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网上流行的“封控小区挖野菜攻略”来得太早了,毕竟当时的食物供应还比较充裕。标题党嘛,加个封控小区就是为了流量呗。

其实南方人到了这个季节不都是馋虫上脑蠢蠢欲动挖野菜吗?北方人也吃野菜,但好像一般是上树,不能叫挖(如果您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交流)。

和春姑娘同时到来的,除了三月不断飙高的气温,还有带着小铲和塑料袋的爸妈以及一批好奇心重的中年人。

路边十种野菜(路边的野菜该咋采)(1)

路边十种野菜(路边的野菜该咋采)(2)

路边十种野菜(路边的野菜该咋采)(3)

挖野菜新闻比比皆是

他们在野外广袤天地东翻西薅,左突右进,只为找到最鲜嫩的野菜。野外如果不方便,小区绿化带也是一个选项。有网友戏称“如果你发现家门口的绿化带有点秃了,可能不是植物生长不好,而是某些人来过了……”

路边十种野菜(路边的野菜该咋采)(4)

路边十种野菜(路边的野菜该咋采)(5)

折耳根暗红色的芽一般藏在衰草里,也不能逃过挖野菜的犀利目光。找到一根就找到了一大片,“积年惯犯”都知道,折耳根喜欢长在湿润的阴凉之地,如果没有被其他野菜党捷足先登的话,去年长的地方,今年就还有。不要嫌弃这样看似low的行为,你只是不懂挖野菜的重要意义。

挖野菜对于南方人来说,不是果腹,只为尝鲜,即便是菜场有卖大棚种植的,也会被资深人士深深呸一声:“没那味道。”

路边十种野菜(路边的野菜该咋采)(6)

如果说云南暑假的菌子季让全国其他地区好吃嘴宁愿躺板板也要杀到云南去尝鲜,那么初春挖野菜就是全体南方人对春的至高礼赞。

尊重它,就要吃掉它!

清明节前,大规模杀伤性挖野菜季已经落幕。但谁能忘记还略带着泥土味的折耳根?谁能忘记糯叽叽又有特殊香味的艾粑?还有荠菜、马齿苋、水芹菜、马兰头、草头……爱挖的人们,今年已经尝够了鲜。还没尝试的同学们,明年可以试试。不过有两个要点要注意。

第一,眼睛尖点,认清楚再挖。如果拿不准,就别下手。

荠菜和折耳根是野菜界很奇怪的两大存在。荠菜的香味大家都能接受,但在江南是个宝,在野菜大省四川是根草。

对于我这种荠菜爱好者,苦四川菜场无荠菜久矣。江南的朋友们来四川,往泥地里随便打眼一看就是荠菜。

荠菜的品种很多,叶形变化多端,很容易和泥糊菜混淆。泥糊菜也能吃,但是味道不太好。据一位上海阿姨介绍,掌握这几点,辨认荠菜so easy。

野生荠菜分长脚和短脚,主要看叶和茎。

1.荠菜有奇香,摘的时候碾碎叶子闻。

2.荠菜的叶子是呈“半散半径”状,也就是贴着地面向四周呈放射状平铺生长。

路边十种野菜(路边的野菜该咋采)(7)

路边十种野菜(路边的野菜该咋采)(8)

这些都不是荠菜。

路边十种野菜(路边的野菜该咋采)(9)

这个是蒲公英。

幼年荠菜和蒲公英很像,挖到蒲公英就算了,蒲公英也可以吃。幼年荠菜的叶子比蒲公英更直立,相对来说叶子背面毛比较少。成年荠菜的毛要多些,不光滑。

3.荠菜的根是白色的。

路边十种野菜(路边的野菜该咋采)(10)

淘宝搜图,大概就是这样。

路边十种野菜(路边的野菜该咋采)(11)

人工培育的暖棚荠菜,大叶,颜色更加嫩绿均匀。

唉,好想吃荠菜馄饨……

折耳根是西南诸省的最爱,也是全国闻名的黑暗食品,离开这里,其他地区的接受度就指数级下降。对于常吃折耳根的人来说,在野外碰到了,就算认错形,也不会认错味道。从这个层面来说,挖折耳根是比较有保障的。

江南常吃的野菜还有草头和马兰头。想到上海菜草头圈子就流口水了……

草头是上海人的叫法,它的正经名字叫苜蓿。苜蓿也是种类特别多的品种。

草头和一般的三叶草有区别。上海阿姨告诉我草头的三大叶“长”茎,有特殊香气。而三叶草叶小,且茎“短”。

路边十种野菜(路边的野菜该咋采)(12)

一筐草头。

马兰头比较好认,有特殊香气,根是红色的,叶片光滑,不带毛。

路边十种野菜(路边的野菜该咋采)(13)

路边十种野菜(路边的野菜该咋采)(14)

上图是马兰头,下图叶子带毛就不是马兰头。

现在清明节扫墓都是去正规的墓园,以前叫上坟。去上坟也就是去挖野菜。

四川人在这个时候特别爱挖清明菜,也叫蒿蒿菜。川南地区的做法是:采回来,洗干净,切碎,拌糯米粉或者糯米粉与面粉的混合物,捏成粑粑,上锅整熟。

我家叫艾粑,这是另外一种艾蒿馍馍?更通俗的称呼叫清明粑粑,四川其他地区做法不一样。比如成都周边的元通古镇,据说要在清明粑粑里加馅,而且是加一种叫苏麻(不晓得这个字对不对,欢迎指正)的馅儿,至今没有吃过。

路边十种野菜(路边的野菜该咋采)(15)

网上搜,苏麻馅是这样的。

清明菜的大名叫鼠曲草,浙江福建等地用大致类似的方法做出来的叫“清明粿”“鼠曲粿”。小小的一件吃食,都能看出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的痕迹。

路边十种野菜(路边的野菜该咋采)(16)

感谢万能的淘宝啥都能买到。

除了吃,四川还有不少野菜是用来煮水喝的,也算草草药里面的一种。比如蒲公英、雀雀菜(有些认为这就是荠菜,但是四川人的认知中,不是)。

野菜好吃是真好吃,辨认也是真难认。很多植物不仅你和妈妈认不出,连专业的野外作业人员都认不出。不仅专业的野外作业人员认不出,专注种植野菜的好手也有马失前蹄的一天。

2019 年,有媒体报道了一对专业种植蔬菜的夫妻因为误采误食野菜食物中毒。

路边十种野菜(路边的野菜该咋采)(17)

想想神农是怎么去世的吧。网上的段子说他的最后一句话是:靠,尝错了。

路边十种野菜(路边的野菜该咋采)(18)

第二,不是野菜就一定健康,挖的地方不对,多的毒都要吃进去。

首先,绿化带肯定是不健康的。长在路边的野菜,可能长期被汽车尾气侵害,含有高含量的致癌物多环芳烃。

其次,在重金属含量较高的土壤中生长的野菜,富集了一定量的重金属,大量食用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严重损伤。呃呃,这点对我们来说辨认比较难。

公园里的野菜就安全吗?也很难说,公园是使用除草剂去除杂草的大户,农药残留量更高。

路边十种野菜(路边的野菜该咋采)(19)

北京某公园提醒群众不要采摘野菜,注意农药残留风险。

是不是在自己阳台上买个花盆种安全点?其实也很简单,野菜大多生命力顽强,绿化带都能活,阳台上还活不了?

到现在这个点儿了,可以挖的野菜基本已经都老了,蒲公英只能晒干泡水喝了。如果还想吃荠菜、马兰头这样的新鲜野菜,就上淘宝买大棚种植的。如果想体验自己种的乐趣,也可以买种子从头做起。香气可能差了点,但健康是有保证的。

不过挖野菜的技能还是需要学起来,现在是为了乐趣,将来说不定会有大用处。

路边十种野菜(路边的野菜该咋采)(20)

— The End —

图据网络

如侵立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