在这儿等你。”商人心里马上明白了,说:“是我眼拙,把您的临本拿走了,今天特来奉还。”米芾大笑道:“你不来找我,我也一定会去找你,你拿走了临本,我心里特别高兴,有一种说不出的愉快。”商人取走原本真迹,临本还给米芾。
由于擅作临摹本,米芾骗取了别人很多古字画。对于好作膺本一事,甚至被朋友们拿来戏谑。有一次,米芾拜访一位朋友,这位朋友说:“今天我专门为你烧了河豚肉。”河豚有毒,米芾听了,停下筷子。朋友这时笑着说:“放心吃吧,这不是真河豚,是膺品而已。”
当时,人们都说米癫“只癫进不癫出”,不过,他也不是每次都能得逞。传说有一次,他见到一幅唐代戴嵩的画,画面上是两头蓄势发作,弓角相斗的牛。他爱不释手,摹了一幅还给主人。谁知主人认出这是摹品,要求归还真迹。米芾问,何以见得?主人说:“牛目有童子影,此则无也。”原来,戴嵩居然在牛的眸子里画了个放牛娃的身影。米芾没有注意这个细节,只好将原作还给对方。
由于米芾的“巧取豪夺”,自身藏品又富,且喜交游,所从游者皆一时名士,因此目力大长,在鉴赏与伪托上尤有一手。他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所作《书史》中介绍许多书画鉴定与作伪的方法,如:作伪时用烟熏、染色等法做旧等等。
米芾狡狯,偶尔自夸也在情理中,正如前人所云“高标自置”。米芾自叙学书,经常会有些故弄玄虚,譬如对皇帝则称:“臣自幼便学颜行”。但是,米芾的成功完全来自后天的苦练,丝毫没有取巧的成分,米芾每天临池不辍。两条史料为证:“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半刻废书也。”“智永砚成臼,乃能到右军(王羲之),若穿透始到钟(繇)、索(靖)也,可永勉之。”米芾富于收藏,宦游外出时,往往随其所往,在座船上大书一旗“米家书画船”。
米芾晚年学禅,据说他临终前一个月,写信向亲朋好友告别,还造了一副楠木棺材,在棺材里吃饭办公。临终前七天,开始吃素,沐浴更衣,焚香静坐。到辞世那天,遍请郡中同僚,当众念道:“众香国中来,众香国中去。人欲识去来,去来事如许。天下老和尚,错入轮回路。”念完之后,合掌而逝,终年五十七岁。
(本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