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能控制自己体重的人是一个自制的人。
眼前这个发型整齐,有着一张偏瘦国字脸的人不禁让人疑惑:这真的就是之前照片中的那位法官吗?要知道照片中的他可是有张胖乎乎的圆脸。
原来,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他每天都要去游泳馆游泳,雷打不动。正是靠着这份执着和毅力,他在半年之内成功减肥40多斤!
有一次向他请教一个法律问题,他略微思考了一下就滔滔不绝地讲起来了,以致于我都来不及记录下来……
在同事小陈的眼中,他是一个走起路来从容稳健、而谈起案子来思路敏捷的“前辈”。
他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对知识产权审判事业有着执着的追求,是一位有法治理想的法官。
这是同事吴盈喆法官对他的评价。
他就是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先进个人,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何渊法官。认识他的人大多有这样一个印象:专业、热情、执着!
成长与进阶
作为最后一批包分配的大学生,何渊法官1995年从上海政法学院的前身上海法律专科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经济庭,做起了书记员。
何渊法官接受媒体采访
“还记得当时刚做书记员的时候,很多法律文书都不怎么能看懂,那怎么办呢?只有在工作之余多学。”何渊法官坦诚地说道,“记得有一次我坐地铁去上班,我就靠在地铁车厢的栏杆上,手里拿着一本优秀裁判文书精选集在看,结果就坐过了站……”
上海是全国最早实行知识产权案件专业化审判的地区之一,上海高院、中院在1994年2月成立了专门审理知识产权案件的审判庭。2000年,何渊法官调入上海二中院民五庭(知识产权审判庭),从此与知识产权审判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干就是十八年,也见证了中国知识产权审判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
何渊法官开庭审理案件
当谈及自己是如何在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扎根成长之时,何渊法官讲述了他在2003年办理的一起“计算机软件界面著作权纠纷案”的过程。
对大多数人来说,用图形化的界面操作电脑,就如同用遥控器给电视机换频道一样平常简单,但是软件的图形化界面本身是否享有著作权,却并不是每个人都关注和思考过的问题。
起初,对计算机软件界面是否属于著作权法保护范围可谓是一片空白。为此,何渊法官特地跑了三趟北京。
他先到中国知识产权“第一人”郑成思先生家拜访请教,后在郑先生的指引下找到当时已退休的原电子工业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应明先生请教。应明先生向何渊法官详细分析了计算机软件界面是否属于作品,如何通过著作权法来保护的评判标准,并详尽介绍了国外的相关案例。
“向应明老先生请教之后,我受到了启发,然后判决书自然地也就出来了。”何渊法官提起当初办理这个案件的经过时充满了自豪,这个案件成为了全国法院软件界面著作权纠纷案件的首个判例。
磨砺与创新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讲的是想要拥有珍贵的品质或是美好的才华,就需要不断地努力、磨砺自身、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这句话用来形容何渊法官很是贴切。
从事知识产权审判工作18年来,何渊法官审结了包括宝马商标侵权案、芬迪商标侵权案、“周立波”域名权属纠纷案、“圣莱克特”商业秘密纠纷案等众多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2014年12月28日,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成立,上海一中院和二中院的知识产权审判庭要撤销,抱着对知识产权审判事业的执着和热爱,何渊法官毫不犹豫地加入了知产法院这个新的团队。
何渊法官在办理案件
在审判实践中,何渊法官善于审理疑难案件,尤其对于一些法律要件较多、案情复杂的案件如侵害技术秘密案,他总是“冲”在前面。
“
他对疑难案件比较有兴趣,对他来讲,应该是有点‘乐在其中’的感觉吧。
”
同事范静波法官这样说。
“
第一年做法官结案才43件。后来每年都是近20%的增长,到2008年全年结案是88件。之后几年年均八十多件。到了知产法院就不断挑战极限了,2015年全年结案是90件,2016年是111件,2017年是124件。
”
何渊法官说起这些年的经历时,既有勇于承担压力的担当,也有非常开朗豁达的自信。
何渊法官收到感谢信
那么多案子究竟是如何审理的,是不是有什么秘诀?
何渊法官笑道:“审案子就是要抓条线,线抽出来了,这个案子就很清楚了,否则就很容易陷入事实的迷宫。”作为多年奋战在知识产权审判第一线的“老兵”,何渊法官这样讲述自己的判案秘诀,“一个优秀的法官,我个人的经验是‘磨’出来的!”
这个“磨”字该怎么讲呢?
是积累,是磨砺,是十几年如一日的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审理每一起案件。
“
案子再多也是一件一件的办,每个案件都要有必经的工序,确定法律关系、整理争议焦点、分析认定证据、查明相关事实、准确适用法律。
”
是总结,是提升,是对法律的融会贯通和在不断前进过程中的时时回头看。“对一个法官来讲,事实查清楚、法律适用准确,案件就能‘落地’。”何渊法官强调,“等你磨得多了,你就熟了。之后拿到再复杂的案子,心里也不会慌。”
何渊法官利用互联网法庭开庭审理案件
“
他现在在做的一些事情,比如知产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有些人可能不是特别理解,他做的这件事情并不惠及自己,而是为后来者少走弯路,对他来说,就像是一种法治理想驱使着他去做。
”
刘静法官对于何渊法官在办案之余参与探索研发知识产权智能辅助办案系统表达了由衷的钦佩。
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网络、人工智能,这些耳熟能详的现代科技如何与司法体制改革融合?如何把统一适用的证据标准嵌入数据化程序?作为上海知产法院知识产权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的推进者,何渊法官在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都在思考着这些问题。
“
当我们遇到困难没有信心的时候,他一个人仍在坚持。他从来就没想过要放弃,因为他说过这是一项惠及后辈的工程,一定要完成。即使家里遭遇变故,上班的时候也完全看不出来,依旧是开朗热情、兢兢业业,和我们谈起如何改进系统的时候,依旧会滔滔不绝,才思泉涌。
”
与何渊法官同为系统研发小组成员的凌宗亮法官在回忆系统研发的艰难时光时说。
知识产权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开发研讨现场
也就是因为有何渊法官这样的人带领研发团队构建审判模型,更新研发思路,不断进行着各种创新,如今的知识产权审判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已进入试用阶段,相信不久的将来,该系统将为知产审判特别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案件的审理打开一个不一样的局面。
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钻研,不断地创新。就这样,在一个个新型案例、疑难案件的磨砺之下,在一个个创新事物的激发之下,何渊法官正在成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的行家。
学习与传承
清人张廷骧说过“律例如古方本草,办案如临症行医。徒读律而不知办案,恐死于句下,未能精通;徒办案而不知读律,恐只袭强调,莫辩由来。”尽管在知识产权审判道路上从业十八年,也获得过很多荣誉,但何渊法官深知社会进步的日新月异,深知不进则退的道理,对自己的专业能力从来没有满足过,时至今日,他仍在不断学习和进步之中。
“
现在的我,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知识产权审判领域不断出现的新类型案件,光凭原来的经验还不行,特别是破解互联网领域司法中遇到的难题,需要更加注重结合立法目的和法律精神去进行判断和认定,这方面需要再提高。
”
何渊法官很坦率,并表示,他现在正通过不断学习继续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
何渊法官保全案件现场
在侃侃而谈间,何渊法官除了金句层出不穷外还不忘提及法院前辈们的教导,言语之间充满感激,“实际上对于一个法官来讲最难的是刚开始的时候。记得之前二中院知产庭有个老领导杨钧庭长,在我们刚办案的时候,就是教我们‘整框架’,审判‘三步法’就是他告诉我的。”
现在,何渊法官也自然而然地承担起了传承经验、教导年轻法官的重任。
“让年轻的法官、法官助理多成长锻炼一下,尽快成长起来,我们这支队伍就更加有活力了。”何渊法官很开朗的说道。
“
前人引领我往前走,现在我也会继续带着庭里的年轻法官往前走。
”
近年来,知产二庭出了很多经典案例,比如“开德阜”案、“大润发”案、“吴良材”案,这些案件的承办法官是范静波、凌宗亮等一批知产法院的年轻法官,而这些案件都由何渊法官担任审判长。
何渊法官生活近照
“他是一个很好的传帮带老师。”凌宗亮表示,“作为年轻法官的我们,虽然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但从经验上来说,肯定是没有何渊老师来的丰富。所以在遇到疑难复杂问题的时候,我们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去向他请教,而且他总是会非常热心地解答,引用很多以前的案例给予我们启发。”
不仅是对年轻法官,对其他同事也是一样。吴盈喆法官也有十多年的知识产权审判经验,但在司法实践中也会遇到法律难题。她曾经办理过一个关于咖啡壶商标侵权的案件,案情有点复杂,她在案情判定、审理思路方面有一些疑惑,就去请教了何渊法官。“他很热情,放下手头的工作,跟我分析讨论。”吴盈喆说道,“何渊法官的经验相当丰富,特别是在著作权、商标权等审判领域内,他的专业能力对我们庭里来讲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这样一位对工作专业又热情、对事业执着又有理想的法官,不禁让人印象深刻。
何渊法官的点点滴滴
审判绩效:
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共承办案件411件,担任审判长或者参加合议庭781件。审限内结案率100%,申诉率、生效案件改判发回率、调解结案申请执行率均为零。
精品案件:
(2015)沪知民终字第163号上海希瑞恺萨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诉上海勤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服务合同纠纷案裁判文书被评为2015年度上海法院100篇优秀裁判文书;(2015)沪知民初字第58号宝马股份公司诉上海创佳服饰有限公司和德马集团(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等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被评为“2016年上海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
荣誉成果:
2015年荣立上海法院三等功,2016年荣立上海法院三等功,2016年被评为上海法院邹碧华式的好法官,2018年荣获“上海法院审判业务骨干”称号,2018年荣获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先进个人。
上海知产法院原创作品
转载请标明出处
,