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西方文坛的作家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英年早逝,享年五十一岁。虽未得高寿,但他用一生见证了时代剧变。

出生于法国大革命末期的巴尔扎克经历了拿破仑战争、波旁王朝复辟,以及1830年和1848年革命时期。

丰富的人生经历让他有了自称为“社会的书记员”的底气,同时也使他的生活永远沉浸在忙碌的氛围中。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有什么(巴尔扎克想过让人间喜剧走向完结吗)(1)

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作为巴尔扎克的代表作,旨在通过文字展现他所捕捉到的整个法国社会的辉煌与肮脏。

巴尔扎克于1850年去世,彼时他已完成了《人间喜剧》小说系列中的九十余部作品,但完结之日却依旧遥遥无期。

谁都不能指责巴尔扎克的半途而废。约二十年间九十多部作品的高产量,得益于他每日十八个小时的奋笔疾书,全凭咖啡来提神。

即便是已经提交给出版商的稿件,也经常被他撤回修改(甚至大幅拓展),他甚至会大刀阔斧地修改质量极高的校样,这对出版商而言是笔不菲的开支。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有什么(巴尔扎克想过让人间喜剧走向完结吗)(2)

巴尔扎克手稿,图片来源网络

巴尔扎克近似强迫症的人格也蔓延到了写作风格上,他的作品里充斥着大量冗长描述、离题话和长篇阐释。

不过,宏大的叙事规模弥补了不算精练的笔法,奥斯卡·王尔德就曾公开表示:“我们都知道,19世纪主要诞生在巴尔扎克笔下。

虽然查尔斯·狄更斯也被部分读者视为“以文字创造19世纪”的伟大作家,但是相比而言,巴尔扎克显然更加雄心勃勃。

他在《人间喜剧》中塑造了两千多个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角落,是19世纪法国社会的精彩缩影。他的故事盛宴里不乏富人、特权者与小偷的对抗,放贷者与妓女的冲突纠纷。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有什么(巴尔扎克想过让人间喜剧走向完结吗)(3)

《欧也妮·葛朗台》

[法] 巴尔扎克 著

定价:24.00

中国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0.1

这些人物形象血肉饱满、复杂多变,在道德方面具有模糊性,读者很难以“非黑即白”的准则定义他们。

巴尔扎克对社会百态的专注观察,以及创作细节的精雕细琢,使之成为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之一。

政治理论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或许不同意巴尔扎克的政治观点(后者是极端保守主义者和保皇派),但他依旧评论说:

我从巴尔扎克那里学到的知识,比从其他所有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还要多。

逐渐形成的智慧年鉴

虽然巴尔扎克坚信法国大革命使得社会动荡、道德紊乱,但不能否认的是,他的家庭确实从这场革命中获益。

巴尔扎克的父亲出生于法国西南部的一个农民家庭,是当地律师事务所的普通职员,在法兰西帝国和复辟的波旁王朝时期,他主要负责给军队提供物资补给。

巴尔扎克原本是学习法律专业的,满二十岁以后,他依靠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津贴慢慢发展成作家,并开始顶着各种笔名,以大量粗制滥造的牟利之作开启了自己的文学生涯。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有什么(巴尔扎克想过让人间喜剧走向完结吗)(4)

传记电影《巴尔扎克激情的一生》(1999)中的巴尔扎克

他花了差不多十年的时间才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雪恩斯酒店》,然而他这十年来的花销,却让他在余生始终处于债台高筑的状态。

《雪恩斯酒店》的故事背景设定在法国保皇党反革命期间的布列塔尼,这部作品也被视为《人间喜剧》系列故事的起点。

巴尔扎克曾在1842年写下《人间喜剧》的序言,并由此萌生出关于整个系列故事叙事框架的构想。

他曾在序言中谈及自己被灵感击中的瞬间,故事就此诞生于脑海中,那种感觉就像置身于一场奇幻梦境。

这段极富戏剧性的描述并不属实,因为《人间喜剧》的叙事构架并不是巴尔扎克在某个短暂瞬间获得的—— 故事是在许多年的时光中慢慢积累和酝酿而成的。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有什么(巴尔扎克想过让人间喜剧走向完结吗)(5)

根据巴尔扎克小说改编的电影《贝蒂表妹》(1998)海报

据巴尔扎克的妹妹称,《人间喜剧》的转折性时间节点大约是在1835年,那也是作者决定让许多人物在书中反复出现的时期。

反复出现的角色形象

在写作初期的设想里,他计划在故事里塑造三四千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以此构建出丰富完整的社会风貌。

事实上,《人间喜剧》中出现的角色数量并未达到这个规模,但这也并未掩盖巴尔扎克在小说界绽放的熠熠光芒。

更令人钦佩的是,为了能使小说具备连贯性,巴尔扎克反复修改了他早期作品中的人物姓名。

《人间喜剧》的系列故事里几乎没有单一的叙事线索,整部作品被《纽约书评》称作“连贯而流畅的编年史”。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有什么(巴尔扎克想过让人间喜剧走向完结吗)(6)

《高老头》

[法] 巴尔扎克 著

定价:35.00

中国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4.1

《人间喜剧》系列故事中的经典篇目包括:《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幻灭》,以及《贝姨》。

像巴尔扎克的其他许多作品那样,小说《高老头》首先以连续刊载的形式发表,后来才被整理成书,它同时也是巴尔扎克的首部“运用连贯性故事人物”的作品。

哲学小说《驴皮记》中的老人欧仁·德·拉斯蒂涅在这部故事里以“天真的法律系学生”的形象出现,巴尔扎克也在其后续的小说里记录了拉斯蒂涅在职业生涯中所取得的进步。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有什么(巴尔扎克想过让人间喜剧走向完结吗)(7)

根据巴尔扎克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驴皮记》(2010)海报

在好几个不同故事中反复出现的角色还包括:职业罪犯伏脱冷、高利贷主高布赛克及律师但维尔。

鲜明的创作主题

巴尔扎克最鲜明的创作主题,在于讲述社会的成功个体,以及金钱在塑造社会关系中所起的作用。

他将人类意志视为某种能量来源,可以被挥霍(或是储存)在人的内部世界,而他笔下的许多人物,正是以自毁的行径耗尽自身生命力的。

总的来说,《人间喜剧》是汇集了爱情与背叛、犯罪与疯狂的鸿篇巨制。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有什么(巴尔扎克想过让人间喜剧走向完结吗)(8)

电影《欧也妮·葛朗台》(1994)海报

巴尔扎克在文学世界里创造的社会分类法,与19世纪动物学家所采用的分类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他的小说大致可分为三类:“分析研究”,即研究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准则;“哲学研究”,侧重于研究人类行为的深层逻辑和渊源;“风俗研究”,旨在探索人类各种行为的内在驱动。

最后一个类别又可被划分为六个子类别“场景”:私人生活、法国外省的光景、巴黎岁月、政治仕途、军旅生涯和乡村生活。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有什么(巴尔扎克想过让人间喜剧走向完结吗)(9)

根据巴尔扎克作品改编的电视剧《交际花盛衰记》(1975)海报

1842年,巴尔扎克在初次撰写的序言中解释了这样的创作构架,这也是他首次将“人间喜剧”拟定为系列小说的名称。

社会普遍认为,《人间喜剧》中有大量对《神曲》的隐射,只不过但丁更多地着墨于“来世”,而巴尔扎克则更关注“今生”(当下)。

他的故事传递了一个隐秘的讯号:善良的人并不总能获得福祉(或是成功)。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有什么(巴尔扎克想过让人间喜剧走向完结吗)(10)

这幅插图描绘的是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场景,这部作品也是读者所公认的《人间喜剧》中最出色的一篇小说

1845年,巴尔扎克开始着手为故事集编写目录,但最终未能完成。

他的身体一直不好,毫无疑问,长期超负荷地写作进一步损害了他的健康。当然,他的繁重债务也变相为之提供了持续写作的动力。

1850年,巴尔扎克与相伴多年的情人伊芙琳·汉斯卡结婚。一个月后,他便溘然离世,他生前欠下的债款最终由伊芙琳代为偿还。

倘若不是经济拮据,需要通过写作谋生,巴尔扎克是否还会笔耕不辍?

事实上,他很可能从未考虑过要让《人间喜剧》走向完结。

本文内容摘选自《未竟的杰作:文学史上的60个遗憾》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有什么(巴尔扎克想过让人间喜剧走向完结吗)(11)

《未竟的杰作:文学史上的60个遗憾》

[英] 伯纳德·理查兹 主编

中国画报出版社

定价:128.00

出版时间:20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